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王蒙:“和諧社會”需要健康文化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9日 16:47)

    專題:2005年兩會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顧錢江)中國文化部原部長王蒙9日提出,“和諧社會”的基礎應該是科學和人文文化的昌明,而不是愚昧落後和無知迷信。發展文化事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王蒙委員在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作大會發言時建議,由人文和社會學者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命題進行學理的研究闡發,使這一理念進入人們的價值體系,道德倫理與哲學思維體系,中華文明傳統體系與思想修養體系。

  在大力發展文化産業的同時,王蒙認為應運用國家與社會力量,使農村、西部地區、老少邊窮地區與城市民工、下崗人員、殘疾人等,獲得更多的文化消費與學習機會,力爭實現文化共享與文化平等。

  王蒙希望造成良性的社會風氣:表彰文明、禮貌、大度、謙讓、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精神情操,批評和克服野蠻、暴戾、狹隘、貪婪、與人為仇、濫走極端的不良風氣,建立真正的“文明之邦、禮義之邦、君子之邦”。

  談到文學藝術創作,王蒙認為要正視當今社會的矛盾與問題,同時強調以一種健康、積極、求實的態度表現這些矛盾與問題。

  王蒙批評電視黃金時段播放的小品與帝王戲,“比較粗糙,隨意性強,質量有待大大提高”。他説,“在滿足廣大受眾的娛樂需要、節假日喜慶‘搞笑’需要的同時,要努力以高質量的,與我們的幾千年文明歷史與一日千里的人類文明進展相適應的文化成果、智慧成果獻給廣大群眾。”

  對於文藝界,王蒙希望能開展正常的健康的文化與文藝批評,反對文人相輕,不搞動輒全盤否定、一棍子打死的“酷評”,克服文藝界搞小圈子、門戶己見的不良風氣,不讓商業炒作式的假冒偽劣的文化信息在媒體上暢通無阻。

  王蒙還把領導幹部與公務員的以權謀私與腐敗現象,為富不仁的商家坑害消費者現象,弄虛作假欺騙領導與群眾的造假現象,鋪張浪費、揮霍民脂民膏現象,以及各種不文明不道德欺壓弱勢群體的現象等,比喻為和諧社會的“病變病灶”,呼籲文化工作者與之作頑強鬥爭。

  構建和諧社會並非易事,但王蒙認為可以取得這樣的共識:“那就是和則興,則富則強則充滿希望;不和則衰,則貧則弱則再遭劫難。”

責編:柳博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