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評] 與時代同行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22日 12:46)
當鄧小平的百年身影,日漸走進厚重的歷史內頁時,我們不僅再次感悟到了一部中國百年史的跌宕悠長,而且仍能看到這位世紀的巨人所開創的新時代的斑斕和精彩。人們不難發現,一個人,原來是可以這樣傲立時代的潮頭,駕馭著歷史的走向和進程。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對人類歷史而言,百年也許只是一個瞬間,而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我們不曾忘記,我們曾發明了人類第一張紙頁,卻在上面簽訂眾多屈辱的條約;我們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撮火藥,卻讓侵略者的大炮轟擊著古老的長城;我們曾最早發明了羅盤儀,可華夏兒女卻長期在前進路上徘徊……
有幸,中國出了毛澤東,不然我們也許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有幸,神州選擇了鄧小平,不然我們也許還要長時間地爭論“姓社”與“姓資”的問題。
一個人的思索能與時代的選擇相同步,這是中國之大幸。中國特殊的土壤和時代背景造就了毛、鄧。然而,現在如果從另一層面而言,只有當一個國家依靠健全的制度而不是某一個人能正常運轉,能夠維護社會正義和推動發展的時候,這個國家才是走向了政治文明,這個國家才是真正成熟了。
因此,有著坎坷經歷的鄧小平,多次對中國的過去進行了制度性的反思。在他看來,不改變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就無法在政治上保障公民權利,保障人民有效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在經濟上實現現代化。而原有的政治體制愈來愈不能適應經濟改革的需要。同時權力高度集中,還産生了制度性痼疾及種種弊端。如腐敗得不到有效遏制,根本原因在於權力得不到有效制約。要從源頭上解決問題,不能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積極穩妥地推行政治體制改革,是鄧小平留給人們的思想遺産。
中國改革開放發展史清晰表明,鄧小平百年後,只要以市場趨向的經濟體制改革不可逆轉,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就有堅定基礎和方向。同時,鄧的繼承者們也在發揚和豐富鄧的理論,不斷解決改革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這也是大家的心聲,是搞好改革開放的原動力。我們只有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才能讓祖國和平崛起,來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及臺海波濤。
因此,紀念鄧小平的最好方式,是腳踏實地把這位政治家的先進思想發揚光大,堅定地與時代同行。(作者:金達欣)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