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成思危:建和諧社會須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1日 16:37)

    專題:2005年兩會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俞錚)“改革初期出臺的絕大多數政策大家都擁護,因為大家都能得利。而現在每項深化改革的措施,包括股權分置、稅制改革,都會引發爭論,因為涉及不同階層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長成思危11日在北京如是説。

  正在北京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成思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我們從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系統的,科技、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相互貫通的事業,現代化建設環境也是一個高度複雜的、開放的、充滿著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巨系統,在深入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在決策時必須考慮到效率與公平、政府與人民、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地方與中央等各方面的關係,作出權衡取捨,這就對各級領導幹部的決策水平和決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為中國共産黨增強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軟科學是社會、經濟、科技等開放的複雜系統中的系統工程、宏觀層次的管理科學,也是政治、經濟等領域內的決策科學。軟科學以實現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管理現代化為宗旨,以推動經濟、科技、社會的持續協調發展為目標,針對決策和管理實踐中提出的複雜性、系統性課題,綜合運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多門類多學科知識,運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分析和論證手段,開展跨學科、多層次的科研活動。

  成思危説,目前有些政府部門對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仍重視不夠。任何決策的可行性論證不應只考慮技術和經濟層面的問題,而應該考慮其是否在技術上可能、經濟上合理、法律上允許、操作上可執行、進度上可實現、政治上能為有關各方面所接受這六個方面的可行性。

  他説,近20年來,中國軟科學界密切關注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為眾多工程項目和社會事業進行了軟科學研究和論證,也相應提高了決策和管理水平。軟科學界完成的數萬項課題,大至國家中長期規劃戰略研究、京九鐵路沿線開發論證、環渤海經濟區發展戰略、三峽工程綜合評估論證、農村發展戰略、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小至一個企業、一個鄉鎮發展戰略與規劃的制定,為各級各類的科學決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據統計,到2002年底,全國共有1634個軟科學研究機構。2001至2002年,中國軟科學研究人員共發表64671篇論文,其中2391篇在海外學術刊物發表,同期出版的軟科學著作達5222種。

  成思危説,相對於經濟、社會發展對軟科學的需求,軟科學研究的投入仍然嚴重不足。發達國家對軟科學的投入通常為其科學研究及試驗發展經費的5-10%,而在中國這個比例還不到1%。

  他建議,國家應廣開渠道,增加軟科學研究的投入。中央和地方財政應加大對軟科學研究的資助力度,有些課題可由中央政府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聯合資助,有些課題可以通過開展國際合作來爭取支持。

  →→進入專題:2005年兩會

責編:唐峰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