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經典中國】南昌:英雄城市的精神代代相承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5日 19:52)

    專題:江西南昌
    專題:經典中國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1927年8月1日,在南昌,中國共産黨人在最血腥的日子裏樹起了最鮮艷的軍旗,也因此為南昌這座英雄的城市留下了永恒的“財富”——這就是“敢為人先”的氣概,“不怕犧牲”的精神。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這種精神已經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並在一代代南昌人身上傳承光大。

  記者現場:在南昌,許多以“八一”命名的地名和建築成為城市獨有的風景,在我身後就是南昌的“八一大橋”,作為南昌市的一座標誌性建築,八一大橋向人們講述著城市的光榮。

  從八一大橋、八一廣場、八一大道到八一起義紀念館,這些鐫刻著革命先輩足跡的地方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參觀南昌、感受南昌的必到之處。在今天參觀八一起義紀念館的人群中有一批特殊的遊客,他們是製造出我國第一架飛機的南昌洪都航空集團的老技術人員們。重溫77年前的光榮歷史,幹了50多年的老技術員賀福康感觸最深的就是,當時廠裏沒有完整的飛機製造技術、廠房、宿舍沒有建成,甚至水電也經常出問題。然而即使是這樣困難的條件,大家卻只用了一年多就提前造出了飛機。

  洪都航空集團老技術員賀福康:當時工廠的人員來自四面八方,大多數職工都沒有學過航空,我們就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學習文化,學習技術,當時國家規定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1955年建成第一架飛機,但職工紛紛要求提前到1954年完成。

  正是在不怕犧牲、敢為人先的八一精神激勵下,新中國的第一代建設者在“一窮二白”的廢墟上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創造出一個個從無到有的輝煌。新中國的第一架飛機、第一輛輪式拖拉機、第一輛摩托車相繼誕生在英雄城南昌。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八一精神又成為南昌人民建設新南昌的強勁動力。玉帶河是南昌一條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人工開挖的排污河,12公里長的河道淤塞嚴重,淤泥最深達到了五、六米,被人們稱為南昌的“龍須溝”。然而要改造玉帶河卻是困難重重。資金不夠,政府就通過市場化運作;技術難度高,工程人員就晝夜攻關;為了説服群眾拆遷,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拜訪,一次次真誠的交流終於打消了人們的顧慮。現在,改造後的玉帶河已經成為南昌市的一條景觀河。

  人民群眾激情煥發、同心同德,更帶來了南昌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強勁增速。從2000年到2003年,南昌市的經濟總量由435億元猛增到641億元,增長近5成。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從5734元增加到7793元,三年間增加了2000多元。去年,南昌實際利用外資已達10.8億美元,增幅名列全國省會城市前茅。

  南昌市委書記余欣榮:“八一南昌起義”不僅為人民軍隊的誕生作出了歷史的貢獻,也為我們留下了敢為 天下先、不屈不撓、不怕挫折、敢於勝利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英雄城的南昌人民,我們要不斷弘揚這樣的光榮傳統。要不斷地推動由封閉的思維方式向開放的思維方式,由計劃經濟的工作方式向市場經濟的工作方式轉變,創新我們的發展思路。

責編:陳卓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