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為建小康供動力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發揮作用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12日 11:21)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記者 李斌) 

  “感受歷史,觀者如潮”……南京市一家新聞媒體用這樣的字眼,描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免費開放後展現的情景。該館自3月1日免費開放4個月來觀眾達57萬人次,其中青少年38萬人次。

  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這是歷史的責任,時代的呼喚,也是人民的期盼和黨的重托。越來越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採取免費開放等多種形式,使愛國主義教育走出基地,漸入人心。

  感受歷史,觀者如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震動了無數人的心弦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祝偉大的祖國永遠富強。”小學生裴晨燁的留言道出了無數人的心聲。

  歷史是一面鏡子,記載著社會發展的軌跡,蘊涵著得失成敗的經驗教訓。幾年前舉辦的“紅岩魂”“雷鋒精神永恒”“血染的豐碑”等巡展在全國産生了轟動效應,至今讓人記憶猶新。而連日來西柏坡精神巡迴展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展覽猶如“雙子星座”吸引著四面八方的觀眾前來北京參觀。毛澤東的手槍、劉少奇的文件箱、周恩來用過的馬燈……一件件富含歷史意味的展品,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青磚綠瓦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旁就是著名的“新天地”,二者交相輝映,讓人油然而生對祖國的敬仰之情: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社會主義中國突飛猛進,一個民族的百年富強夢想正在逐步實現。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國有此寶,華夏幸甚,今能見之,畢生甚幸”……這是2002年觀眾在參觀上海博物館“晉唐宋元書畫國寶展”後的留言,拳拳愛國之心躍然紙上。這一展覽在37天裏接待了23萬人次的觀眾,有的觀眾從四五點就開始排隊。

  青山不墨韆鞦畫,綠水無言萬古詩。成千上萬的人們走進教育基地感受歷史。在上海,2003年有1580萬人次的市民到教育基地進行參觀、瞻仰和祭掃活動;在北京,教育基地年均參觀人數2500多萬人次,其中青少年約800萬人次。在南京,全市每年參觀教育基地的中小學生就超過百萬人次。

  “面對我的觀眾、特別是海外華人,常常是淚流滿面。”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群工部副主任叢中笑説:“來我們這裡的觀眾和遊客進門時大都面帶微笑,可出門時一般都神色凝重!”

  數字枯燥卻有説服力。截至7月10日,“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展覽的觀眾人次已經超過30萬,而此前閉幕的西柏坡精神巡迴展參觀人次超過25萬,留言超過2000條。偉大的民族精神通過展覽這種方式,生動、具體、形象地再現出來,使人們在參觀學習的過程中,從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奮鬥歷史中汲取豐富的精神養分,從革命英烈的豐功偉績中感到強烈的精神震撼,從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中獲得深刻的精神啟迪,進一步增強愛國情感和報效祖國的決心。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積極探求

  在黨中央、全社會的關注、支持和參與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紛紛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緊緊抓住建設、管理和使用三個環節,全面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工作。

  管理出效果,服務出效益。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內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接待能力,是充分發揮教育功能、增強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證。北京、山西、山東、安徽等絕大多數省市制訂完善了基地管理辦法、工作考核細則、人員交流、培訓規劃等規章制度,逐步形成科學的運行機制。

  高素質的講解員隊伍、豐富生動的講解內容是教育基地開展工作的必備條件。在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解説員要求有大學文化水平。在延安革命紀念館,每位講解員都必須有“三本”:工作日誌本、政治學習筆記本、業務學習筆記本,講解員自覺加強學習,講、唱、跳相結合,使觀眾享受到更好的服務。

  “只要能強化宣傳效果、增強吸引力,各種形式我們都儘量去嘗試。”重慶歌樂山革命紀念館館長厲華説,紀念館近年來不斷開發“紅岩魂”品牌,從展覽到報告,從夜遊到展演再到情景劇,産品的升級換代,使紅岩精神更加貼近群眾,增強了紀念館的吸引力,白公館、渣滓洞成為外地人重慶之旅的必經之地。

  時代發展,人們的思想也日趨活躍。面對挑戰,各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積極拓展發展空間,進一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走出去,成為教育基地擴大影響、發揮作用的必然選擇。

  《百年滄桑》《遼沈大戰》……一個個巡迴展覽,猶如把一座座紀念館搬到了觀眾的家門口;“我是一個兵”“為了美好明天”……一個個演講小分隊,猶如一支支火炬將人民群眾心中的激情點燃。遼沈戰役紀念館的這些做法只是一個縮影。不少教育基地還紛紛走出去,和學校、企業、部隊等單位建立聯絡,通過舉辦各種活動來拓展基地的作用。

  12月13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都要舉行大規模悼念儀式,警示後人牢記歷史。在各個基地,一些節日和紀念日也紛紛被利用起來舉辦入黨、入團、入隊、成人宣誓儀式,豐富了教育內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紅根已深植,今朝花更榮。“紅色之旅”成為各地普遍採用的一種教育形式。北京、江西、浙江、湖南等省市把教育基地納入旅遊線路,組織參觀。“觀古都北京風貌、展人文奧運風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日遊”“南湖紅船聖地遊”“秋收起義旅遊線”“偉人故里遊”等活動豐富了旅遊資源,激發了群眾的參觀熱情,也使各個革命聖地和戰爭遺址發揮了社會效益,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潤澤雨露,警示後人,未成年人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重點

  “小時候爸爸經常給我講小蘿蔔頭的故事,從那時候起,我就一直想做他那樣的英雄。今天,我明白了好好學習就是對這些革命先烈的最大告慰。”一位中學生在參觀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後激動地説。

  未成年人是黨和國家的希望,是中華民族的希望。作為一項戰略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和基礎工程,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緊迫而重要的課題。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公佈後,一些教育基地積極採取多種措施向未成年人提供優惠和方便。教育基地紛紛向集體參觀的未成年人免費開放。在上海、江西,全部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現對中小學生集體參觀免票,對個人參觀實行半票。在杭州,12家博物館、紀念館向全社會免費開放。一些帶有經營性的教育基地也創造條件,拿出專門時間段對學生免費開放。

  免費開放只是一種形式。適應未成年人的特點,各個教育基地還想方設法“貼近”青少年。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青少年培訓基地營房的每個房間都貼有連、排、班等門牌號碼,屋內有行軍床和行軍被褥。孩子們不僅可以穿上八路軍服裝,親身體會艱苦樸素的抗戰生活,還可參加窯洞戰模擬演習,進行打靶、投彈、射擊等軍體活動。如今,300多所大專院校和中小學校先後在此掛牌,建立了永久性的德育教育基地。

  清脆的童音、娓娓道來的故事……“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展覽上,小講解員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延安革命紀念館負責人説,由優秀小學生組成的小小講解團成立於1992年,他們對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有了充分了解,轉變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為遊客導遊和講解。“延安精神的強大感召力,正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身上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有的才能放矢。各個教育基地針對青少年特點布展,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南京,《江蘇省見義勇為事跡展》《周恩來鄧穎超青少年業績展》等在學生中引起較大的反響,《日本軍國主義70年》展覽等也成為群眾和學生參觀的熱點,而《共和國英模展》則通過黃繼光、雷鋒、孔繁森等英模的事跡教育了大批觀眾尤其是青少年。

  愛我中華,振興中華,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不懈努力。在這一歷史進程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必將進一步發揮作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責編:閆冬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