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過去 開闢未來:鄧小平與中蘇關係正常化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3日 09:32)
人民日報消息:中蘇關係自上個世紀50年代末開始惡化,直到80年代初一直處於不正常狀態。1982年3月24日,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在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首都塔什幹發表講話,傳遞了改善對華關係的信息。小平同志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形勢和蘇聯的狀況,認為改善中蘇關係的時機正在成熟,於是決定採取步驟,改善同蘇聯的關係。此後,中蘇關係正常化工作始終在小平同志的親自過問與指導下向前推進。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先,小平同志在得知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幹的講話內容後,立即打電話到外交部,指示要對勃列日涅夫的講話做出反應。
接著,在這年夏天,小平同志邀請陳雲、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同志和外交部領導到他家開會,研究中蘇關係問題。在這次會上,小平同志提出了改善中蘇關係的方針:一、要採取一個行動,向蘇聯傳遞信息,爭取中蘇關係有一個大的改善。二、中蘇關係的改善必須是有原則的,條件是蘇聯要解決“三大障礙”,即從中蘇邊境地區和蒙古撤軍;從阿富汗撤軍;勸説越南從柬埔寨撤軍。三、在改善關係時,要將現實問題置於首位,要將重點從意識形態爭論轉向國家利益的考慮。會議後,我國外交部派出了代表去莫斯科傳遞信息。接著,中蘇副部長級的政府特使就兩國關係正常化問題舉行多輪政治磋商。此後三年內,蘇聯三位領導人相繼去世,我國派出了政府特使赴莫斯科參加葬禮。與此同時,雙方還派出了高級別的官員互訪,兩國交往增多。但是,蘇聯在消除“三大障礙”方面卻裹足不前。
為了打破僵局,小平同志在1985年10月9日會見來訪的羅馬尼亞領導人齊奧塞斯庫時提出了中蘇舉行高級會晤的設想,但前提是蘇聯必須消除“三大障礙”,並請他帶口信給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
在小平同志的大力推動下,“三大障礙”得到解決,戈爾巴喬夫于1989年5月15日至18日正式訪華,同小平同志舉行了高級會晤。小平同志為這次會晤確立了主題:“結束過去,開闢未來”。他在同戈爾巴喬夫會談時回顧了歷史,並且特別強調,這些歷史賬講了,問題就一風吹了,重點是放在未來。關於中蘇關係的未來,小平同志總結了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歷史教訓,強調無論是結盟還是對抗都是不成功的,中蘇關係還是要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會晤結束時發表的聯合公報確定了兩國關係的性質是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和睦鄰友好。兩國領導人對兩國關係的界定,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蘇聯解體後,中俄關係在這次高級會晤所確定的國家關係原則基礎上迅速發展。兩國已經超越意識形態建立了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當前,中俄關係已是大國關係中穩定、積極的一對大國關係。小平同志不僅為實現中蘇關係正常化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而且也為後來中俄關係的順利發展奠定了基礎。小平同志為中蘇關係的正常化和中俄關係的發展做出的歷史性貢獻將永載史冊。(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夏義善)
→→進入專題: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
責編: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