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謹防“圈地風”後再興“租地風”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3日 17:30)

    專題:2005年兩會

  →→專題:2005年兩會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陳芳 叢峰 譚浩)當濫佔耕地的“圈地風”,在國家嚴厲控制和打擊下有所收斂的時候,一些新的土地徵佔形式,又在一些地方出現了。以租賃為名,行徵佔之實的土地租賃,就是其中一種。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楊聖明説,由於國家嚴把“土地關”,一些急於上項目、建企業的地方,無法取得土地徵用權。於是,他們打著“發展農業産業化”“土地流轉”的旗號,大量從農民手中集中租用耕地,作為企業建設用地,蓋廠房、添設備,開工生産。“這些土地租用合同,一簽就是10年、20年,與徵地沒什麼兩樣。”楊聖明説,一些人還以發展綠色産業為名,大建莊園式賓館、飯店和休閒娛樂場所。有的城裏人也以租地的形式,到農村置辦房産,前種田、後栽樹,中間一個四合院,嚴重侵佔了有限的耕地面積。

  全國人大代表、西南財經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紀盡善説,這種以租代佔的辦法,打了法律的“擦邊球”。租是以村民自治小組名義與企業簽訂,不需要上報省級、中央政府,本地耕地數據也不會減少,還可能成為政績。但是,這種以租代徵的辦法其實害處多多:一是土地是“租”而非“徵”,不用繳納土地出讓金,造成國家稅收流失。二是造成了土地管理的混亂。租地算不上破壞基本農田保護,不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審批,使中央無法準確掌握土地信息。三是多方承擔風險,埋下社會不穩定隱患。由於未得國家正式批准,企業擔心國家政策有變,投鉅資修建的廠房、購置的設備報廢,便在合同中處處設“卡”,牽制當地政府部門;而農民一旦就業或生活出現困難,很可能提出增加租賃費用或收回土地的要求,最終形成糾紛。

  代表們認為,深化農村土地流轉,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要謹防被別有用心者鑽了“空子”。國家在嚴厲剎住“圈地風”的同時,不能忽視正在逐漸擴大的“以租代徵”風潮。

責編:陳卓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