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政協小組討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1日 20:19)

    專題:2005年兩會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政協委員在分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認為,應該進一步加大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力度,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多方位、多層次的支持和保障。

  來自科技、教育、對外友好界的委員認為,建立成熟、完善的科技和教育體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必須加快科技改革,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創新機制,切實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科技任玉嶺委員:我認為科技要適應和諧社會的構建,一定要在科技的規劃上,科技的投入上,科技人才的分佈上,科技資源的配置上下功夫。

  對外友好俞曉松:我國在科技、人才方面已經具備了相當基礎,進一步進行科技創新應加強法律意識,建議制定科技創新法。

  教育王伴青:應當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責任,建立合理的財務分擔機制,健全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保障機制。

  文藝、體育、醫藥衛生界的委員們認為,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社會發展和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著力解決好文化、衛生等方面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

  文藝張會軍:建議推行文化成果共享工程,重點扶植農村、西部地區、老少邊窮地區與困難群體獲得更多的文化消費與學習機會,實現文化共享與文化平等。

  體育張發強:我建議今後進一步把全民健身的場地建到老百姓身邊,儘量把一些單位、部門的場館向社會開放。

  衛生吳以嶺:建議成立由藥學專家、經濟學專家、臨床專家組成的藥品定價委員會,同時建立政府職能部門和消費者共同參與的藥品監督機制,有效遏制藥品的虛高定價,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

  來自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委員們認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符合中國傳統價值觀,也是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委員們希望與內地交流經驗,共建和諧社會。

  張信剛委員(香港):(構建)和諧社會,現在政府所要做的事情,與古時候《禮運大同篇》也是有契合的,我記得其中有兩句老有所終,幼有所養。

  顏延齡委員 (澳門):要建立和諧社會,政府職能要轉變,政府怎麼與民眾拉近關係,政府要轉變為服務型政府。

責編:柳博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