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專家認為中國解決礦難頻發的關鍵在加強管理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24日 16:46)

  1 專題:河南大平煤礦發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新華社鄭州10月24日電 20日成為中國煤炭行業的“黑色星期三”——在16個小時之內,全國相繼發生三起煤礦事故,至今造成85名礦工遇難、105人生死不明。

  20日早上6時許,河北省武安市德盛煤礦發生特大透水事故,29名礦工被困井下生死未卜;21:20分,重慶市綦江縣松藻三聯煤業公司逢春煤礦發生瓦斯與煤層突出事故,造成6人死亡,7人失蹤;22:10分,河南大平煤礦發生瓦斯爆炸,已確認79人遇難,仍有69人下落不明。

  其中,德盛煤礦事故因礦主惡意隱瞞,發生兩天后才為外界所知。

  大平礦難發生約12小時後,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稱今年前9個月共有4153人死於煤礦事故,而作為一家國有煤炭企業,大平煤礦的礦難為今年中國發生的最嚴重的安全生産事故。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礦難事件,在不惜一切代價組織搶險救援工作的同時,派出調查組查找事故原因,並決定在全國開展煤炭生産大檢查。

  社會學家李楯説,本屆政府以人為本的態度很明確,再三強調“為人民負責”,也下大力氣管了,但問題是以前欠賬太多,造成今天事故頻發。

  不少專家認為,企業的安全生産管理意識薄弱是當前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

  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孫華山説,全國各地的煤礦生産管理還存在大量漏洞,包括部分國有大礦在內的多數煤礦,安全生産基礎工作仍相當薄弱,對防範傷亡事故“沒有把握”。

  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而粗放式增長模式未能徹底改變,在中央加強宏觀調控、防止經濟過熱的背景下,煤電油等能源行業出現供應緊張甚至短缺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繃緊了經濟、社會方面的諸根“弦”。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費者和生産者。超負荷生産已成為採煤行業增加産出的主要手段之一。國家安全生産監管局稱,約三分之一的國有煤礦生産負荷過重,這不僅增加了事故隱患,也為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壓力。

  中國今年的實際煤炭産量預計將達到19億噸,超過了其設計生産能力。孫華山指出,煤炭市場供應短缺是造成絕大多數煤礦超能力生産的原因之一。

  李楯説,在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一些企業為追求利潤指標,沒有真正把人、把生命放在第一位。

  城鄉差別也是造成礦難的深層次原因之一。他説,目前中國有3億多農村剩餘勞動力,礦主不擔心招不到新人。

  李楯認為,要根本解決礦難頻發的問題,就必須真正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尤其是要通過深化改革,解決城鄉、地區和行業差別等問題。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偉説:“在轉型社會,不論是國企還是非國企都在急速成長,都經歷著管理‘青春期’,尤其需要加強管理,重視安全生産。”

  專家們説,國企改革也需要加速進行。礦難頻發反映出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深層次矛盾。要儘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産權改革。

  國情研究專家丁元竹認為,礦難事件表明,人們賴以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及經濟社會結構目前變得有些敏感而脆弱。

  “因此,妥善處理各種危機,已成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內容。”他説。

  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還未完全將危機管理真正提上經濟社會發展的議事日程,在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諧社會等方面的能力仍顯不足。

  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指出:“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

  丁元竹説:“礦難頻發的事實進一步提出了如何為人民執好政的問題。”(記者張曉華 陳思武 梁鵬)

責編:陳卓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