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榮譽代表"到民意代表 看人大代表新變化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12日 21:02)
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記者田雨)在中國,平均每24萬城市人口和每96萬農村人口各擁有1位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共有2980多位,他們被稱為13億中國人的代言人。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周曉光就是其中的一員。今年“兩會”前,全國人大代表周曉光有個頗為“吸引眼球”的舉動:自費8000元在浙江義烏電視臺登廣告,向全社會廣泛徵集人大議案,還在自己的企業辦公室設立了人大代表聯絡點。
“沒有緊密聯絡群眾、廣泛聽取民意,就難以寫出高質量的議案,也很難充分履行代表的職責。”周曉光解釋此舉初衷。
北京大學人民代表大會與議會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蔡定劍認為:“通過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絡等現代媒體來徵集議案,不僅是代表觀念上的變革,也是‘代表意識’的回歸。”
1992年頒布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明確規定,代表有義務“與原選區選民或原選舉單位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絡,聽取和反映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
“努力為人民服務”,這是人民群眾對自己選出的代表的殷切希望,亦是人大代表們的責任和權利所在。
姚秀榮,河南省焦作市起重運輸機械總廠一名普通刨工。1993年3月6日,她被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頭一次當人大代表很興奮,但不知道人大代表的含義。3年開會,我就是開開會,舉舉手,吃吃飯,休息休息。”就這樣,姚秀榮當了3年的“啞巴代表”。
但是,到了第4個年頭,姚秀榮“開口”了。那是1996年3月12日下午,她一口氣説了45分鐘。
發言的內容是介紹他們夜訪派出所的情況:“那天晚上冒著七八級的大風,我們人大代表一晚上查了6個派出所。有個派出所,所長喝得酩酊大醉。我們問誰在值班呢,他不搭理我們,還叫我們出去!我説我們是全國人大代表,他一聽,褲子一拉,褲帶一係,趕緊起來。6個值班的都喝醉酒了,醉如爛泥。我們知道公安幹警要是出個案件的話,要求15分鐘趕赴現場,這還能趕不能呀?俺站起來就走了,第二天這事就見報了。”
姚秀榮説:“當看到老百姓來我這兒,磕頭、下跪、哭的時候,我們換一下位,假如我是哭的人,該如何?”她更進一步剖白:“我當代表1分鐘,為民服務60秒。”
有專家讚譽,姚秀榮從“不知道怎麼説”到滔滔不絕“一口氣説45分鐘”,是人大代表對自身權利的清醒認知。
但,更重要的是:“開口”之後,説什麼?
“衷心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點擊我的‘小黑臉’網站。我叫陳建教,湖南省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人大代表,現任湖南省石門縣太平鎮人大主席。我的個人網站‘小黑臉’的發佈,是為了以新時代的人大代表準則規範自己,儘快與現代科技接軌,提高執行代表職務的水平與效率。‘小黑臉’蘊含有兩層含義:一是因為我家祖祖輩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在我13歲時就接過了父親交給我修理地球的班。日復一日在田間勞作,臉被太陽曬得黑黑的,父老鄉親都叫我‘小黑臉’;在我長大後,當上了公務員、人大代表,因而在人生的舞臺上以‘為國分憂、為民解愁、忠信為本、無所私求’為宗旨,以黑臉包公的鐵面無私懲惡揚善,以一身凜然正氣為父老鄉親的幸福平安忠誠地獻出畢生的精力……”
這是人大代表陳建教的聯絡群眾的方式。他向鄉親們真誠地公佈自己的辦公室電話、家庭電話和電子郵箱。
“就怕他們不找我。”陳建教這樣説。
像周曉光、陳建教一樣,越來越多的人大代表們努力尋找真正成為老百姓“代言人”的有效途徑。
2004年2月12日到20日,10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和5位政協委員通過《新京報》和新浪網,向社會徵集議案提案內容。這15位代表、委員表示,百姓有什麼難處、意見和建議,都可以通過撥打熱線電話或者發送電子郵件的方式,向他們反映;
4位河南省的全國人大代表在《大河報》、河南電視臺《中原焦點》、河南報業網分別開通全國人大代表熱線和網站留言板,徵集有關可以提交全國人大的議案和建議;
哈爾濱市王元慶、曲武義、孟慶龍3位全國人大代表建議:設立“人大代表聯絡站”,通過新聞媒體向群眾公佈聯絡站電話,定期組織代表與群眾見面……
蔡定劍説,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人大代表從某種程度上説也是“計劃性”的。當代表在很大程度上是組織計劃安排的,是一種政治榮譽。不少人更多的是感到一種榮譽感,在人代會上議事時,很多人大代表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和領會上面的精神來的,而非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來行使國家賦予的權利。
而在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人大代表們正以開放的心態和積極的方式,探索代表與選民之間更加廣泛、更有保障的溝通途徑。我們期待,人大代表們更多地聯絡群眾,最充分、最廣泛地反映民情、民聲、民意。
責編: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