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時空連線]暴雨:擊中北京軟肋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12日 11:39)

    進入[東方時空]>>

  CCTV.com消息(時空連線):7月10日下午4點左右,北京市突降暴雨,尤其是城區,大雨傾盆而下,造成市區大面積積水,短短三個小時,市區有41處交通路口和立交橋深度積水。記者在大城路看到,水已經深及膝蓋。


  記者:現在我是在北京市大城路,長安新城小區的門口,10號下午的一場暴雨之後,這裡已經成為了一片汪洋。現在我站的這個地方,水已經差不多沒過我的膝蓋了。這還不算最深的,最深的街道中央,水基本上快要漫過腰部了。

  7點多鐘,雨小多了,但是水卻沒見退下去的跡象。躲了三個多小時雨的市民紛紛開始找車回家。卻發現,想坐車回家太難了。


  百姓:就是這坐車啊,打車都打不著,你看那公共汽車也不過來,然後出租車也沒有。我們從六里橋北裏一直走過來的,沒有車……

  車都哪去了呢?在各個路口,大車小車不少淹在水裏,停在下面的淹了,停在上面的動不了了,北京城區的馬路幾乎都成了停車場。淹車的不光是在立交橋和主要路口。在一些小路上,車淹得更厲害。

  夜裏12點左右,雨基本退了。道路算是相對好點了,可是,暴雨又在其它方面帶來了哪些影響呢?記者又來到了一些路邊的小區。這裡的居民告訴記者,一些樓已經停水停電,樓外邊看著還不明顯,進了樓就會發現底層淹得多厲害。看著畫面您可能想不到,這水下面還有一層半。水深有五米。

  記者:全是水啊,記者試探著走進水中,沒想到還有樓梯,一腳沒有踩實,差點跌入水中,腰部以下都被水浸濕了。

  像記者這樣差點成落湯雞的人其實並不少,當天晚上北京有35處地下室嚴重灌水。許多人有記者這种經歷,可是又無可奈何,一些居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東西泡在裏面。一些小區的房管部門連夜運來了抽水機,不停的抽水,可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那麼,究竟是多大的降雨造成了這麼大的損失呢?第二天,記者來到了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希望了解到相關數據。


  防汛指揮部蘇念清:截止到11日11時,全市平均是23(毫米),最大降水量發生在天安門,106(毫米),這相當於5年一遇。

  僅僅是五年一遇,這實在讓記者吃驚。要知道,北京10號的大雨造成的損失可是不小,交通基本癱瘓,居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41個交通路口積水,21處交通阻斷。可是數據卻明明擺在記者面前,7月10日到11日的11點,北京持續性降雨,平均降水量23毫米,而降水最嚴重的10日下午4點到晚上9點,城區平均降水量56毫米,全市平均降水量只有18毫米。這個降雨量並不算高,但是為什麼,不大的降雨量為什麼會造成如此大的損失呢?

  主持人:雖然堵車是常有的事,可是10號那天晚上被堵在北京一下就是幾個小時,在車上的人是又冷又餓,還沒地上廁所,這樣的事情讓誰趕上了都不會愉快。那天我們的記者為了拍攝北京的暴雨,結果也被堵在了路上,接下來先來連線前方記者關田,讓他説説那天的經歷。能不能先給我們説説10號晚上你的經歷?

  關:10號晚上是這樣的,整個組裏出來幾路記者,到了5、6點鐘的時候,完全都已經是堵的水泄不通了,最慘的就是橋下邊那塊,很多交警在那兒等於是解救車裏面的人,經常水浪一翻,才發現露出一個車頭,才發現下面真的就有7、8台車,我是在公主墳西三環這邊,這邊算是北京的市區了,到了現場以後,一看這邊整個都停電了,摸著黑就往裏走,這邊的人説地下的兩層都已經積了水了,當時一個人非常危險,我拉了他一把,他説水非常深,我覺得不太可能,結果我一試就差點淹下去,一下落到身體的中部,人家説下面有五米多深。

  主持人:在那兒沒有明顯的標誌嗎,告訴你積水很深,有危險?

  關:沒有,門口人也沒有人把守。

  主持人:我想問一下,有沒有一些地方是因為比如説交通參與者本身的問題造成的堵車?

  關:真的有。就是説一下了雨大家都急著走,結果你一衝我也衝,都堵在路口,如果大家在這個時候都遵守一點交通秩序,應該説有的路口是不會堵的,而且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昨天的指揮燈也壞了。

  主持人:今天其實北京還是在下雨,今天和昨天的路況相比的話你覺得有什麼變化嗎?

  關:上路上的積水不是太多了,但是在一些地下一層或者二層的地方實際上還是在排水。現在大家還在往外搶衣服,地下一層的人在往外搶衣服,地下二層的人還不知道現在水下的東西泡成什麼樣了,而且這邊還是在停電,電話也打不通,我剛才身邊路過一個人我問他,他住地下二層,我説昨天一夜去哪兒了,他説我什麼地方也去不了,等了一夜。如果這邊再不來來電的話,今天晚上他們又在黑暗中度過一夜了。

  主持人:非常感謝關田帶回來的報道,根據我們記者採訪到的情況,在10號晚上北京共有40多處嚴重積水,21處嚴重的交通堵塞,還有八個立交橋的交通環境陷於癱瘓。那麼到底北京的應急系統在軟體和硬體方面出了什麼樣的問題呢?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短片看一下。

  11號傍晚,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襲擊了北京,也考驗了北京。面對所有交通要道嚴重積水和堵塞,很多人覺得奇怪,北京的交通道路為何如此脆弱?從硬體來説,環線建設時間都不長,道路寬闊,就算最早的二環,也不過十幾年的時間,設計規劃應該並不過時。從軟體來説,非典以後,各個部門都建立了緊急預案,在這個時候也應該發揮作用。可是,為什麼會出現全市交通基本癱瘓的局面呢?


  孟憲龍:大雨對交通造成的影響主要是一些立交橋的橋區,和一些主要路段的雨水口,滲漏不及時,造成的積水,這樣對交通造成一些影響。

  這麼説來,積水是造成交通癱瘓的原因,而負責排除積水的工程部門則認為,目前的排水系統不通暢不足已承擔這次暴雨。

  鄺諾:管線的排水不是很通暢,特別是遇到降雨強度比較大的一個過程,應該説我們管道的負荷承受不了。

  但是不管怎麼説,降雨10多分鐘就開始積水,30分鐘以後開始高度積水畢竟不是北京這種特大城市所應該有的事。而且,排水之慢也是讓人詫異。下午7點左右,雨已經開始小了,中間甚至停了幾個小時,排水系統應該充分發揮作用,夜裏12點以後,記者再次來到了大城路,意外的發現,還是需要在水中行駛。

  記者:現在的時間是夜裏12點半,我們在大城路和西四環的交界處看到,這裡的水還是沒有退下去。而這時候呢,雨已經停了四個多小時了。

  再説説生活方面,一些小區的應急機制發揮較晚,造成問題嚴重。在玉淵潭南路的一個小區記者看到,下雨半個小時後,地下一層2層就被淹掉了,水深達到5米多,而且整座樓的電力系統都在地下室,搶都搶不出來,只能整個小區停水停電。到了夜裏10點半,才借電開始排水,而這時候,雨已經停了幾個小時了。

  市民:我覺得是晚了點,起碼得有三四個小時了吧。咱們這應急措施我不知道平常是怎麼做的,應急措施就是應急的時候能用上。

  這個小區的地下一層二層全部被灌水,有近百人的居室完全進水,靠這樣一根臨時拉起來的抽水管,不知要抽到什麼時候。第二天,記者又來到了這裡發現水還沒有排完。許多居民已經在外面呆了一夜。

  儘管這場暴雨促不及防,確實有天氣預報等客觀因素無法避免,但是,畢竟天氣預報已經通知有雨,而許多部門在平時就建立了自己的應急預案,可是為什麼一場暴雨還是給城市交通、居民生活帶來這麼多的不便呢?。

  主持人:積水堵車的點集中在北京的交通幹線上,這些交通幹線建成的時間卻並不長久,另外應急的機制也已經啟動了,為什麼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會發生這麼嚴重的堵車呢?接下來連線兩位嘉賓,一位是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總工程師王毅,第二位是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楊明松。王總,為什麼這次堵車積水的點都在幹線上,如果在北京的老城區我們還能理解一點,但是二、三、四環建成的時間並不長。

  王:主要原因我分析有這麼幾個,前幾年北京也有地方發生積水,道路積水比較淺,也就是20、30公分,那個時候我們可以發動環衛工人用雨萆子上街掃水,但這次雨量太大了,1.5米的水深不可能發動環衛工人掃雨篦子,這也是造成局部地區積水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這些降雨強度比較大,像昨天在天安門這個地方,兩個小時的雨量就超過一百毫米,而我們市政的排水設施,設計的是三到五年一遇,所以降雨基本上已經超過了排水基礎設施的承受能力。

  楊:三到五年一遇的排水標準在城市排水標準當中是比較高的。很多城市採取一年一個標準,這也是可行的。局部地區,比如説立交橋這個地方的標準肯定是比一般地區要高的。

  主持人:您覺得發生這麼深的積水,發生這麼嚴重的堵車,這件事情正常嗎?或者説完全是因為雨大的原因不可避免嗎?

  楊:昨天很倒楣,我也正好趕上在路上遇到堵車,昨天一到麗澤橋下大暴雨,車完全不能行駛了,堵了兩個多小時,八點多鐘,當時我看了看,在超過設計標準短時間的積水,水深不是很深的積水,這是正常的,但是昨天積水了兩個多小時才能排幹,才能通行,我覺得可能不是很正常。

  主持人:從城市設計規劃的這個角度來説,在哪方面進行一些改善,可能臨時遇到大暴雨,也能解決一些問題?

  楊:我覺得我們的排水系統要認真的進行檢查一下,有很多地方新的開發區,新的建築,有沒有按照規劃設計進行建設的,比方説在原有的排水系統負擔一平方公里的排水面積,如果新開發的地區沒有其他出入,把別的地方的雨水再加到一平方公里原有的範圍裏排的話,肯定是要加重它的負擔,必然要造成它超載。

  主持人:有沒有發現剛才楊總説的情況?

  王:有些地方應該説沒有完全按照規劃去實施,特別是在同一條路的兩邊,可能這條路的這邊是按照規劃實施的,這時這邊的排水可能就可以了。馬路的另外一邊沒有按照規劃去實施,這個地區的排水能力就非常非常不足。馬路那邊排出去了,這邊排不出去。

  楊:我們最近幾年地面確實有很多城市搞的非常漂亮,有些達到了非常奢華的程度,而在地下這方面,確實我覺得在全國很多城市不太重視,地下設施的特點就是平常看不見的,領導也不一定那麼關注,因為城市基礎設施大多數是埋在地下的,如果一旦出現問題了以後,影響面是非常廣泛的,

  主持人:我還是想問一下王總,因為防汛抗旱指揮部門告訴我們説,昨天已經啟動了一個針對大暴雨的應急方案,但為什麼啟動這樣一個應急方案,還會有這麼深的積水,這麼糟糕的交通狀況呢?

  王:根據天氣預報,當時預報的是陣雨,當時我們的泵站基本上處於一種待命的狀態,但是由於這次降雨的強度太大,所以那些固定的泵站已經不能滿足要求了,

  楊:另外昨天我還感覺到之所以造成那麼擁堵,除了有些意想不到的,比如在蓮花橋那個地方看到積水深度達到1.5米,這個地方肯定交通會中斷,但是我也看到在這個時候兩個方向的交通情況完全不一樣,比如説從南往北行駛的完全堵死,由北往南那個地方空空蕩蕩的,快速路上的交通系統多考慮一些靈活的措施是不是就可以緩解這種交通擁堵,比如説在立交橋容易發生擁堵的地方,兩側是不是隔離帶做的靈活一點,到適當的時候起用,讓堵住的車可以通過另一條路疏解出去。

  主持人:最後想問一下王總,如果過兩天北京市還有這麼大的暴雨的話,還會出現這樣的堵車嗎?

  王: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堵車。這裡的原因一個是通過這次暴雨為我們防汛部門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經驗,參加工作這些人還真確實沒有經歷過城市這麼大洪水的考驗,應該説我們也增長了經驗。再一方面的原因,市民可能在這次降雨過程當中也吸取了教訓,就是一旦預報有大暴雨的時候,是否應該適當減少出行,特別是駕車出行,

  主持人:非常感謝兩位今天接受我們的採訪,謝謝。

  因為10號晚上的暴雨,所以北京市有一個新的規定,就是那天耽誤了火車的人,可以全額的拿到退票款,但是也難怪有人問,如果到了2008年北京辦奧運會的時候,那些運動員和裁判不能按時走進賽場的話,這事又該怎麼樣呢?但是換個好的角度看,問題只有暴露了才方便我們去解決它。而城市的應急系統也是在暴露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逐漸完善起來的。

責編:陳卓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