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週刊:88歲還想獻血 保健醫生懷念鄧小平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20日 16:40)
環球時報消息: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得享93歲高齡,與他樸素的生活、樂觀的心態分不開
編者按:今年8月22日,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00週年。
鄧小平不僅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政治家,是我黨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同時,在中國人民心目中,鄧小平還是一位愛生活、愛運動的長壽老人。
本報記者日前採訪了曾經工作在鄧小平身邊的三位醫護人員,他們中有跟隨鄧小平20年的醫生,也有只在他身邊工作過2個月的保健護士。他們的生動描述,為我們展開了一代偉人平凡而又真實的生活畫卷。郭勤英:主要負責鄧小平的日常起居。從1978年開始,就在鄧小平身邊擔任保健醫生,那年她38歲,還梳著長長的大辮子;
王新德:我國神經內科學著名的臨床專家,曾經是毛澤東、葉劍英、陳雲等領導同志的醫療組成員。在鄧小平身邊工作近20年。他與其他醫護人員一起,陪伴鄧小平走完最後一段人生旅程;
朱秀芬:1987年夏天,在北戴河海濱浴場為鄧小平擔任了2個月的暑期保健工作。
平凡樸素的生活
記者見到郭勤英的時候,是在她位於北京西城的家中。郭勤英今年64歲,衣著簡樸,看上去充滿活力。“在穿衣方面,我是比較簡樸的,這已經是20年來養成的習慣了。”郭勤英對記者説,這主要是受了小平同志生活樸素、節儉、不講究吃穿的影響。
“小平同志愛吃四川家鄉菜,像回鍋肉、米粉肉以及自家腌的泡菜。他家裏有個規矩:剩菜、剩飯不許倒,下頓燴燴再吃。”郭勤英回憶道,“平時家裏有人得了感冒、發燒等小病,都會給他開小灶,但小灶的內容是———燴飯或燴面,並沒有其他特殊。另外,小平同志除了正常的飲食外,也從不吃任何保健品。”
“在我的心目中,小平同志是一位生活樸素的領導人,但他也是一位熱愛生活的老人。他愛花草,愛孩子。”郭勤英緩緩地對記者説。
鄧小平的家在北京景山後街的一條衚同裏,這是一座安靜的庭院。從1977年返京到1997年逝世,鄧小平一直居住在這裡。
在鄧小平家的院子裏,西墻上種滿了爬山虎,院子裏栽著雪松、石榴樹、櫻桃樹、海棠、丁香,進門的地方則種著兩排花夾道:一排芍藥,一排牡丹。
這個蔥蘢的院子,便是鄧小平散步的場所。“他特別注意觀察院子裏的花草。看看哪棵小草先綠了,哪棵樹先發了芽,牡丹花結了多少花苞,哪一朵先開花。”郭勤英回憶起這些時,顯得非常愉快,“院子裏有一棵櫻桃樹,每年五六月份開花,他散步時都要看看今年花兒開得多不多,花落後數一數今年結了多少櫻桃。”
鄧小平非常愛孩子。他有4個孫子孫女。每天吃飯時,老人家就拿著紅、黃、綠三種顏色的糖豆,發給他們吃。有一次他風趣地説:“記者怎麼不來採訪我,問問我一天都在幹什麼,我的工作是發糖豆,這工作不好做啊。”
尊重醫生,聽醫生的話
記者在北京醫院見到王新德教授時,他正在工作。這位曾在鄧小平身邊工作了近20年的醫生,也已經是80歲的老人了。
“小平同志不僅讓我們醫生感到不緊張,最重要的是,他非常配合我們的治療。”王教授深有感觸地回憶起給小平同志看病時的情景,“小平同志是位隨和的首長,很和氣。非常配合醫生的工作,神經內科的常規檢查非常煩瑣,但是他從來沒有拒絕過任何一項檢查,讓他抬抬腿、走幾步,包括拿叩診錘敲膝蓋下部檢查膝反射等,他都很愉快地配合,從沒有表現出不耐煩。因此,每次檢查的一個小時,總是很愉快地就過去了。”
從1978年開始,王教授每週都要去鄧小平家裏一次,為他進行全面檢查。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97年初。在王新德教授的記憶裏,鄧小平對待疾病有兩個特點,一是樂觀,二是從不細問。每次醫生問他感覺怎麼樣,小平同志總是回答:“好一點。”平時,鄧小平非常配合醫生的治療計劃,完全按照醫囑做,從不多問自己的身體怎麼樣,病情如何等問題。
還有一件事情能夠體現出鄧小平對醫學的尊重。那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戒煙。郭勤英回憶,1989年以後,醫生們考慮到鄧小平上了年紀,想勸他戒煙。對於一個有長期“煙史”的人來説,戒煙無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郭勤英對記者説,在醫生明確告訴他,老年人的肺功能會逐漸減弱,戒煙對健康非常關鍵之後,小平同志非常聽醫生的話,戒煙取得了成功。郭勤英補充説:“在戒煙這件事情上,我特別佩服老人家的毅力。不管從前他煙吸得多麼兇,説戒就戒,非常乾脆。而且不像其他人戒煙那樣,開始要吃些瓜子、花生什麼的,小平同志從來沒有為戒煙吃過這些東西。”
88歲還想獻血
“小平同志的健康狀況一直都很不錯,只是到晚年患上了‘帕金森病’,這是一種損害神經系統的疾病,非常折磨人,但是老人家從來沒有呻吟過一聲,他躺在那裏很安靜,就像沒有人在房間裏一樣。”郭勤英説。
鄧小平在家裏話不多,但他對周圍的事情觀察得卻很仔細,遇事總是考慮別人是否方便、對別人是否有利。對這一點,郭勤英深有體會:“小平同志從來不向醫護人員提要求,身體哪兒不舒服也不愛主動説,不想給我們添加任何壓力或麻煩。所以在工作中,我們只好要求自己仔細再仔細,老人家有任何不適都要靠我們在第一時間去發現。”
大家都知道,鄧小平曾留下遺囑,表示去世後要捐獻出自己的眼角膜。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88歲的時候,還想義務獻血。這是最令郭勤英感動的事情之一。
“那是1992年6月的一天,我陪老人家看電視新聞,其中有一條消息是國家要頒布義務獻血條例。以前是無償獻血,但對獻血者以後患病怎麼辦沒有任何規定,而新條例則明確規定了獻血者以後用血的優惠條件,使獻血走向法制化。看到這裡,我突然發現老人家在看他的右前臂,我問他怎麼了。他説‘看,我的胳膊有紅色,我可以獻血’,原來他在考慮自己獻血的事情。我説‘你不用獻了,獻血是有年齡限制的,你已經超齡了’。”郭勤英充滿感情地説,“雖然未能實現獻血的願望,但由此卻能看到一位老人的愛心啊。”
最喜歡散步、游泳和打橋牌
郭勤英説,小平同志平時生活很規律,熱愛運動。
就在他家這個充滿綠色的小院裏,鄧小平每天早晚都要沿著院子的最外圈走18圈。無論寒暑,從不間斷。“18圈走下來,估計也有六七里地呢。”郭勤英説,“每次散步的圈數都由他自己默數,走完就回屋,非常準確,從不讓我們提醒”。
除了散步,鄧小平晚年還自編了一套適合自己全身活動的體操,每天上午必做一次——規律的生活正是他保持健康的法寶。
鄧小平興趣廣泛,最喜歡的運動是游泳和打橋牌。他曾對郭勤英説:“我能游泳説明我的身體還行,我能打橋牌説明我的腦子還好用。”
每年夏天,鄧小平都要到海裏游泳。在他80多歲時,每次還能遊一個多小時。“有時遇到天氣不好,海面上風浪比較大,工作人員勸他不要遊了,但他還是堅持遊一會兒才上岸。為了不影響工作人員吃午飯,他總是抓緊時間換衣服,準時離開浴場,時間觀念極強。”朱秀芬對記者説道。
朱秀芬今年53歲,1987年夏天,她在北戴河負責鄧小平的暑期保健。雖然只有兩個月不到的時間,但鄧小平給她留下的印象卻非常深刻:
“那時的小平同志已經年過八旬,但看上去精神很好,身體很健康。每天上午9點多,總能看到他邁著穩健的步子走向海灘,然後向大海深處游去。有時海面有風,大浪一個接著一個湧來,我們擔心他的身體吃不消,就通過浴場裏的望遠鏡向海面望去,結果見他遊得很自在,頭露在海面上,隨著海浪一起一伏,很是輕鬆,我們懸著的心也就放下了。為了更好地掌握游泳時間,工作人員想了一個辦法,用一根竹竿繫上一面小紅旗,看時間差不多了,就舉著小旗搖晃,小平同志見到了,就會馬上往回遊了。”
除了游泳,鄧小平的另一項愛好就是打橋牌。
郭勤英説,小平同志愛打橋牌且牌風犀利。如果沒有大事,他每週末都要在家裏打,有時也到人民大會堂參加橋牌比賽,而且每次參加比賽都能獲獎。
“平常在家打牌,有時兒女們也參加。以前打橋牌,都是小平同志自己洗牌、發牌。後來年齡大了,就由鄧楠幫著洗。偶爾他們不在,就由我們值班人員代替。我們不熟練、動作慢,老人家就會風趣地説‘都是他們逃避,打亂了我們的部署’。”郭勤英充滿溫馨地向記者回憶道。
鄧小平是一位偉人,他的思想的博大精深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但是他的生活卻又和普通人一樣樸實。在鄧小平的一生中,政治上“三落三起”,個人生活與家庭成員也屢遭坎坷,但他在逆境中從不怨天尤人,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他周圍的醫護人員都表示,小平同志得享93歲高齡,與他樸素的生活方式、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是分不開的。
一轉眼,鄧小平離開我們已經7年多了。他曾經説過:“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人民也永遠深情地熱愛他。(記者 周 鶴 薛 原)
→→進入專題: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