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四點意見是解決台灣問題新的政策宣示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8日 11:32)
專題:2005年兩會
3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民革、臺盟、臺聯界委員時,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出了四點意見,即:第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第二,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第三,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第四,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這“四點意見”是新一代中國領導人在鄧小平同志“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江澤民同志“就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基礎上,面對兩岸關係新形勢,對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作出的新的政策宣示,其意義重大,它必將在發展兩岸關係、實現祖國統一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審時度勢 總攬全局
胡錦濤主席四點意見的提出,是建立在對島內政局、兩岸關係和國際形勢的正確判斷基礎之上的。自民進黨上臺後,陳水扁當局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否認兩岸“九二共識”,島內“台獨”勢力氣焰日益囂張。尤其是近兩年來陳水扁當局利用島內各類選舉,大搞分裂活動,與“台獨”分子合力推動所謂“台灣正名”、“公投制憲”等活動,並訂出了“台獨”時間表,企圖實現“法理台獨”。面對這一嚴峻的形勢,祖國大陸不得不于去年底啟動反分裂國家法的立法程序。而陳水扁當局與島內“台獨”勢力則大肆叫嚷要推出“反反分裂國家法”、“反併吞法”,並在國際上活動,尤其通過美國、日本等國向中國政府施壓,妄圖逼退大陸的相關立法程序,為其搞“台獨”活動掃清障礙。對此,祖國大陸立場堅決,反分裂國家法提案在今年兩會上通過勢在必行。胡錦濤主席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出四點意見,首先明確表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認為“1949年以來,儘管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同時他也尖銳地指出:“當前兩岸關係發展困難的癥結,在於台灣當局拒絕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
另一方面,近來在兩岸關繫上出現了某些有利於遏制“台獨”的積極因素。去年底台灣“立法委員”選舉期間,島內在野政黨以明確的反“台獨”立場作為選舉訴求,在“立法院”獲得過半席次,這説明廣大台灣民眾希望緩和兩岸關係、擴大兩岸交流交往,“台獨”不得人心。在“立委”選舉後,在野政黨以在“立法院”過半席次的優勢,積極推動兩岸交流,對陳水扁當局造成極大的壓力。而美國方面對陳水扁當局進行所謂的“公投制憲”、“獨立建國”部署十分不滿,認為其做法已危及到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甚至會打亂美國在全球的戰略利益,因此自去年下半年來不斷向陳水扁當局發出警告。在內外壓力下,近期來陳水扁當局提出要進行政黨合作,舉行“扁宋會”、“扁連會”;要“凝聚朝野全民共識”,籌組“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要在春節包機直航基礎上,通過重啟兩岸協商大門,實現兩岸貨運包機雙向直航,等等。2月24日,陳水扁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會面,達成了“十項共識”。儘管“十項共識”在兩岸關係方面大多為陳水扁當局過去的承諾,但對於相關表示,大陸方面也是注意到了,胡錦濤主席在四點意見中表示,希望“台灣當局領導人切實履行2月24日重申的‘四不一沒有’的承諾和不通過‘憲改’進行‘台灣法理獨立’的承諾,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人表明這不是一句可以隨意背棄的空話。”
二、立場堅定 政策務實
胡錦濤主席的四點意見體現了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的堅定立場,在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問題上,中國政府和人民是絕對不會改變立場的。胡錦濤主席在四點意見中強調的:“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係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石”;“在反對分裂國家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決不會有絲毫猶豫、含糊和退讓。‘台獨’分裂勢力必須放棄‘台獨’分裂立場,停止一切‘台獨’活動。”“絕不容忍‘台獨’,絕不允許‘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台灣從祖國分割出去。”
另一方面,對於島內外出現的新形勢,胡錦濤主席也表達了中國政府在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上的靈活務實的態度,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和反對“台獨”分裂活動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具有相當説服力的觀點,體現了中國政府在解決台灣問題上的尊重台灣同胞的真誠意願,對於爭取台灣同胞了解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立場有相當的助益;而胡錦濤主席在四點意見中推出的一些政策措施,具有相當的可操作性,有利於新形勢下擴大兩岸交流、遏制“台獨”、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
三、有守有為 重在發展
胡錦濤主席的四點意見以鄧小平同志“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江澤民同志“就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為基礎,在島內政局變動和兩岸關係的新形勢下審時度勢,提出了中國新一代領導人解決台灣問題的新的政策措施,可以説在台灣問題的政策立場上有守有為、重在發展,在堅定的原則立場下,著眼于打破兩岸政治僵局、推動兩岸關係朝著有利於祖國和平統一方向發展。我們認為,胡錦濤主席的四點意見從多個方面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江澤民同志在台灣問題上的理論和主張,其意義重大。
一是以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為衡量標準,提出願在此基礎上願與台灣任何政黨和個人談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的問題。過去中國政府曾提出“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後”的政策,建立廣泛而行之有效的愛國統一戰線,團結海內外同胞為建設新中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鄧小平時期,中國政府為解決台灣問題,也呼籲台灣方面以民族大義為重“捐棄前嫌”,兩岸攜手合作,共同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在一個中國原則立場下,中國第四代領導人同樣以寬厚的胸懷提出“對於台灣任何人、任何政黨朝著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方向所作的努力,我們都歡迎”;“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不管是什麼人、什麼政黨,也不管他們過去説過什麼、做過什麼,我們都願意同他們談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的問題。”
二是在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的概念下,認為“不存在所謂大陸和台灣誰吞併誰的問題”。近幾年來,陳水扁當局和“台獨”分子為推動“台獨”、迷惑台灣民眾,竭力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進行抹黑,聲稱“一國兩制就是併吞台灣”。為了爭取台灣民眾對一個中國原則的認同,中國大陸第三代領導人曾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內涵進行新的表述,提出了“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的概念。此次胡錦濤主席在四點意見中對這一概念進一步的闡述説:“中國是包括2300萬台灣同胞在內的13億中國人民的中國,大陸是包括2300萬台灣同胞在內的13億中國人民的大陸,台灣也是包括2300萬台灣同胞在內的13億中國人民的台灣。” 他明確地指出:“既然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就不存在所謂大陸和台灣誰吞併誰的問題。”這些對一個中國內涵的表述更為形象、具體,有利於糾正“台獨”分子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所作的歪曲宣傳。
三是在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統一的目標下,提出了和平統一帶給兩岸同胞的五大好處。自1979年元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以來,中國領導人在多種場合提出兩岸和平統一的好處,尤其是台灣方面的獲益談得比較多些。這次胡錦濤主席的四點意見則從“兩岸同胞之福”入手,提出了和平統一帶給兩岸同胞的五大好處,即:“可以彌合兩岸因長期分離而造成的隔閡,使兩岸同胞增進一家親情;可以結束兩岸在軍事上的對抗,使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於和平建設;可以使兩岸經濟更好地互補互利,使兩岸同胞攜手共謀發展;可以使兩岸一起共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使兩岸同胞共享偉大祖國的尊嚴和榮譽;可以真正確保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兩岸同胞共同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胡錦濤主席強調大陸會對和平統一進行百倍努力,一方面表明大陸為保持臺海和平、發展兩岸關係、實現和平統一的願望是真誠的,另一方面也反襯出陳水扁當局為推動“台獨”,向美國大量購買武器裝備,損害了台灣民眾的利益,影響了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胡錦濤主席還表示,大陸真誠希望台灣有關人士和有關政黨嚴肅思考祖國和平統一這個重大問題,希望他們“從民族大義出發,從兩岸同胞的福祉出發,作出正確的歷史性抉擇”。
四是在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上,提出了一些推動兩岸交流交往的具體政策措施。“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是在鄧小平同志時期提出來的,多年來祖國大陸在做台灣人民工作上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對於台灣同胞的地位和作用,胡錦濤主席首次在四點意見中作了明確的表示:“台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兄弟,是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獨’分裂活動的重要力量。”這既是對台灣同胞的尊重,也將其在祖國統一大業中的重要作用揭示出來,並認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尊重他們、信賴他們、依靠他們,並且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千方百計照顧和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為此,胡錦濤主席提出了幾個攸關台灣同胞切身利益的問題,例如:要切實解決台灣農産品在大陸的銷售問題,提出兩岸客運包機的節日化和常態化問題,進行兩岸貨運包機的行業協商問題等。在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上,胡錦濤主席提出了四個“只要”,認為“只要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促進兩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維護臺海地區和平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做,並且一定努力做好”,胡錦濤主席明確表示“這是我們對廣大台灣同胞的莊嚴承諾”,讓台灣民眾切切實實地感到祖國大陸是在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是情真意切的承諾。
近兩年來兩岸經貿關係快速發展,台灣對大陸依賴更為加深,兩岸政治僵局不解,受影響最大的首先是台灣本身。如今絕大多數台灣民眾希望緩和兩岸關係,對陳水扁當局挑戰大陸的一套做法已生厭倦。因此,我們希望陳水扁當局順應歷史潮流,徹底拋棄“台獨”立場,認真回應胡錦濤主席的四點意見,與祖國大陸一起為實現兩岸繁榮發展、和平統一做點積極有益的工作。
責編:常穎 來源: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