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重溫小平經典語錄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09日 16:22)
半月談消息:鄧小平理論不是書齋裏的學問,而是實踐著的哲學。小平同志的許多精闢論斷,在已經跨入21世紀的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在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的日子裏,重溫小平經典語錄,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一代偉人的深邃和睿智。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重溫小平經典語錄
1.“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
鄧小平晚年曾説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我們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其實馬克思主義並不玄奧。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
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李德順認為:“‘真理是樸素的’,這是自古以來就為人們所嚮往和稱道的理論境界。小平理論能迅速為廣大人民所理解和接受,與這一點是分不開的。”
馬克思主義只有走進人民群眾才能青春常在,只有解決問題才能永葆生機,鄧小平理論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我們繼承和發揚馬克思主義的必由之路。
2.“我是實事求是派”
1987年7月,鄧小平在會見外國客人時,這樣自我評價説:“我是實事求是派,堅持改革、開放政策,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
1992年,鄧小平把“實事求是”稱為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他還第一次把“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連在一起,將之作為黨的思想路線的一種概括。1980年12月,他説:“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今後,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堅持實事求是,就必須繼續解放思想。”
胡錦濤同志提出,要在全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求真務實是在新形勢下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進一步強調和落實。這告誡我們,即使是在改革開放2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依然需要防止思想僵化、脫離實際。
3.“發展才是硬道理”
1980年1月16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幹部會議上指出:“説到最後,還是要把經濟建設當作中心。離開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就有喪失物質基礎的危險。其他一切任務都要服從這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決不能干擾它,衝擊它。”這一思想到後來被他歸納為“發展才是硬道理”。
“發展才是硬道理”早已深入人心。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這一思想始終不渝的堅持。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主政以來,審時度勢,未雨綢繆,在總結了20多年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經驗教訓基礎上,又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在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科學發展觀是對“發展才是硬道理”進一步的充實和提高。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今天,“發展才是硬道理”依然不應發生任何動搖。
4.“中國不能亂”
1989年2月,鄧小平在會見美國總統布什時指出:“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麼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民主是我們的目標,但國家必須保持穩定。”同年3月,他又指出:“中國不能亂,這個道理要反復講,放開講。”
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獲得高速發展,一個重要經驗就是,正確處理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問題,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有機地統一了起來。發展是目的,改革是動力,穩定是前提,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當前,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社會利益格局變化劇烈,進一步做好穩定工作,從體制源頭上化解不穩定因素,依然是擺在各級黨委和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5.“看準了,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1992年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指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不搞爭論,鼓勵大膽試驗和首創精神,最後“拿事實來説話”,這是鄧小平一以貫之的思想,其核心就是加快發展。
今天,中國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經濟升級在即,發展機遇難得,一系列社會發展的難題需要破解。在這種情況下,機遇依然是稍縱即逝,發展依然是時不我待,依然需要在審慎穩妥地把握好宏觀大局的前提下,發揚敢闖敢試的精神,依然需要突破思想的束縛、制度的藩籬和體制的枷鎖,推動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
6.“目的是更快地實現共同富裕”
1986年9月,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原則,第一是發展生産,第二是共同致富。我們允許一部分人先好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好起來,目的是更快地實現共同富裕。”1988年9月,他又提出:“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個大局。那時沿海也要服從這個大局。”
“共同富裕”原則和“兩個大局”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就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必須充分發揚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積極採取措施,防止兩極分化,縮小地區差距。
當前,我們已經開始面臨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和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目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至少是3.3:1,地區間差距東、中、西是1:0.7:0.4。為此,國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精神,都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
7.“改革,應包括政治體制的改革”
1986年6月,鄧小平提出:“改革,應包括政治體制的改革,而且應該把它作為改革向前推進的一個標誌。”“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搞不通,因為首先遇到人的障礙。”同年9月,他又指出:“現在經濟體制改革每前進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體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前進,就會阻礙生産力的發展,阻礙四個現代化的實現。”
中國的改革實踐已經印證了小平同志的科學論斷。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每一次釋放,都離不開政治體制上的“鬆綁”和“清障”;而政治體制上每一項重大進展,都會帶來生産力的一次解放。
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穩步推進。《求是》雜誌曾刊文深刻地指出:“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是死路一條;不改革政治體制、不實行人民民主同樣是死路一條。”
8.“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
1989年6月16日,鄧小平在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指出:“要整好我們的黨,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不懲治腐敗,特別是黨內的高層的腐敗現象,確實有失敗的危險。”他還提出:“做幾件使人民滿意的事情。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更大膽地改革開放,另一個是抓緊懲治腐敗。”1992年,鄧小平進一步指出:“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
我們黨的反腐力度在不斷加大。從總體上看,這十幾年來,腐敗現象蔓延的勢頭正逐步得到遏制,反腐敗鬥爭正逐步走上標本兼治、注重治本的軌道。但也必須承認,目前腐敗現象仍然嚴重,腐敗正呈現出向高層蔓延、案值特別巨大、具有群體化特徵等新的特點,切不可掉以輕心。
9.“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産黨內部”
1957年,鄧小平提出:“在中國來説,誰有資格犯大錯誤?就是中國共産黨。犯了錯誤影響也最大。……如果我們不受監督,不注意擴大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脫離群眾,犯大錯誤。”到了1992年,他進一步指出:“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産黨內部。”
小平同志的這些教導,核心就是提醒全黨,中國共産黨要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就必須時刻注意加強黨的建設,改善黨的領導,密切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絡,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當前,黨中央提出,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這是根據新世紀新階段黨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而作出的一項戰略決策,必須將之作為“黨執政後的一項根本建設”抓緊抓好。
10.“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願望”
1984年,鄧小平在會見香港同胞時指出:“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願望,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要統一的。”他創造性地提出的“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澳門相繼回到祖國的懷抱,在保持原有社會制度、生活方式等不變的情況下,實現了持續的繁榮。小平同志提出,也要用“一國兩制”的辦法解決台灣問題。
和平統一是我們的一貫立場,但絕非惟一的解決辦法。早在1984年,鄧小平就指出:“我們堅持謀求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是始終沒有放棄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們不能作這樣的承諾。……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們要記住這一點,我們的下一代要記住這一點。”
小平的話在20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那麼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進入專題: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
責編: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