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2004中國熱詞 時政社會篇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23日 10:16)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 2004年即將過去,盤點2004中國熱詞,你會發現,年度中高頻率出現的這些詞彙,其實折射著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變遷,並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和改變著中國人的思維習慣與生活方式。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2004年出現頻率最高的時政詞彙。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執政以來,“以人為本”的思想逐步成為執政理念。此間專家指出,“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與“為人民服務”、“三個有利於”、“三個代表”等執政為民的理念是一致的,並且隨著時代變化呈現出新的特色。2004年中國明確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人權專家認為,秉承“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中國政府一年來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減輕民負、實行民主上所做的大量工作,就是對“保障人權”的最好注解。執政能力:
2004年9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把“執政能力建設”作為中心議題,這在治國理政55年的中國共産黨歷史上還是首次。此間黨建專家指出,突出強調執政能力建設,是新世紀新階段加強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新思路、新要求、新特點,是中國共産黨人為求得國家長治久安而邁出的堅實步伐。多年來,中國共産黨強調黨的建設,主要側重於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等,現在突出執政能力建設,是因為“黨的歷史方位的變化,使黨面臨著執政和改革開放的雙重考驗。”輿論普遍認為,中共在當前形勢下強調執政能力建設,不僅事關中國共産黨的前途命運,也是13億中國人福祉之所繫。依法行政:
2004年中國共産黨第一次把“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作為執政黨建設的目標之一鮮明地提到全黨面前。從一個長期以行政命令為主要管理模式的國家到依法行政,中國制定了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許可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初步建立了依法行政的基本法律制度。從權力至上到法律至上,從中國百姓找組織到上法庭,從重義務輕權利到權利義務並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觀逐漸深入人心。中國共産黨強調,要“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提高依法執政水平”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和諧社會:
2004年9月19日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明確規定,“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12月5日在北京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05年經濟工作的一大重點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和諧社會”。會議提出,積極擴大就業,努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理順分配關係,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是維護群眾利益,促進社會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有關專家指出,這意味著中共已把社會和諧與否當做檢驗自己執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試劑。
多邊外交:
從年初到歲末,2004年的中國外交貫穿著一串新亮點。從大國到周邊,從發展中國家到多邊外交,以及絢爛的中法文化年,中國領導人忙碌的身影致力於向世界展示一個現代的中國形象。這一年,中國人在擴展政治、經貿、科技、文化和安全等國際合作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備受世人矚目。2004年中國明確提出了“掌握處理國際事務的主動權”、“不斷提高同國際社會交往的本領”以及“堅決維護國家安全”的要求,對實現中國和平崛起已形成明確的戰略考慮。此間分析人士認為,空前活躍的中外高層交往表明,中國領導集體正在“用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
礦難:
在民眾的印象中,2004年最密集、最令人心痛的事故莫過於中國各地頻發的礦難,先是發生於6月的北京大安山礦難、河北邯鄲礦難,接下來是10月的河南大平特大礦難,繼而是發生於11月的河南平頂山礦難、四川彭州礦難,以及近年來礦難死亡人數最高達166人的陜西陳家山煤礦事故。統計顯示,今年1至11月,中國共發生煤礦事故3413起,死亡5286人,整個煤礦行業安全狀況令人憂慮。遏制礦難頻發,關鍵在於各級政府和企業要真正本著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把各項安全生産法律法規和管理措施落到實處。
亮晶晶:
“亮晶晶”原是體壇的一道風景,它寄寓著人們對跳水明星田亮和郭晶晶這對“金童玉女”的美好期盼。雅典奧運會後,兩位奧運明星頻繁出入各種商務場所,一度成為娛樂追逐的焦點,也差點成了不安心訓練的“反面典型”。一輪“亮晶晶”風波,其實只是運動員商業化現象的一個突出個案,它提出了體育明星時代的科學管理問題。體育是一座“金礦”,其內在的商業價值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但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市場開發。通過市場行為的良性刺激,保障運動員通過合法手段增加個人收入,同時也借此推動體育産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式離婚:
2004年中國內地電視熒屏迎來了“婚姻時代”,反映現實婚姻問題的家庭倫理情感劇一度壟斷了各地電視臺的黃金檔。《中國式離婚》是其中最火暴的一部電視劇。電視劇裏揭露的在婚姻契約下夫妻之間的三種背叛:心的背叛、身的背叛和身心的背叛,一時間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情感劇熱播的背後,折射的是現代中國人婚姻城堡裏種種不可言説的隱痛。從人們對劇中人物的熱評和對其真實性的強烈共鳴,不難看出,現代婚姻中的忠與不忠、離與不離、分分合合、愛恨交織,透露的是現代版婚姻圍城裏的危機。
十面埋伏:
記錄“十面埋伏”為2004年熱詞,不僅因為它是張藝謀的年度大作,不僅因為它再次創造了中國電影上億元人民幣的高票房,更是因為它見證了中國電影産業化的進程,見證了以張藝謀為代表的中國著名導演摒棄舊有觀念、投入市場大潮、探索電影商業化道路的具體行動。此間有專家稱,《十面埋伏》是中國電影市場轉軌的産物,這是中國電影産業化道路的一次嘗試和跨越,意味著中國電影商業化和國際營銷策略已漸入門徑。日前美聯社評出的2004年世界十大最佳電影,《十面埋伏》列為第五位。美國影評人稱譽《十面埋伏》為2004年最絢麗的電影。
審美疲勞:
“審美疲勞”原屬於美學用語,因中國導演馮小剛2003年底在賀歲片《手機》中的點睛妙用,而迅速成為2004年不少人嘴裏時髦的口頭禪。“審美疲勞”的意思在電影中被借指因長期的婚姻生活對配偶産生的平淡與麻木感。隨後,詞義被進一步擴大化,在生活中對某一件東西失去興趣,或是被什麼弄煩了,都可以宣佈遭遇“審美疲勞”。結婚七年之癢是“審美疲勞”;好萊塢大片千篇一律是“審美疲勞”;天天重復同樣的生活更是“審美疲勞”……只要人感到疲乏或是心情鬱悶的時候,都可以用這個詞來形容。語言的魅力就在這裡,幽默與調侃中,自嘲與諷刺中,其實不經意間達到了自我解脫與釋懷。(杜斌)
責編: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