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海嘯賑災”喚起中國人的世界公民意識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1日 18:40)

    專題:東南亞南亞海嘯

  →→進入專題:海嘯席捲亞洲各國 上萬人遇難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江國成 王優玲)北京一所大學的在讀博士生沈海風從電視上看到印度洋海嘯的受災現場,心靈被深深震撼。他記下中華慈善總會在工行設立的賬號後,便立即到校內郵政所,以自己和女友的名義捐出了100元。

  “生命在瞬間被吞噬,家庭在巨浪間被擊碎,人類在自然面前如此脆弱。我們應該為受難的人們盡微薄之力。”沈海風説道。

  沈海風只是千百萬為印度洋海嘯災區捐款的中國人中的一個。印度洋海嘯發生後,災區的情況牽動著每個中國人的心。連日來,從政府官員到出租車司機,從企業家到退休職工紛紛慷慨解囊,希望受災國人民能早日重建家園。據中國紅十字會和中華慈善總會統計,目前,這兩個機構收到的捐款已超過1億元人民幣。“這是中國首次大規模針對國外的民間捐款,前所未有。”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楊團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這場劫難喚起了中國人的世界公民意識。

  在北京某媒體工作的錢女士捐款後表示,雖然世界很大,但各國間的聯絡愈來愈緊密,全球正在變成“地球村”,因此,在災難面前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中國外交學院副院長曲星説:“見危相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用感同身受、身臨其境來形容此刻中國人的心情最為合適。”

  曲星説,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與國際社會的聯絡日益緊密,國民全球化意識增強。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意識到自己所擔負的社會公民責任和世界公民責任。他表示,中國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中表現出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和期望值日益上升。中國人要做負責任的公民,不但要承擔起作為中國公民的責任,也要對地區事務乃至世界事務表示關切之情。

  楊團認為,從非典到印度洋海嘯,突發的公共災難衝擊著人們的心靈,喚起了人類的良知,塑造著一種可貴的世界公民意識。所有生活在“地球村”裏的公民都屬於一個休戚相關的“世界公民共同體”,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她説:“海嘯賑災活動為中國人提供了一次極其難得的公民教育機會。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在昭顯人類道義良心的集體活動中推動公民的自我教育,繼續推動中國人的社會公民意識和世界公民意識。”

責編:常穎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