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南巡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9日 19:59)
《半月談》消息:陳開枝現在擔任廣州市政協主席,是小平南巡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人。1992年鄧小平視察廣東時,他作為中共廣東省委副秘書長,負責接待和警衛工作,是全程陪同的少數人員之一。在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之際,陳開枝向本刊記者回憶起小平南巡時許多鮮為人知的工作和生活片段。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名為休息,實為視察
1992年元旦,廣東省委接到中央辦公廳發來的絕密電報,上面只有短短兩行字:“小平同志要到南方休息,請做好安全接待工作。”看到電報後,一些同志認為小平同志是來休息的,主張按照休息的思路來安排。
1月3日,一個3人組成的先遣組先行抵達廣州。他們仍是強調:“小平同志是來休息的。”他們提出的巡視方案是:深圳─珠海─深圳─上海。但陳開枝等人認為,在保證老人家身體健康的前提下,讓他多看看,多走走,多聽聽,這才應該是老人家的本意。他們提出了一個新的巡視方案: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廣州─上海。最後這個方案得到了鄧辦和省委的批准。
出京前,小平同志辦公室又專門通知廣東方面説:不要專門彙報,不要陪餐,不題詞,不見記者,不攝影,不報道。陳開枝説:“我們覺得應該把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保留起來,這是我們的歷史責任,也是對後人的交代。”於是,他向鄧辦建議:“拍內部片,不公開報道。”經過爭取,新華社廣東分社、廣東電視臺和南方日報社分別派了資深記者隨同小平同志南巡。正是這些人將小平同志邊走邊談的許多重要論斷最大限度地保留下來了。
陳開枝説:“我們對小平同志的日程安排基本上是半天參觀,半天休息。我和其他同志花了七天時間沿着預定的路線進行檢查,對床舖的硬度、衞生間設施好壞,甚至痰盂擺在什麼位置等細節都反復商量。”
1月19日上午,小平同志乘坐的專列抵達深圳。考慮到小平旅途勞累,第一天上午安排休息,不考察。沒想到小平同志進房不一會兒就出來對陳開枝説:“你快去叫車,讓我出去看看吧!”
陳開枝説:“我們計劃是下午出去的,您還是先休息一下吧。”小平急切地説:“你不知道,我坐不住啊!”於是,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謝非同志和陳開枝就陪着老人家先在院裏散散步,並臨時安排下午去參觀市容。
陳開枝説:“他對外説是來‘休息’的,實際是來做調查研究的。他要用廣東、上海等地進行的實踐,來檢驗他親自製定和確立的黨的基本路線。”
凝望香港,情意深重
1月19日下午,小平同志視察完皇崗口岸,對身邊的同志説:“對辦特區,從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擔心是不是搞資本主義。深圳的建設成就明確回答了那些有這樣那樣擔心的人。特區姓‘社’不姓‘資’!”
陳開枝回憶説:“我當然知道他是在批評那些對經濟特區進行各種非議的人,可以看出,老人家對那些人顛倒黑白、混淆事實的行為非常氣憤。”
從皇崗口岸出來,小平同志來到深圳河大橋的橋頭邊境上,他久久凝視着對面的香港。當時,小平同志沒講話,站了很久,風又比較大,不斷地把他的大衣吹起來。陳開枝忍不住上前,輕聲説“風大了,上車吧”。但小平依然默默地望著,過了很久才依依不捨地轉身上車。
22日,小平同志一家到深圳仙湖植物園植樹。面對一種被稱為“發財樹”的樹,小平的女兒鄧榕對小平同志説:“以後,咱們家也種一棵。”據陳開枝回憶,小平當時深情地説:“讓全國人民都種,讓全國人民都發財。”
25日,小平同志路經拱北,他指着一座舊建築物問是什麼。陪同人員告訴他,那是清朝海關遺址。一直談笑風生的老人家神色一下子凝重起來。他説:“貧窮落後是要挨打的呀!”陳開枝回憶説:“我當時就坐在他的身邊,我深刻地體會到老人家是多麼迫切地希望儘快把經濟搞上去!”
住普通房,吃家庭餐
不少人以為小平南巡一定安排在總統套房住,陳開枝説,其實根本不是!總統套房的豪華大床他是睡不着的,他不習慣那些高級浴缸。在廣東考察,他住的都是普通住房。陳開枝把房子佈置得整潔得體,小平同志對此非常滿意。
陳開枝等人全程陪同小平同志南巡,卻沒有機會和他進餐。他自始至終和家人一起用餐,後來省委有領導同志提出想宴請一次,被老人家謝絕了。小平操着濃厚的四川話説:“謝謝了,不要弄了,讓我和家人在一起吧,這樣很好了,很滿意了。”
小平用的菜式是樸素的家庭餐。他喜歡吃清淡的粵菜,幾乎每頓接待人員都為老人家準備一點法式烤麵包,抹上薄薄的牛油,然後煮得軟軟的菜心、生菜、西蘭花、豆苗輪流上。“簡單、樸素的食宿安排使老人家感到舒服、自然。”陳開枝説。(記者 劉偉 趙東輝)
相關鏈結:我走在小平小道上
中國人民大學 苗小玲
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生一百周年。在共青團北京市委的組織下,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部分同學來到了小平同志曾經戰鬥和生活過的地方,開始了一場生動的“紅色之旅”。以下選登的一則自述,以當代大學生的視角表達了對小平同志的敬仰與懷念。
2004年7月8日,我們社會實踐團一行人冒着酷暑炎熱,幾經顛簸跋涉,來到了江西省新建縣拖拉機修配廠,它位於江西省會南昌市西南方向,地處丘陵地帶。修配廠的四週非常凌亂,高豎的野草齊過人腰,碎石磚礫佈滿坑坑洼洼的沙土路。這是一片偏遠荒涼之地,但卻有着非同尋常的歷史意義。因為,這裡有着小平同志的足跡。
1969年10月下旬的一天,鄧小平懷着憂黨、憂國、憂民的心情悄然惜別了北京,開始了江西的艱苦歲月。江西省新建縣拖拉機修配廠,就是小平同志政治生涯中第二次“落”下的地方。修配廠早已停止生産,原樣保留了下來。它已成為小平同志在1969年10月~1972年3月間忍辱負重的歷史見證者。
我們參觀了小平曾經工作過的生産車間。那裏依舊放着各種各樣的鉗具、車床;櫥窗裏擺放着小平夫婦曾經用過的生産工具、縫紉機和生活用品,以及穿過的勞保服裝。車間中央還豎立着一幅大照片,那是小平同志在微笑,堅定而自信。
在車間的外墻上,有一個白色的小木牌,上面寫着“小平小道”。我們循着指示方向走去,那是一片野草叢,只有仔細留意,才能看出有一條小道,小道非常狹窄,只能容下一雙腳。這條小道從小平的居所通往生産車間,是當年工廠領導和工人們專門為小平修建的。工人們沿着山坡,剷除荊棘,移開亂石,加寬田壟,填滿剷平坑坎,修了這條小路。當年小平夫婦每天早晨7:45,中午11:30就走在這條新修的小路上。
我們一行人走在小平小道上,想像着小平當年在這裡走過的情形——他沉思不語,表情沉靜,步伐穩健。一位65歲的老人,每天走在這條極不起眼的小道上。然而,也正是在這條小道上,隨着他前進的每一步,他的思想、信念、意志也變得更加明確、堅定起來。
今天,我走在了小平小道上,體會着小平當年的氣魄、胸懷和信念。小平小道,為我積蓄了力量,讓我更樂觀、更堅強。
責編: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