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國 百年小平】深圳:在創新中前進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9日 19:49)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鄧小平同志視察深圳時,充分肯定“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 並要求特區“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今天,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排頭兵的深圳,又憑著創新的勇氣和實幹的精神,闊步前進,努力爭創新優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記者:在深圳博物館門前的廣場上,矗立著這尊用雙臂撐破鐵門框的巨人雕塑,它形象地表現出深圳經濟特區在改革開放之初勇闖禁區、突破“盲區”、攻克“難區”的歷史。
1979年當有人提出在深圳、珠海和汕頭創辦出口加工區時,小平很感興趣,説“還是叫特區吧,陜甘寧過去就叫特區嘛,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特區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1987年12月1號,新中國第一塊國有土地使用權在深圳公開拍賣。
原深圳市法制局幹部(拍賣參與者)張偉宜:當時深圳要實行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在社會上還是有很大的壓力,但我們覺得這個改革是符合咱們國家市場經濟發展的路子,這次改革最終來説是成功了,後來國家通過法律的形式把這種制度定下來了,説明深圳的改革為全國開創了一條先河。”
沒有創新就沒有深圳,從率先實行土地有償使用、率先打破舊的價格體制,到率先啟動用工制度、社會保險制度、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削減大批行政審批事項,20多年來,深圳創下了200多項“全國第一”。1992年,鄧小平第二次視察深圳,看到特區巨變後,他強調“辦特區首先要敢闖”。
原深圳市委書記李灝:他説我給你講,第一要你大膽地去幹,不對的你趕快總結經驗改。
在創新中前進,在探索中突破。今天的深圳又依據科學發展觀努力增創新優勢,建設一座國際化城市。
記者:2004年的春天,鵬城深圳作出一個驚人之舉,宣佈把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推遲五年。我手裏拿的就是深圳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的調整方案,以人為本,追求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是它最亮眼的地方。
新的調整方案拿下了17項落後於現實發展的指標,修改了4項指標,與此同時,"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險綜合參保率”、"公共交通分擔率"和"社會服務英語普及率"等體現人文發展、環保、國際化城市目標及提升核心競爭力的13項新指標上榜。
深圳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楊立勳:新的現代化指標體系是一種更高層次意義上的現代化,老百姓將會享受到更加豐富的現代化成果。
今年,深圳把更多的財力花在了環保、交通、教育、公共衛生等可持續發展項目上,佔到全年財政投入的80%,創歷史新高。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副主任蘇東斌:20多年深圳的巨大變化顯示出它在不斷地增創新的優勢,這一切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的執政智慧和她在不斷地加強執政能力,這種與執政責任、執政權力更加適應的執政能力的建設既反映了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也與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
責編: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