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經典中國】上海的光榮與夢想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27日 20:07)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2004年是中國共産黨建黨83週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5週年,紅軍長征出發70週年和鄧小平同志誕辰100週年紀念。撫今追昔,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中的經典日子、經典事件、經典人物已經深深地銘刻在人民心中。今天,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又在續寫新的經典。為了紀念節日,重溫歷史,展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成就、新面貌,從今天開始我們推出系列報道《經典中國》,今天播出第一集《上海的光榮與夢想》。83年前,中國共産黨在上海成立,83年後,一個偉大的民族正在實現著偉大的復興,上海的繁榮與發展昭示著中國共産黨的理想與追求。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記者現場:這兩幢房子是上世紀20年代上海市典型民居風格的石庫門建築,它們就是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至78號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83年前,13位平均只有28歲的革命志士秘密聚集在這裡,成立了中國共産黨,舉行了中國共産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中華民族的命運從此煥然一新。

  這裡原是出席中共“一大”的上海代表李漢俊及其胞兄的家,1921年7月23號至31號,中共“一大”就在這個約18平方米的客廳中秘密舉行,包括毛澤東、董必武等在內的13名知識分子代表全國50多名共産黨員,以改天換地的氣概,一心要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創立一個嶄新、合理的社會。

  隨著中國共産黨83歲生日的日益臨近,上海“一大”會址紀念館又迎來了新一輪的參觀高峰,近兩天,參觀人數已經近萬人。這兩位老人,是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的第一代播音員,1949年5月他們用清脆的聲音,第一次把上海解放的消息,傳遍大街小巷。多年來,每逢黨的生日來臨之際,他們都會來到這裡。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第一代播音員 錢乃麗:看見很多青年人在宣誓,就想到我們當時的時候。現在的青年很幸福。

  55年前,兩位姑娘滿懷激情地向上海人民播送"上海解放"的消息,55年後兩位老人深情滿懷的帶著我們登高遠望,俯看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不同的經歷,同樣的感受,東方明珠觀光塔上的第一批解説員周傑告訴來參觀的兩位老人,"東方明珠" 從1994年11月開始營業到現在,解説詞已更換了幾十次。

  上海"東方明珠"觀光塔接待處主管 周傑:以前我剛剛到這裡來工作的時候,東方明珠非常非常的孤單的,周邊是沒有什麼景致的。當時我記得我總是給遊客介紹外灘以及城隍廟一些歷史建築,整個講解時間不到10分鐘就可以結束了。而這幾年上海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現在整個上海已經有3000多幢高樓拔地而起,我們的講解時間現在用半個小時都説不完。而且,我們可以看到我腳下的浦東非常的欣欣向榮。

  金茂大廈、國際會議中心等3000多幢高樓如雨後春筍,一批批代表國際大都市面貌的標誌性建築拔地而起,"東方明珠"塔上的"景點"連成了"景區","景區"延伸成"新城",今天,520多平方公里的浦東已成為長江龍頭上一顆閃亮的明珠。浦東只是上海締造傳奇的一個縮影,近十年來上海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累計超過3600億元,平均每年增長30.7%。

  城市在變大,上海人的生活空間也變得寬敞明亮。小閣樓、窄弄堂、亭子間,這些多年以來描繪上海人居住空間狹小的專有詞彙,如今已悄然退去。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全市還有30多萬戶人均居住面積低於4平方米,其中的3萬多戶人均居住面積竟不足2.5平方米,小得難以容身。

  如今,上海市區人均居住面積已經達到13.8平方米,寬敞的居室,優雅的環境,使這座城市的市民近一個世紀以來“為居而憂”的煩惱成為歷史。

  今天的上海,時刻能感覺到歷史和現實、傳統和現代、東方與西方文明的融合。改革開放以前,由於人口流動的停滯,上海人的封閉性十分明顯,隨著現代化國際化步伐的加快,上海的人口結構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匯集海內外華人精英的一代“新上海人”正在誕生,截至去年底,上海市的常住人口達到了1711萬人,其中,包括外籍人士的外來常住人口已接近30%。

  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參觀紀念冊上,有這樣一段話:走進一大會址,我們看到的黨領導勞苦大眾翻身求解放的艱辛歷程,走出“一大”會址,我們感受到的是今天國際性大都市的繁榮。

責編:揚國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