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多專家研討鄧思想:斯人已去 理論彌新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24日 19:40)
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記者 孫承斌、翟偉、李斌)他把畢生的心血和精力,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他用他的業績和理論,已經並將繼續改變、影響著中國。
緬懷、追思,座談、交流……8月21日至24日,來自各地的18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以學術研討的形式,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週年。大家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00週年紀念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緊密聯絡當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在坦誠交流、深入探討中形成這樣一個共識:只要我們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艱苦奮鬥,開拓創新,就一定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鄧小平理論和這個理論指導下形成的黨的基本路線,是鄧小平留下的最可寶貴的財富,是我們開創未來的科學指南
“在中國這樣人口眾多,原本經濟文化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老祖宗沒有回答的世界性難題。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較系統地科學地回答了這個難題,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馬克思主義和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歷史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96歲的薄一波書面講話中的這段話,引起與會者強烈共鳴。
從帶領全黨實現歷史性的撥亂反正,到在黨的十二大上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命題;從在黨的十三大前後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到南方談話深刻回答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金衝及回顧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説,鄧小平一生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的最大貢獻,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使二十世紀的中國又一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發展是硬道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鄧小平同志的這一系列科學論斷,曾在當年的中國産生巨大震動。若干年後的今天重溫這一句句擲地有聲的話語,再一次學習鄧小平關於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領導力量、依靠力量、祖國統一的有關論述,專家們深有感觸:鄧小平理論確實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鄧小平理論是一個系統的科學體系,以這一理論為指導確立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這一理論的核心內容,也是鄧小平同志對黨和國家事業作出的具有歷史性的貢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説,“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最基本的問題。在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基礎上制定的這一基本路線,體現了全黨的意志,是鄧小平理論的集中體現。”
“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鄧小平堅定有力的聲音,至今仍振聾發聵。25年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了這條基本路線的正確性,也向我們提供了一條極為重要和寶貴的經驗:只有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勝利前進。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堅定不移地為實現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總目標、總任務不懈奮鬥。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上,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改革開放25年來,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9.4%,社會主義事業在中國始終保持蓬勃的生機。
當前,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關鍵時刻,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層出不窮。中央黨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邢賁思認為,只要我們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不動搖,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就一定能夠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我是實事求是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世界觀最鮮明的特徵,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
“我是實事求是派。”
“我讀的書並不多,就是一條,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
鄧小平這兩句簡短、樸實的話,在研討會上被專家們反復引用。大家回顧鄧小平波瀾壯闊的一生,聯絡他三落三起的傳奇式經歷,感慨地説,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一生的追求,也是他留給世人印象最深的品格之一。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提倡這個,不要提倡本本”“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再次誦讀這些閃耀真理之光的科學論斷,專家們深有感觸地説,始終不渝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使得鄧小平始終站在時代和實踐發展的最前沿,既有著一位經過千錘百煉的老共産黨人畢生積聚起來的高度政治智慧,又始終保持著年輕人的朝氣蓬勃、對新鮮事物的異常敏感和不斷開拓進取的火熱的心。
在鄧小平的帶領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新中國建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從這裡起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航船在這裡啟航,鄧小平理論也開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山東省社科聯副主席包心鑒認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邏輯起點和思想精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具創造性之處正在於此,鄧小平理論最富有生機活力之處正在於此。”
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情況出發,鄧小平系統揭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規律,形成了一系列滲透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精神的基本論點。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改革動力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社會主義全面發展論……專家們從不同視角,對鄧小平理論進行研究、分析,交流各自的心得。大家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説,鄧小平理論既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又滲透著中國共産黨人的獨立思考、實事求是的精神。
長期從事鄧小平思想研究的理論專家龔育之,用“獨特的超越”來概括鄧小平在前人基礎上對社會主義事業的艱辛探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冷溶則認為,正是由於鄧小平帶領我們走過了一段不斷解放思想、打破僵化的不平凡歷史,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中國人民的心中深深紮下了根。“中國人民的精神大解放,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的最深刻最根本的變化。這首先要歸功於鄧小平同志。”
中華大地奏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宏大樂章。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外交、統戰、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新的形勢下,創造性地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闢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持黨的思想路線不動搖,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實踐中,提出了科學發展觀以及一系列重要的方針政策,實現了黨在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上的新發展。
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説,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具有蓬勃生命力的關鍵所在,是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毫不動搖地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實踐中不斷把我們的事業和理論向前推進,這才真正符合小平同志的思想和精神,才是對小平同志精神遺産最好的繼承。”
“凡是於人民有利的事情,無不盡力提倡與實行”——尊重人民意願,代表人民利益,是鄧小平一貫的、根本的立場和觀點,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的這句自述,感動了無數人。專家們認為,熱愛人民、心繫人民,始終對人民群眾懷著無比深厚的感情,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作為畢生奮鬥的目標,這是鄧小平偉大人格的生動體現,也是他一貫的、根本的立場和觀點。
“他對祖國和人民懷著一顆赤誠的赤子之心。毛澤東同志曾説過,誰給人民利益,人民群眾就擁護誰。小平同志最懂得並且畢生實踐這些真理。他把一切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工作的最高宗旨,唯此為大,唯此為重。”薄一波同志深情地説,“正因為這樣,他始終關心祖國和人民的前途和命運,併為之進行不懈的努力和奮鬥;正因為這樣,他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艱辛和挫折,都始終愈挫愈奮,充滿樂觀主義;也因為這樣,他始終堅持真理,勇於創新,不斷遵循歷史發展的潮流,與時代俱進。”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專家們在研討交流中,一次次引用鄧小平的這些重要講話,認為這些講話充分反映了一位真正共産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遠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是鄧小平理論的鮮明特色。”中組部黨建研究所所長王庭大説,鄧小平提出的“實踐標準”“生産力標準”“三個有利於標準”,思考邏輯的起點都來自人民,實質上都是人民標準,同時也是對中國共産黨執政能力建設提出的要求。
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才能始終保持前進的不竭力量,這是中國共産黨83年發展歷程得出的基本經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總結黨的奮鬥歷程和基本經驗的基礎上,鮮明地提出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重要論斷,指出要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産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專家們認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這方面的論述,與鄧小平的有關思想既一脈相承又有所創新,為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了新的理論武器。
2002年的冬日,胡錦濤總書記率中央書記處的同志,來到革命聖地西柏坡,重溫毛澤東“兩個務必”的論述。胡錦濤指出,堅持艱苦奮鬥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斷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這是我們堅持執政為民、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宣言。一年多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身體力行,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實踐著自己的信念與諾言。提出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倡導“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要求“凡是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專家們認為,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承、豐富和發展,表明黨的執政理論日趨完善、成熟。
黨在執政後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慎明説,我們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係,既體現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和世界觀、價值觀,又體現了我們黨的認識路線、工作路線和工作作風,“必須繼承和弘揚求真務實和艱苦奮鬥的作風,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面對世紀之初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共産黨必須進一步繼承和發揚鄧小平尊重人民意願、代表人民利益的立場和觀點,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國防大學副校長許志功説,“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適應變化的世界,才能繼續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應對國際競爭和複雜鬥爭的嚴峻考驗。”
一個時刻把人民裝進心裏的人,必然會被人民銘記;一個時刻代表人民利益的政黨,必然會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長江後浪推前浪,不盡長江滾滾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將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開拓進取,奮鬥不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完)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