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台灣軍情大盤點:演習不斷製造緊張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27日 21:35)
|
|
|
臺漢光演習中的台灣軍隊“勇虎”主戰坦克 |
中國青年報北京11月26日電 2004年,伴隨著所謂“大選”風波,台灣島內局勢波詭雲譎。與此同時,有關台灣軍情的新聞接連不斷:“精進案”、“軍購案”、“漢光20號”演習、“同心16號”演習、“萬安27號”演習……吸引了世人無數的目光。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精進案”解讀臺軍走向
2004年初,一度擱置的台灣軍隊“精進案”重新啟動,使臺軍在今後數年時間裏的發展動向浮出水面。
要了解“精進案”,不能不説到所謂的“精實案”。1997年7月,台灣軍隊開始實施“軍事組織及兵力調整規劃案”,簡稱“精實案”。2001年7月“精實案”基本落實。軍隊編制員額由過去的45萬人降至38.5萬,重點發展“制空”武器,如空軍的第二代戰機也已全數成軍。“精實案”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臺軍整體作戰能力,尤其是臺軍的海島防禦作戰能力。
但是,“精實案”還不能滿足陳水扁“決戰境外”、“先發制人”軍事戰略的需求。因此,臺軍又擬定了未來10年《兵力結構及組織精進案》,簡稱“精進案”,準備對未來的兵力結構、戰略指導、指揮系統、防衛戰鬥力等進行重大調整。
按照台灣軍方的説法,執行“精進案”後,到2011年,臺軍的編制員額將縮減到30萬人,現行的“徵兵制”也有可能改為“募兵制”。
從表面看來,“精進案”很有幾分“裁軍”的味道,但實際上,在兵員裁減的背後,隱含的是臺軍作戰思想的根本性變化。
首先是調整戰略思想,實現“攻擊”作戰。將臺軍現有的“制空、制海、地面防衛”戰略指導思想調整為“資電先導、遏制超限、聯合製空、制海、地面防衛”,主張“阻敵彼岸、滯敵攻勢”,這是非常重大的戰略思想轉變。
根據這種新的戰略指導思想,假如戰爭爆發,臺軍就會以相當的海空兵力,結合台灣外島的炮擊,與“敵後”特種作戰部隊相配合,攻擊“敵軍”的指揮系統、導彈陣地、機場、港口,以打亂“敵軍”的進攻節奏,“避免爆發海空軍決戰”。
其次是調整指揮機構,避免各自為戰。臺軍未來指揮機構將向“聯合作戰指揮機制”轉變,就是將臺軍海、陸、空三軍的指揮系統聯合起來,實現“用兵指揮單純化”、“指揮層級扁平化”、“指揮速度快速化”的目標。
當然,台灣當局的“攻勢作戰”和“決戰境外”絕不是説説而已,也不是簡單調整一下指揮機構就能達成的,更重要的是與此相配合的武器裝備更新和部隊編制的調整。由此帶來的便是隨後的天價“軍購案”和臺軍編制的“大變臉”。
天價軍購惹民怨
2004年年中,台灣當局提出新一輪的對外軍購方案,其中包括12架P-3C反潛巡邏機、6套“愛國者”PAC-3防空導彈和8艘柴電動力潛艇,方案總金額高達6108億元新台幣。
台灣當局外購武器歷來不惜血本,從1992年到2003年間,臺“國防部”在軍事投資上總計編列了1.03萬億元新台幣,約合333.4億美元,加上1992年起採購150架F-16及60架“幻影”2000-5戰機的105.1億美元編外特別預算,近12年來武器採購費總計1.3156萬億元新台幣(438.5億美元),平均每年約36.5億美元。儘管如此,和此次對外軍購的金額相比,以往的軍購還是“小巫見大巫”。
在台灣島內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推出如此天價的“軍購案”,立即在台灣民眾中掀起軒然大波。島內媒體對這一軍購案至少提出3點質疑:
一是要價太高,僅8艘常規潛艇便要付出4121億元新台幣,相當於國際市場價格的8至10倍;
二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除了12架美軍退役的P-3C外,“愛國者”導彈的交付時間要在5年以後,潛艇交付完畢更是10年以後的事情;
三是是否管用,“愛國者”導彈真能消除台灣當局大肆渲染的“大陸導彈威脅”嗎?作為國際公認的進攻性武器,潛艇真的是用來加強台灣防禦力量的嗎?至於執行遠洋反潛任務的P-3C,放在台灣彈丸之地,執行近岸反潛任務,更是有“牛刀殺雞”的感覺。
更讓人生疑的是,既然島內各界反對軍購案,而且在11月底通過軍購預算面臨極大變數的情況下,台灣當局為什麼急著要讓預算過關呢?有關人士提出了3點解釋:一是討好美國,爭取支持:“愛國者”導彈、潛艇等都不是台灣目前所急需的,陳水扁要給美國支付保護費,確保美國繼續支持台灣。二是增強“拒統謀獨”的軍事籌碼:購買美國的先進武器。不但可以反制大陸,而且還可以“決戰境外”,把戰火燒到大陸,甚至還可以強化美臺軍事關係,必要時把美國拖進“台獨”戰火。三是以軍購換取“過境外交”,尤其是“美臺關係突破”。
當“軍購案”浮上臺面之時,最耐人尋味的是台灣“國防部”的“珍珠奶茶換軍購”的説法。其中提到:“民眾每週少喝一杯珍珠奶茶,就可以購買武器換來國家安全。”
以新新人類的語言爭取民眾支持,使路透社也發出“奇聞軼事”的評論對台灣軍方調侃一番。對此,台灣經濟學家高希均提出質疑:“這樣龐大的軍事支出,會對其他重要施政産生排擠。”“增加台灣安全的方法是竭盡一切力量,設法購買更多的武器?還是竭盡一切力量,設法穩定兩岸關係?”
三軍大變臉
隨著“精進案”的重新啟動,2004年間,台灣陸海空三軍重組“變臉”的舉動也匆匆拉開帷幕。
台灣《自由時報》2004年10月6日報道,台灣陸軍在“精進案”中將有重大變革,航空特種作戰司令部將把航空和特種作戰兩者分開,各成立1個司令部。現有的兩個空中騎兵旅將擴編為3個航空旅,現有的1個特種作戰旅也將擴編為3個。預計2005年7月定編,2007年成軍。據稱,這將大幅增加立體化作戰與空降嚇阻能力。目前方案仍在評估中,將等臺“國防部”做最後決策。
目前,臺軍的直升機與空降部隊均隸屬航空特種作戰司令部,有3個旅,其中第862特種作戰旅與第601空中騎兵旅的駐地都在桃園龍潭,第602空中騎兵旅在台中新社,至於在台南歸仁的航空訓練指揮部,戰時將擴編為第603空中騎兵旅。
據“精實案”規劃,空中騎兵旅負責機降(直升機)作戰,特種作戰旅負責空降(跳傘)作戰。在“精進案”中,臺軍認為,必須增強境外作戰與反制能力,決定把航空特種作戰司令部分割成航空與特種作戰兩部分。變革最大的是特種作戰司令部,其下轄的第861旅將由從空中騎兵旅抽出的3個特種作戰營為骨幹擴編,駐防南部;第863旅將由台中谷關特種作戰中心為骨幹擴編,駐防中部;第862特種作戰旅將調到北部,部署在台北週遭地區,增強北部地區“反斬首”能力。未來的台灣北中南三區,都將各有1個空降特種作戰旅。
而航空司令部的編制變化則較小,現有空中騎兵旅抽出特種作戰營後,將改名為航空旅,在歸仁的航訓部直接成立第603航空旅。不過,因為航空旅專責空中支持地面部隊,因此攻擊直升機的數量還需要增加,也可為陸軍爭取多年的“阿帕奇”直升機鋪路,以免航空旅面臨“有編無裝”的窘境。
臺陸軍地面部隊經過這番變革後,本島北中南三個作戰區都擁有裝甲旅、機械化步兵旅、特種作戰旅、航空旅,配合後備司令部十余個動員步兵守備旅,企圖實現“常備打擊,後備守土”的新戰略。
此外,臺陸軍總部還決定以美為師,構建數字化裝甲部隊。先將位於新竹湖口的542旅坦克連進行試驗編裝,未來將先在北、南兩地建構“數字化裝甲旅”,再建構中部及東部地區的“數字化裝甲旅”,全面提升地面部隊的打擊能力。
疑雲叢生的導彈司令部
2004年4月1日,台灣“國防部”有數個單位掛牌運作,島內有關媒體對此大肆炒作,惟獨對最新成立的導彈司令部只字不提,更加深了外界對這一神秘單位的疑慮。
根據台灣“國防部”規劃,導彈司令部將統籌“遠距導彈、精準導彈及防空導彈戰力”,納編陸軍現有防空導彈部隊,即下轄“愛國者”、“天弓”和“鷹”式防空導彈的陸軍防空導彈指揮部,以及海軍岸基反艦導彈部隊,及配屬有“雄蜂”岸艦導彈的海軍“海鋒”大隊。未來採購的“愛國者”PAC-3導彈系統和台灣“中科院”研發的“天弓”三型反導彈系統,也將編入該司令部。
在外行看來,新成立的臺軍導彈司令部裝備有大量高科技的導彈武器,實力不可小視。但在內行看來,這個導彈司令部下轄多種不同種類、不同用途的導彈,日常的訓練、維護和戰時的作戰指揮繁雜無比,很難有效發揮戰鬥力。綜觀世界各國軍隊,沒有一家採用這種奇特的編制方式。那麼,台灣軍隊這種讓人“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的做法,背後到底有何玄機呢?
將執行遠程防空反導任務的導彈系統統一編制,應該屬於常規做法。問題是臺軍為什麼要把反艦導彈劃歸導彈司令部呢?台灣《軍事家》雜誌的有關報道洩露了天機:“據推測,‘中科院’秘密研發的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未來都將納入導彈司令部,以求攻守一體。”
看來,台灣當局心裏想的還不僅僅是要防住“大陸的導彈威脅”,更想發展起自家的遠程打擊力量,用遠程攻陸導彈實現“決戰境外”的“先制”“反制”作戰。有島內消息稱,台灣秘密研製的巡航導彈是在現有反艦導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將反艦導彈納入導彈司令部,顯然是要在遠程攻陸導彈尚未正式裝備之前,便讓有關部隊熟悉這種導彈的使用方法,以便遠程導彈一旦裝備,便可立即形成戰鬥力。台灣當局急於發展遠程打擊戰鬥力的急迫心情由此可見一斑。
軍演透露出的信息
台灣每年都會有大大小小的一堆軍事演習。2004年,例行的“漢光20號”演習、“同心16號”演習和“萬安27號”演習也如期開演。儘管只是年度例行演習,但其中卻透露出不同以往的許多新信息。
最能抓人眼球的,恐怕要算是“漢光”演習中的高速公路戰備跑道戰機起降演練。據島內媒體報道,台灣的中山高速公路仁德戰備跑道,首度配合“漢光20號”軍事演習,台灣空軍戰機實地操演飛機起降,封閉道路時間長達12小時以上。
事實上,設有戰備跑道的中山高速公路自1979年通車以來,從未進行過飛機訓練或演習。這次首度選中全長約2.7公里的仁德戰備跑道,作為飛機起降演習路段。有分析報告指出,兩岸一旦開戰,台灣機場可能成為首先遭到攻擊的目標,這個時候戰備跑道就能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
排在演練高速公路起降戰鬥機之後的熱鬧事,要算是有關演習中演練的“反斬首”作戰演練。台灣媒體甚至還披露出臺軍演習中演練陳水扁戰時“撤離”的行動,引起島內外民眾的普遍關注。
在媒體的大肆炒作之外,2004年的臺軍演習也還有不少偷偷摸摸的小動作,所謂美軍方人士參演就是其中之一。
據台灣媒體報道,臺軍“漢光20號”演習今年正式啟用美軍提供的“戰區聯合作戰計算機兵棋系統”,美方特別分批派遣近60名軍事觀察員以“觀察而不參與”的方式來臺掌握演習過程。據説此次赴臺的數十名美軍觀察員,不僅進駐臺軍衡山指揮所全程掌握“漢光”軍演,還前往臺軍方各總部、作戰區,深入了解演習過程兵力調度和後勤整備狀況,並在衡山指揮所透過視訊系統觀看“愛國者”導彈試射。有消息説,臺美兩軍明年將首度透過網絡連結直接進行計算機兵棋推演。
今年的“漢光20號”演習計算機兵棋推演,除了在針對武器、軍力上進行較量外,無形的媒體戰和心理戰也在假想的臺海戰役中上演。據台灣媒體報道,臺軍方稱不僅要通過媒體運用“適當時機”向國際發聲,也會安排臺當局高層在衡山指揮所中進行“統帥廣播”。據了解,臺軍在此次演習中,如何通過媒體“尋求國際社會支持”,“如何振奮士氣”、“安撫民心”等,都在假想劇本之中,特別是反制類似美軍攻打伊拉克時的“信息斬首戰”,在今年“漢光”演習中都有回應。
俗話説,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台灣軍演大戲的種種熱鬧中,到底傳達出怎樣的信息呢?不論是戰機高速公路起降、“反斬首”、信息戰、心理戰,還是美軍方人士參演,傳達出的最直接的信息都只有一個:台灣當局的軍演似乎越來越逼近臨戰演練。
如今,不管是兩岸民眾還是中國政府,不論是周邊國家還是國際輿論,在大家都希望維護台灣海峽和平的情況下,台灣當局為什麼會有如此強烈的臨戰緊迫感呢?恐怕只有台灣當局才明白。(陳艷艷)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