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李君如:自覺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09日 16:29)

  半月談消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也是鄧小平理論的核心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始於毛,成于鄧,發展于江”。鄧小平在這一理論的形成過程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作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在今天,堅持和發展鄧小平理論,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 李君如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全部實踐和理論的主題。具有理論聯絡實際光榮傳統的中國共産黨人,從毛澤東開始,到鄧小平和江澤民,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探索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終於創立了這一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標誌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在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的日子裏,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對於我們從當代中國的實際出發,進一步自覺地、堅定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可以用“始於毛,成于鄧,發展于江”這樣一個樸實的語言來表達。

  “始於毛”,指的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從20世紀50年代中葉開始,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毛澤東從正反兩個方面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標誌著中國共産黨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在曲折探索中起步。

  “成于鄧”,指的是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以1978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和新鮮經驗的基礎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同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是一個以改革開放這場新的革命為鮮明特點的、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目標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其間經歷了三個重要的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從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到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和十二大,完成了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改革開放起步;第二階段,從黨的十二大到十三大和十三屆四中全會,制定了全面改革的綱領,並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第三階段,從鄧小平1992年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開始到十五大,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鄧小平理論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鄧小平理論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發展于江”,指的是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自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積累了治黨治國治軍新的寶貴經驗,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在黨的十六大上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道被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有其歷史必然性。從根本上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當代中國客觀的社會矛盾推動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1979年3月,鄧小平指出:“我們的生産力發展水平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這個主要矛盾,決定了我國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決定了我們必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另一方面,當代中國在各個發展階段面臨的一些重要條件,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原因,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抓住機遇,正確把握。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提出“以蘇為鑒”,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但是由於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出現的曲折以及黨內思想出現分歧,使得我們黨沒有能夠一以貫之地堅持正確的探索,沒有能夠找到正確的道路。

  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在上世紀70年代末之所以能夠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四個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一是“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訓。鄧小平曾經説過:“三中全會確定將工作重點由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到以發展生産力、建設四個現代化為中心,受到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擁護。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有‘文化大革命’作比較,‘文化大革命’變成了我們的財富。”

  二是上世紀70年代興起的新科技革命以及與此相聯絡的世界經濟迅猛發展提供的機遇和挑戰。鄧小平明確提出:“要以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作為我們發展的起點”,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作為一個統一的問題提了出來。

  三是上世紀80年代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使得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當時,鄧小平注意到世界大戰可以避免,領導黨實現了對外政策的戰略轉變,為國內建設創造和平的國際環境。

  四是亞洲“四小龍”的崛起及其對我們的壓力。鄧小平曾充滿憂患地説:“過去我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現在比下也有問題了。”

  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直面國內外政治風波考驗,把握當代資本主義的深刻變動,順應經濟全球化、信息革命、可持續發展等時代潮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是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更加清醒地研究和把握世界發展的進步潮流,以寬廣的世界眼光借鑒和吸收人類文明的最新成果,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有其歷史必然性,但要把握這種歷史必然性還必須充分發揮自覺的能動性,實現主客觀之間辯證的、歷史的統一。

  鄧小平領導的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有兩個起點:一是農村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改革,二是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這兩個實踐起點,也影響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過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的兩個歷史特點:

  一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推進經濟體制和其他各方面體制改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農村改革起步並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中央決定把改革從農村推向城市的關鍵時刻,鄧小平深刻地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這一科學結論,標誌著我們的實踐形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主題。

  二是同經濟全球化相聯絡的進程中,獨立自主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興辦深圳等4個經濟特區開始,我們又相繼開放沿海14個城市,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環渤海地區開闢經濟開放區,批准海南建省並成為經濟特區,開發開放上海浦東,一步一步走上了在對外開放中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路。

  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滾滾浪潮,一個反全球化的潮流也在不斷發展。這就給我們黨出了一個難題:是參與經濟全球化,還是參與反全球化?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研究了這個問題,強調:“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産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有利於生産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優化配置,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應看到,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因此,我們作出了既參與經濟全球化,又堅持獨立自主,努力維護我國經濟安全的戰略抉擇。

  從鄧小平提出對外開放,到江澤民決策參與經濟全球化,使我國走出了一條在同經濟全球化相聯絡中獨立自主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由於這條道路,是在世界市場的競爭中,達到互利、雙贏,而不是通過軍事擴張或集團對抗來提高我們的國際地位,因此又叫做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

  研究這兩個歷史特點,也就是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中所強調的,要“努力從國際國內形勢的相互聯絡中把握髮展方向,從國際國內條件的相互轉化中用好發展機遇,從國際國內資源的優勢互補中創造發展條件,從國際國內因素的綜合作用中掌握髮展全局”。

  在這兩個歷史特點形成過程中,我們還遇到了意識形態上的障礙,也就是姓“社”姓“資”的問題。因此,鄧小平提出要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並從宏觀角度作出了回答:

  第一,社會主義是一個過程。他説:“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決不能掉以輕心。”

  第二,社會主義是一個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制度。鄧小平反復強調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其實質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此同時,他強調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後,還要從根本上解決束縛生産力發展的體制問題,不僅要“發展生産力”,還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産力”。

  第三,社會主義是一個生産力發展、國家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理想社會。他説:“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就要肯定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産力,逐步擺脫貧窮,使國家富強起來,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沒有貧窮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但這種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第四,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一論斷把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科學水平,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增添了新內容,作出了新貢獻。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從我們今天的實際著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鞏固和發展中圍繞著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兩個根本問題,仍面臨著一系列亟須解決的複雜課題。

  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現實之間的矛盾。當前,怎樣正確地理解和貫徹科學發展觀,怎樣正確地處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以人為本的關係,怎樣正確地對待“五個統籌”中的一系列複雜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研究。

  二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公平目標之間的矛盾。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如何解決好“市場失靈”的問題,如何避免兩極分化,是非常迫切的現實問題。

  三是參與經濟全球化與防止“西化”、“分化”之間的矛盾。如何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爭奪人心的工作,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

  四是黨的長期執政地位與遏制腐敗蔓延之間的矛盾。如何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執政黨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需要我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進行長期的探索。

  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相信,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一定能夠提高執政能力,駕馭複雜局面,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進入專題: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

責編:常穎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