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看西柏坡怎樣精心打造“紅色生命”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1日 16:27)

    專題:西柏坡精神巡迴展

  新華社石家莊3月1日電(記者江山)當前,紅色旅遊正以星火之勢燃遍祖國大地,成千上萬的觀眾紛紛涌向各級大大小小2000多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旅遊産品的生命力在於吸引性,然而真正能産生震撼效應的教育基地卻不多。怎樣讓紅色旅遊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西柏坡紀念館近年來從挖掘內涵、展陳方式到表現手段,都進行了大膽探索與創新,被人們譽為“打造紅色生命的成功典範”。

  挖掘細節震撼人

  西柏坡紀念館自1950年建館以來,共接待觀眾2000多萬人次,期間曾經過多次全面維修與修改陳列展覽。2003至2004年間,該館又進行了新的擴建和改陳,通過深入挖掘紅色旅遊産品內涵,更加突出了“兩個務必”精神。如得到遊客好評的展覽館“電報廊”,長達56米,在兩側的大理石上雕刻了37份毛澤東和軍委發的電報手跡。當人們從長廊中漫步時,耳旁迴響著“嘟嘟嘟”的電報聲,仿佛置身於當年黨中央指揮千軍萬馬的情景,腦海中涌現出周總理説的“我們這個司令部一不發槍、二不發人、三不發糧,就是天天發電報”,終於打敗了敵人,給人以強烈的藝術震撼力。確實,細節最能吸引觀眾,也最有説服力和感染力。據館長趙貴世介紹,當年在西柏坡,毛澤東等中央領導都睡在四條腿長板凳支起的木板上,上面鋪的是普通的綠軍裝、土布單;徹夜辦公時實在凍得受不了,就倒杯開水,邊喝邊暖手。在中共中央舊址,還有毛澤東提過的小馬燈、坐過的小馬扎,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人使用過的簡易辦公用品……建行北京分行雅寶路支行職員王心燕參觀後留言道:“這次展覽,把我帶到了那風雨如磐的歲月,使我受到了強烈震撼。一件件文物把我們與歷史對接,使‘兩個務必’精神在我們心裏升騰。”

  寓教于遊感染人

  在展覽形式上,該館改變以前完全坐等上門的被動做法,轉而形成一種“走出去、找上門、引進來”的新特點。“展覽要出新,就必須適當增加參與性內容,再現當年革命者工作、戰鬥、生活、勞動的場景;必須注意歷史與現實的結合,安排有關的歷史影視、歌舞專場,寓教于遊,吸引遊客參與和體驗。”據中共石家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栗建華介紹,2004年7月以來,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十幾個城市展出的“西柏坡精神巡迴展覽”,把當地山村特有的梁柱、椽子、青石板等東西揉進了展覽,表現出太行山區小山村的地域和時空特色,拉近了觀眾與西柏坡的距離;用暖色作基調,帶給觀眾是不同的心理衝擊,如“全國土地會議”展廳,採用晴朗的天空和綠色的田野,表現出農民獲得土地時的喜悅心情和充滿希望的格調,讓人如臨其境。“為了讓觀眾能感受西柏坡、觸摸西柏坡,我們還通過刺激視覺、聽覺等多種藝術形式,達到立體宣傳的效果。”石家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紀念館黨委書記耿震環説,館內組建了一支由能歌善舞的講解員組成的優秀演出團隊,自1994年以成立以來,利用説、唱、跳等形式,每年在接待旺季為留宿觀眾演出,使觀眾白天看靜物,晚上看演出,以一種藝術方式再現當年黨和群眾的革命生活。他們在接待淡季,還常常走出去,深入到部隊、工廠、機關、學校進行巡迴演出,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各地,幾年來共演出500多場,觀眾人數達40多萬人次。

  改進手段吸引人

  要集中體現陳列展覽的個性,除了豐富解説內容,還要改變簡單的圖片展示和櫥窗式的文物陳列,使表現手段更加科學化、現代化,從而確立新的形象化的陳列體系,達到吸引觀眾的效果。副館長李慶安告訴記者,觀眾參觀完展覽後,一般會想,怎樣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柏坡?自己對西柏坡了解多少?於是,該館就在一些展廳的門口設置了按鍵式觀眾問答區,為觀眾進一步認識西柏坡或自測提供了方便。此外,該館還以開放的陳列手法,給觀眾創造了寬鬆的參觀環境,例如毛澤東舊居、中央軍委作戰室、七屆二中全會會址和西柏坡農家小院等景觀,都採用了敞開方式接待觀眾。觀眾可以坐在七屆二中全會代表們的位置上,進行充分的聯想和緬懷;觀眾置身簡樸的農家小院,仿佛成為這裡的主人……這種人性化氛圍的成功營造,使觀眾忘記自己是在看展覽,而是輕鬆自然地融入到展覽中。為增強展陳效果,該館還大膽採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如利用幻影成像技術再現了當年解放石家莊的場面:大石橋、正太飯店等石家莊的典型建築在炮火中隱現,人民解放軍從四面八方衝殺過來,活捉了敵軍首領……正如有的觀眾評價的那樣:“一切都那麼真實,好像真的投身在戰鬥中一樣。”

責編:常穎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