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在軍旗升起的地方 英雄城南昌城市建設走筆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4日 11:07)

    專題:經典中國

  新華社南昌7月4日電 南昌沒變。走在南昌的街頭,八一大橋、八一廣場、八一大道、八一公園等特殊標誌依舊在銘記、延續著英雄的旋律,講述著這座城市光榮的歷史。

  南昌在變。高樓綠地掩映的紅谷灘新區,長虹臥波的新八一大橋、秀美的青山湖、拔地而起的座座居民新區,處處體現著城市新生的搏動。

  再過一個月,一個全新的八一廣場將展現在人們眼前。新八一廣場突出了“八一”歷史文化的鮮明主題,劃分為南部的紀念區、中心的文化區和北部的休閒區三個功能區,北面呈“八”字形的休閒廣場和南面呈“一”字形的金水河,構成一個廣場完整的“八一”景觀;八一起義紀念塔將在南移抬高後顯得更加雄偉、挺拔、明快;八一火炬和海陸空三軍組合雕塑設置在八一起義紀念塔前下沉式廣場的正中,點出了八一起義的主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一歷史畫卷設置在廣場南半軸線,記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成長歷史;長100米、寬20米的八一音樂噴泉烘托出八一廣場的英武之氣;而八一水幕電影則可以上演八一起義電影,讓遊客接受革命歷史教育。廣場核心由原來5萬平方米擴大到7.8萬平方米。

  “再過兩個月我們自己都不認識路了。”南昌人這樣幽默地形容快速變化著的城市。短短的二三年時間裏,南昌城的各個角落都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紅谷灘新區,幾年前,這裡還是荒蕪的灘塗,空曠寂寥。而一江之隔的對岸,正是遐邇聞名的滕王閣以及繁華喧囂的鬧市,兩邊形成了鮮明對比。隨著新八一大橋一橋飛架,如今,這裡已經高樓林立,環境優美,成為南昌市對外開放的窗口,被客商譽為“南昌的浦東”。

  紅谷灘的崛起只是近年來南昌加快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南昌瀕臨贛江,解放以來,受基礎設施的條件限制,城市建設主要依託舊城向南拓展,百萬人口聚集于南昌,特別是原8平方公里的舊城範圍居住了40萬人,人口密度過大,城市不堪重負,發展受到制約。這與江西努力在中部地區崛起的奮鬥目標顯然不相適應。於是,南昌正式啟動了“一江兩岸”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建花園城市,做山水文章。水是南昌最大的特色。贛江穿城而過,城內有“內四湖”(東湖、西湖、南湖、北湖),城外有“外四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碟子湖),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然而在過去,星羅棋佈的湖泊多年未經整治,湖泊水質不佳,水網淤塞嚴重。作為南昌城內最大蓄水湖的青山湖,承擔了市內52平方公里的匯水調蓄任務,卻因水體污染、淤積嚴重長期以來成為名副其實的污水池,成為南昌最大的“臭水塘”,周圍百姓不堪其苦。2001年11月起,青山湖清淤145萬立方米,湖岸建成4700多米長的排污暗渠,徹底截住了入湖污水。圍繞這一泓碧水,湖濱和相思林兩大開放式公園相繼建成,白天,樹陰如蓋,綠柳如煙,夜晚,湖堤彎彎,燈輝相映,昔日讓人掩鼻而走的湖畔成為了美的空間,人的樂園。

  玉帶河,被南昌人稱為“龍須溝”,沿河兩岸幾十萬居民生活深受其苦。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市民就呼籲治理這條“龍須溝”,但是因為財力有限等種種原因,這項工程在嘴上“説”了10年,紙上“畫”了3年,就是難以解決。2000年,南昌市委、市政府下定決心,投資3.2億元鉅資對它進行綜合改造。經過截污、清淤疏浚和引水“三大工程”,玉帶河將八湖兩河連為一體。河道兩岸還新建了一條綠化景觀帶、兩個綠化景觀核、四個主題公園以及六個綠化景觀點。玉帶河“飄”起來了,成為一條環擁南昌城晶瑩奪目的項鏈。

  “創建文明城市工作要真正取得實效,必須從老百姓最關切、最盼望的實事、難事做起。”2001年,南昌市自建城以來最大規模的環境集中整治拉開序幕。僅僅一個半月時間裏,全市就清理佔道攤點近6萬個,拆除違章建築19萬平方米,整治“六小”經營門面6200多家,取締“五車”7000多輛。

  幾年前,南昌城只有6000個路燈,夜晚經常是漆黑一片。而幾年後60000盞嶄新的路燈、各種裝飾燈點綴于南昌的街巷,整座城市亮麗起舞、流光溢彩。許多南昌人都記得2001年8月的看燈盛景——當燈光改造工程完成後的中山路“啟亮”的當天夜晚,數十萬市民涌向燈火璀璨的這條“銀河”,一片歡騰和喝彩……南昌美起來了,南昌亮起來了。現在的南昌,真正成為南昌人民的一個大花園。

  “環湖一條路、沿湖一片綠、依湖一批景、連湖活水系,靠湖聚財富”,轟轟烈烈的花園城市建設為南昌的發展帶來了不竭動力。在南昌蘇圃路開過酒樓的北京客商戴先生説,1995年自己就來過南昌,期間在南昌的生意停停做做,一直不算怎麼火。自從這幾年南昌大力建設花園城市後,南昌變美了,老百姓的精、氣、神都給帶動起來了,人氣越來越旺。如今,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酒樓不僅開到了繁華的民德路,店面也比過去大了許多。

  在南昌市委外宣辦編撰的《中國南昌》畫冊中,扉頁上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八一軍旗升起的地方,正在中部崛起的新城”。

  背景新聞:八一南昌起義

  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暫時轉入了低潮。在極為嚴峻的形勢下,要不要革命,如何堅持革命?成為擺在中國共産黨面前兩個帶根本性的問題。

  1927年7月,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做出了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的決定,隨即組成了以周恩來為首的前敵委員會。8月1日,在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人領導下,南昌起義爆發。起義部隊經過4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佔領了南昌城。隨後,起義軍按照原定計劃撤離南昌,取道臨川、宜黃、廣昌南下,進軍廣州,以恢復廣東革命根據地,並奪取出海口,取得共産國際的援助,重新進行北伐。起義軍打了一些勝仗,但終因敵我力量懸殊,于10月初在廣東潮汕地區激戰數日後失敗。保存下的隊伍,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的率領下轉入湘南進行遊擊戰爭,一部分則轉移到海陸豐地區,同當地農民武裝匯合,一起堅持戰鬥。

  南昌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它打響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産黨人不畏強暴、繼續堅持革命的堅強決心,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前赴後繼的革命精神,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革命武裝鬥爭的旗幟,標誌著中國共産黨獨立領導人民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偉大開端。

責編:慕泉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