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空]孫必幹:戰火中不辱使命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03日 09:43)
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東方之子):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解説】退休以後臨危受命
槍炮聲中艱難復館
奇跡25小時解救人質
花甲老人戰火中再敘傳奇
【字幕】孫必幹 63歲 原駐伊拉克使館復館小組組長
2004年7月9日,7名中國外交人員和6名武警官兵在伊拉克曼蘇爾飯店的一間普通房間裏,展開了一面嶄新的五星紅旗,慶祝中國駐伊使館正式復館。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儀式,但對孫必幹領導的中國復館小組來説,卻是一個來之不易的日子。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5月,美軍宣佈結束對伊拉克為期40多天的大規模軍事打擊;6月,中國政府開始著手進行駐伊使館的復館工作,當時,已退休半年的孫必幹,臨危授命,接受了這項任務。
孫必幹:對於一個退休的人來説,機會並不是很多,我去了,而且我也做了。
2003年7月18日,孫必乾等四人穿越被稱為死亡之路的約伊高速公路,第一次進入了戰後的伊拉克,實地調查了戰後的伊拉克和我國駐伊大使館被毀的情況。但由於伊拉克安全局勢異常混亂,復館小組不得已被迫撤離巴格達,在約旦待命。2004年2月復館小組決定再次重返巴格達,考慮到伊拉克嚴峻的安全形勢,我國政府特別派出6位武警人員隨行,負責復館小組的安全保衛工作。
孫必幹:自從美伊戰爭以後,伊拉克境內多種形式的抵抗暴力恐怖活動始終就沒有斷,從03年的夏天七八月份開始,連續發生幾次比較大的爆炸事件,在城市裏面的槍戰也時有發生,然後就是劫持斬首這一類的事情,所以在那個時間工作,確實危險大,風險大,只要你出去,你就可能碰到這種危險,而且你不知道在什麼時間在什麼地方會碰上這種危險,
重返巴格達後,駐伊中國使館已被洗劫一空,孫必幹一行不得已搬進了距離美軍駐伊司令部只有一公里之遙的曼蘇爾飯店,因此爆炸聲和槍炮聲經常不絕與耳。孫必幹是這樣形容那段生活的“在槍聲中睡,在炮聲中醒”。就是在這種動蕩的形式下,卻發生了一件讓孫必幹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也是他近四十年外交生涯中從來都沒有遇到過的。
孫必幹:我們第一次知道中國有七名工人被不明身份的伊拉克武裝分子綁架了,是在4月11號晚上9點。
聽到七名中國人被綁架的消息後,孫必幹有如晴天霹靂。因為就在那幾天先後發生了3名日本人,1名加拿大人,4名意大利人和2名美國人被綁架的事件,有的人質甚至已被撕票。在這緊要關頭孫必幹將如何應對呢?
孫必幹1965年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專業,之後他長期在中東工作學習。曾先後擔任過中國駐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大使。對於中東錯綜複雜的局勢他是非常了解的。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中國人質事件,他將會拿出怎樣的解決方案呢?
孫必幹:我們就立即開展工作,第一我們儘快向國內彙報,同時我們也開展了營救工作,
中國外交部在第一時間召開了新聞發佈會,表明了我國對於此事的態度。
孫必幹:李肇星部長,跟伊拉克外長直接通電話,就人質問題,同時我們使館也找了多位伊拉克的重要的友好的人士,這些就是官方這一方面也可以説是做的比較到位的,
與此同時,孫必幹開展了民間外交,利用個人關係與伊拉克當地有影響的宗教組織——長老會取的聯絡。
孫必幹:我們考慮到因為我們這個人質是在從約旦入鏡以後,到巴格達的路上,費盧傑這個危險的地區被不明武裝分子劫持的,所以估計這些人可能跟伊斯蘭黨,跟穆斯林長老會他們可能有聯絡,所以我們通過他們向綁架者傳話。
半島電視臺是中東地區一個具有特殊影響力的媒體,為了更多的找到一條解救中國人質的渠道,孫必乾親自到半島電視臺用阿拉伯語發表了講話。
孫必幹:我在半島電視臺發表講話,就是説呼籲他們儘快的放回被劫持的人質,就跟他們説,這些中國人他們都是來這兒經商務工的。他們是衝著最伊拉克人民友好而來的,他們到這兒來只會為我們兩國的友好做事,而不會傷害任何人,所以請你們儘快把他們放回來,不僅僅是我國政府很關注這個事情,而且他們的家人非常擔心他們的安危。
在為營救人質而進行的緊張有序的斡旋工作過程中,孫必幹和復館小組成員自身也冒著很大的危險。
孫必幹:就説整個的處在一個戰亂的狀況,所以危險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就説我們出去本身不管是找人交涉也好,或者是通過媒介或中間人進行活動也好,也在某種上都冒著被襲擊的這種危險。
經過全方位、多渠道的營救,僅僅用了25個小時,中國人質事件得到了圓滿的解決。25個小時成功解救人質,一時間在國際外交界傳為佳話。但在孫必幹看來,作為一名外交官就應該將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了減小伊拉克戰爭帶給中國駐伊公司的損失,孫必幹和復館小組的成員在駐伊的半年多時間內經常是冒著生命危險開展外事活動。
孫必幹:有一次我到那個旅館會去有一場重要的拜會活動,實際這個旅館他本身安全警衛是非常嚴的,三道崗,我第一道過了,第二道崗也經過了,辦了比較安全的手續,正當我們車要啟動的時候,前面第一道崗就爆炸了,這大概也就是百十米吧。所以都聽到這個爆炸聲音挺大的,好像是我們的司機他感覺更明顯一些,他有好幾天,耳朵不是那麼靈了。另外還有一次我是去外交部,在那兒等待開會,這個就是就在外交部對面,就發生了一起非常強烈的爆炸,這個外交部的樓窗戶振動很厲害,那次爆炸導致17個人死亡,15個人受傷,那次爆炸是非常大的,距離也是很近。
雖然孫必幹在平靜地講述,可是我們仍能感受到當時的驚心動魄,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已經年過花甲的孫必幹患有冠心病,他是揣著救心丸前往伊拉克的。對於近在咫尺的危險甚至是可能的犧牲,他心懷坦然。
孫必幹:(死亡)這個是不可回避的事情,所以我們有的同志也都有這種思想準備,我自己當然也有思想準備,但是我們都是有任務在身這些事情我們必須要去做。
孫必幹2003年1月就已退休,在家享受退休以後的閒適生活,但當面對危機的時候,他毅然挺身而出,以花甲之年、帶病之軀,辭別了80多歲的父母,前往了動蕩不安艱苦戰亂的伊拉克。
孫必幹:叫你去完成一項任務,就是不應該推遲的,特別是這是一種比較艱苦,比較危險的工作,你不去,別人也得去。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有風險挑戰性比較大的,對於一個退休的人來説,機會並不是很多的,我去了,而且我也做了,這樣我也感覺到,儘管已退休,還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我也感到欣慰,感覺愉快。
※進入《東方時空》主頁
責編: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