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同步感受災難 中國各大媒體聚焦印度洋海嘯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31日 16:27)

    專題:東南亞南亞海嘯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 劉暢)26日發生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的強烈地震引發海嘯,至30日死亡人數已超過11萬。中國讀者通過各大報章與受災國同步了解著災難的發生與救援情況。27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稱:“這是一次40年來烈度最大的地震,又引發了一次世所罕見的海嘯,給印度洋沿岸地區造成巨大的自然災難。”。當天中國各大報章均在顯著位置刊登消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分別致電印度尼西亞、印度、斯裏蘭卡、孟加拉、馬爾代夫、泰國、馬來西亞等國領導人,對上述國家遭受強烈地震和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表示誠摯慰問,對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並相信有關國家政府和人民一定能夠戰勝災害,克服困難,重建家園。

  連日來,《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各大媒體都開闢專版或在顯著位置登載多篇文章對災難造成的損失以及全世界各國、國際組織的救援情況進行報道。媒體還辟出多版連續刊登災難現場的照片、報道災後搜救中的感人故事。那些期盼親人的眼睛、迷茫無助的神情無不牽動著中國讀者的心。作為南亞、東南亞國家的緊密鄰邦,中國迅速向遭受災害的國家伸出熱情的救援之手。“中國大幅增加對東南亞海嘯受災國的援助”、“中國組建衛生救援隊支援受災國家”等新聞成為幾天來各大報刊的要聞。很多報紙還把中國紅十字總會熱線電話及捐款賬號刊登在顯要位置。31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刊載了《承擔起大國的責任》一文,描述了中國國際救援隊30日啟程奔赴印尼災區前七個小時的準備和動員工作。中國地震局副局長、救援隊領隊趙和平代表隊員宣誓,積極配合災區政府和民眾,全力醫治傷員,堅決完成好救援任務。

  在海嘯中,已有多位中國民眾遇難,數百民眾失蹤或被困。中國各媒體對此傾注了極大的關注。自28日起,中國陸續派出專機前往泰國普吉接回遊客。不少媒體派出記者全程採訪,以不同方式表達著對不幸遇難者的哀悼,傳達著他們平安回國的喜訊。一位北京女孩在首都國際機場與乘專機歸來的男友擁吻喜泣的照片成為“經典”,被各大報章轉載。

  對災難的震驚之後,許多評論和反思文章見諸報端。《羊城晚報》報道,中國社會調查所對廣州等中國9大城市的調查顯示:70%的被訪者關注印度洋特大海嘯;56%認為屬天災,37%認為屬於人禍,是大自然對人類肆意破壞生態的嚴懲。《經濟日報》等報刊登載“熱點聚焦”——《地震海嘯:震驚全球的人類浩劫》。文章介紹了“海嘯是什麼”、“威力為何如此巨大”等,並援引氣象學家觀點認為:此次海嘯不會波及中國沿海。

  《新華每日電訊》刊登文章表示,此次海嘯造成的巨大災難,與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有關。專家預計,到2050年,珠三角、長三角、渤海灣等地區海平面最高可能上升1米,海嘯將在未來幾十年內逼近中國。31日出版的《經濟參考報》在頭版刊登評論員文章《印度洋災難警示我們什麼》,稱這場巨大的災難給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帶來深刻的警示。上海《新民晚報》則分析認為中國從海洋學基礎研究到海洋災難的預警機制都存在不足。

  海嘯對今年春節黃金周出境遊顯然已造成巨大衝擊。《北京日報》報道,北京部分旅行社已撤消了明年春節的東南亞旅遊團,沒撤消的旅遊團報價將明顯高於往年。31日是2004年的最後一天,這一天出版的《北京青年報》發表文章《2005為災難中的人們祈禱》。許多倖免于難的北京遊客表示,他們為災區人民和失蹤的人祈禱平安,遙祝那些在災難中失去親人的人早日振作起來,重建家園。

責編:閆冬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