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兩會報道追明星更要追議案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5日 12:28)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全國兩會在京如期舉行,各媒體之間的新聞戰再度拉開戰幕。與往年兩會報道大致相同的是,一些知名人士、娛樂界明星依舊是記者們“追捧”的對象:在記者的“圍攻”下,台灣籍的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每前行一步,都格外困難(3月4日《中國青年報》);一身黑色裝扮的陳道明、一臉陽光笑容的黃宏等受到百餘名記者追捧,為了搶到新聞,記者們使盡渾身解數,對委員們圍追堵截,力爭能逼出想問的問題(3月4日《京華時報》)。
不容否認,無論是經濟學界、文藝界還是政界的“明星”,他們都能憑藉自身社會知名度、媒體認知度較高等優勢,為其所代表的特定群體發言,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提案、議案。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們對於社會的關注程度更高,而知識的優勢又使得他們具備了提出更多數量、更高質量議案的可能。對媒體來説,把目光投向他們,意味著選擇了成功進行兩會報道的一個捷徑。
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無論是哪個領域的明星代表或委員,因其所處環境的不同,他都不可能代表所有中國公民,也不可能為全體社會公眾代言──代表、委員同樣具有不可回避的一些局限性。而這種局限性的存在,迫切要求我們的媒體在進行新聞報道時,不能僅僅關注于明星代表或委員,也應給予那些特定群體的代言人、具有特定意義的提案、議案更多關注。
在歷年來召開的全國“兩會”中,我們不乏那些不知名人士提出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提案的代表、委員,他們也往往因為某項或某些議案的提出而引起公眾及媒體的關注,並成為“提案明星”。
眾所週知,無論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還是全國人政治協商會議,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發揚人民民主、更快地推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對於“兩會”真正具有典型意義的不在於我們選了哪些人擔當代表或委員,而在於,我們為達成這一目的提出了哪些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提案議案,進行了哪些推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有益的探索,是否社會不同群體或階層的代表均發表了看法。為此,我們更應給予那些具有特殊意義的議案更多關注。
比如,在今年的兩會上,建設和諧社會將成為今年的一大熱點。圍繞這一熱點,應該讓公眾知道建設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對於普通公眾需做出哪些要求,這對社會不同階層或群體帶來什麼,各階層或群體代言人對這一熱點有怎樣的認識或看法,以便於充分張揚並體現不同群體、不同階層的利益。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向那些尚且缺少直接代言人的特殊群體投注更多的目光,比如農民工問題,比如弱勢群體社會保障問題等等。這些特定人群的生存環境相對而言更為惡劣,但由於知識層次、社會環境等等客觀因素,我們還沒能從他們當中直接選舉産生代表或委員,這不能不説是一種缺憾。在這樣的情況下,要體現對他們權益的尊重,就需要社會給予他們更多關注。
作為黨的耳目喉舌,媒體在關注什麼具有導向意義,而媒體對於兩會的報道更是如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媒體對於兩會“明星”代表、委員的報道,可能不如對某一特定議案的報道更容易引起關注和産生共鳴;對於特定群體關注和報道,可能更有助於推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
我們期待著,媒體在追明星代表、委員的同時,能給予“明星議案”、特殊議案更多關注。(作者:劉利軍)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張會玲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