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專家:各國災後重建勿忘培養“減災文化”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8日 00:35)

    專題:東南亞南亞海嘯

  新華社北京1月27日電(記者熊爭艷 程雲傑)出席27日在京舉行的“災後經濟形勢分析與國際合作”研討會的中外專家們呼籲,在印度洋海嘯災後重建過程中,各國應大力培養“減災文化”。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説,此次災後除了要進行道路、橋梁、房屋等硬體方面的重建,還應特別重視培養“減災文化” 等軟體重建。

  他認為,這需要諸多方面的努力:政府應該加強預防和管理災難的能力,同時也要通過教育和宣傳,使民眾掌握災難的知識,樹立防災意識,在心理和物質上做好應對突發性自然災害的準備。

  龍永圖還呼籲建立一個地區乃至全世界的救災機制,協調國際社會和受災國、國際組織之間、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以及各個救災環節的關係。

  國際紅十字會東亞地區代表團團長阿利斯泰爾?亨利説,在重建過程中,各受災國和國際社會應更多地關注災害預防建設,培養“減災文化”,這樣才能從長遠角度降低災害發生的危險。

  亨利還指出,有效的預警系統是“減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警系統可以發佈海嘯、颶風等災難預警,並通過暢通的傳播渠道,將災難預警信息傳遞給公眾。

  據悉,在日前結束的中國東盟地震海嘯預警研討會上,來自26個國家的代表已一致通過了在印度洋及東南亞地區建立地震海嘯預警系統技術平臺的行動計劃。

  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江亦曼説,海嘯重建工作任重道遠,需要整個國際社會的合作,除了硬體設施的重建之外,也不應忽視在軟體方面的投入,即增強當地居民的防災避險、自救互救的能力。各種減災的措施也是一種投資,可以保障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00多位來自聯合國、國際紅十字會、世界銀行的代表和受災國駐華使節出席了此次由博鰲亞洲論壇、中國紅十字會主辦,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協辦的研討會。

責編:劉雅虹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