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審計署公佈50個縣財政支農資金審計調查結果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01日 22:16)

  審計署官方網站消息:2004年第2號(總第03號):“50個縣財政支農資金審計調查結果”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審計署

  50個縣財政支農資金審計調查結果

  (二○○四年六月二十一日公告)

  為促進加強財政支農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審計署組織17個駐地方特派員辦事處,對50個縣 2001至2002年財政支農資金的投入、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審計調查。

  一、基本情況

  這次審計調查的50個縣中,西部17個縣、中部24個縣、東部9個縣,調查資金總額49.5億元,主要包括:支援農村生産、農業綜合開發、農林水氣等部門事業費、支援不發達地區支出、農林水氣基本建設、農林水氣科技三項費和用於村民委員會的其他支出等資金。從總體看,財政支農資金投入增加,管理加強,為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50個縣2002年財政支農資金投入27.57億元,縣均5 514萬元,平均比上年增長25.8%,高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16.7個百分點。其中,中央財政投入比上年增長36.5%。但財政支農資金投入、管理和使用上還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二、審計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省、市(地)級財政支農資金投入增長低,縣本級財政壓力大。

  50個縣所在的17個省、市和38個市(地)本級財政2002年對支農的資金投入,均低於其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其中,省級財政支農資金投入平均比上年增長3.5%,低於其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2.5個百分點;市(地)級財政支農資金投入平均比上年增長7.4%,低於其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0.9個百分點。2002年50個縣財政支農資金投入中,中央投入佔50.8%,縣本級投入佔23.3%(東部縣佔45%,中部縣佔21%,西部縣佔14%),而省、市(地)級投入分別僅佔19.5%和6.4%。

  縣本級財政支農資金投入總體增加,2002年比上年增長17.2%。其中:23個縣一般預算收入和縣本級支農投入均增加;15個縣一般預算收入減少而縣本級支農投入增加;9個縣一般預算收入增加而縣本級支農投入卻減少;3個縣一般預算收入和縣本級支農投入均減少。

  (二)財政支農資金投入渠道多,資金分散,難以形成合力。

  財政支農資金除由各級財政部門撥付外,縣以上各級農、林、水等主管部門也層層下撥到縣級對口部門,形成資金來源渠道多、投入分散的狀況。縣級管理、分配財政支農資金的部門有計委(發展局)、財政局、扶貧辦、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農業局、林業局、水利(水務)局、畜牧局、農機局、水産局、氣象局、國土局、交通局等十多個,時常出現同一項目多個部門管理,不僅投入重復,使用分散,而且造成資金管理成本高。如黑龍江省賓縣2002年上級撥入支農資金32項,其中農業16項(由6個部門撥付)、林業7項、水利12項(由5個部門撥付)、農機3項;這些項目中投資額小于10萬元的有22項,最少的一項僅1千元。

  (三)部分財政支農資金投入不到位或被擠佔挪用。

  一是40個縣本級虛增支農投入、配套資金不到位等5.35億元,佔財政支農資金投入總額的10.8%。如湖南省漢壽縣在編制2001和2002年財政決算報表時,虛增支農投入7 725萬元。2002年7月,重慶市巫溪縣政府為了得到天然林保護工程基本養老保險金補助110萬元,承諾當年安排等額配套資金,但至審計調查時尚未兌現。

  二是有的財政和農業主管部門批復項目和撥付資金不及時,造成資金年終大量結轉,名義上的這部分支農投入實際並未到位。46個縣兩年財政支農資金結轉分別為3.45億元和5.74億元,佔當年應投入資金的15%和18%。如湖北省陽新縣近兩年收到的上級財政支農資金中,分別有1 493萬元和969萬元到當年12月份才收到,分別佔資金總額的74%和45%,致使無法及時撥付,投入未實現。

  三是50個縣擠佔挪用財政支農資金4.95億元,主要用於平衡財政預算、彌補經費、出借、經營、建房買車等,佔財政支農資金投入總額的10%。如雲南省馬龍縣財政局2002年12月初將1 000萬元烤煙專項資金撥到各相關鄉鎮和單位後,當月底劃回用於平衡財政預算。四川省南部縣財政局2002年直接扣減應付鄉鎮的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補助653萬元,用於抵扣鄉鎮應繳的農業稅。1999年至2003年6月,山西省平遙縣農機局挪用財政支農資金81.58萬元,用於該局自身的副食品基地建設和職工福利等支出。

  (四)部分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益不佳,用於主管部門自身支出比例偏高。

  主要是部分項目建設沒有達到計劃要求,有的項目管理薄弱、建設質量差。另外,農業等主管部門人員工資和公用經費支出比例偏高,也影響財政支農資金對農業生産的支持力度。50個縣2001和2002年財政支農資金投入中,平均有26.7%和27.6%被用於農林水氣等部門的事業費,在縣本級的投入中這一比例更高,平均為58.4%和58.8%(西部縣高達72.5%和78.4%)。如新疆伊寧縣1999至2002年,農林水事業單位人員由1358人增加到2018人,增長49%,導致財政支農資金用於非生産性支出的比重則由2001年的64.8%上升到2002年85.2%。

  三、産生上述問題的原因及建議

  從審計調查情況看,産生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現有法規對各級財政在支農投入上的責任、範圍和重點等還不夠明確,缺乏操作性強的規範要求。二是縣財政供養人員多,負擔重,自給能力弱,無力更多地投入農業。三是支農資金投入渠道多,有的資金未納入財政預算管理,有的在建設內容、實施範圍上有交叉,不利於嚴格管理和監督。四是有些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重爭取資金和分配指標,而對加強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重視不夠。

  針對上述問題,審計署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財政支農資金投入。各級政府應認真落實《農業法》的規定,不斷增加對農業的投入,確保對農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上級財政應增加對縣級財政一般轉移支付的比重,縮小安排專項資金的規模,以利於增強縣級財力運用的自主性;在項目建設上區別不同地區,確定符合實際的配套及自籌資金規模,以使縣級財力更多用於農村公益事業。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在支農資金投入上的事權,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的支農投入責任,促進形成穩定可靠的財政支農投入保障機制。

  (二)對財政支農資金和項目實行相對集中管理。逐步實現由財政部門統一撥付財政支農資金。對財政支農項目,特別是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公益事業項目,應相對集中管理,強化統籌協調,避免多頭審批、重復投資和分散投資,盡力歸併支出事項和納入一個部門管理,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強化監督檢查。要加大對各類違法違規問題的查處力度,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度,促進加強財政支農資金的管理。

  四、審計調查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

  此次審計調查結果引起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務院領導同志在審計調查結果報告及有關信息材料上作了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問題,研究加強和改進財政支農資金管理的措施。省、市、縣政府及有關部門認真整改,根據財政體制改革、農業結構調整的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管理制度,實行國庫分賬核算以及支出報帳制等。審計調查發現的問題,正逐步得到糾正。

  附件:財政支農資金審計調查50個縣名單

  財政支農資金審計調查50個縣名單

  河 北: 淶源縣 平泉縣 黃驊市

  山 西: 平遙縣 夏縣 汾陽市

  黑龍江: 巴彥縣 賓縣 通河縣

  江 蘇: 溧水縣 灌南縣 金湖縣

  浙 江: 義烏市 桐廬縣 德清縣

  江 西: 吉安縣 興國縣 波陽縣

  安 徽: 休寧縣 長豐縣 霍山縣

  湖 北: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陽新縣 襄樊市襄陽區

  湖 南: 漢壽縣 邵東縣 平江縣

  廣 東: 化州市 雷州市 吳川市

  海 南: 陵水縣 保亭縣 儋州市

  四 川: 小金縣 中江縣 南部縣

  重 慶: 巫溪縣 武隆縣

  雲 南: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江川縣 馬龍縣

  甘 肅: 定西市安定區 天水市北道區 會寧縣

  寧 夏: 中寧縣 海原縣 中衛縣

  新 疆: 伊寧縣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昌吉市

責編:劉雅虹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