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連線]盤錦大橋坍塌事故再調查(多圖)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24日 10:53)
CCTV.com消息(時空連線):6月18日,遼寧省交通廳首次對外宣佈盤錦市田莊臺大橋垮塌事故的初步調查結果,專家組認為這次事故是由於一輛超載貨車的重壓從而造成了大橋北起第十五孔的懸臂端突然斷裂,從而導致了橋板脫落。發生事故的田莊臺大橋, 建於72年,77年投入使用, 全長878米,橫跨遼河,是遼寧省屈指可數的大型橋梁之一。這些年來,大橋的承載情況如何呢?在橋頭,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這個限載15噸的標誌。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田莊臺大橋的超載問題由來已久。這是大橋的示意圖,95年,大橋的引橋,也就是大橋位於陸地上的部分,因為超載嚴重,出現明顯裂紋,被省交通廳定為 危橋。為了避免事故發生,盤錦市交通部門設立專人在橋頭對超載車輛進行管理,那麼管理的情況又如何呢?
群眾:給錢就行。
群眾:超載要錢,60噸照樣過。
超載沒關係,只要交錢就可以過,這種“管理”的效果可想而知。到了1999年,車輛超載情況更加嚴重。
大橋的引橋修復後,當地的交通部門認為田莊臺大橋已經達到了安全標準,不再是危橋了,用來限制車輛超載的管橋人也被撤掉了。而直到大橋因超載垮塌之前,防止超載的唯一手段就是立在橋頭的限重警示標誌。
盤錦市交通局副局長張賀堂:超載沒有人管理,只是對司機的提示,只能靠自覺。
交通部門主動放棄對車輛超載的管理權,全部依靠司機自覺,如此管理的結果,就是6月10日,田莊臺大橋終因不堪重負突然垮塌。這樣一座早就因為超載而出現過險情的橋梁,最終還是因為超載而垮塌。
主持人:接下來連線兩位嘉賓,第一位是我們前方記者崔艷,崔艷你好,另一位是大連理工大學橋梁工程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張哲教授,張教授一直對遼寧省內的橋梁狀況寄予長期的關注,並且就一些危橋、病橋向相關部門提出了他的建議,你好張教授。
張教授,現在調查組初步的結論是大橋坍塌是由於超載,對這個結論,你怎麼看?
張:可以説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由於橋梁超載,它的壽命就相應的降低,特別是這種超載造成材料的疲勞,就是容易發生一種脆斷,應該説超載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主持人:對於超載相應的管理部門有相應的規定,相應的規定是什麼樣的呢?
張:這個橋梁要限載的話,在橋頭都有一個限載的標記,允許通過多少噸的車輛,現在這種限制有的就不遵守,出現這樣一些問題,按道理來説每個橋梁都應該有它的載重,超載的車輛通過的話需要嚴格通過審批,通過交通部門的審批,而且次數不允許很多,過的時候要緩慢的行進才行。
主持人:崔艷,你在那裏了解的情況怎麼樣?
崔:我們經過很多的週折,終於找到了對這個大橋進行直接維護的大橋管理站的一個記錄,我們翻看了這本記錄,從2004年一直到出事之前我們都翻看了這方面記錄,其中在1月5號的記錄上寫的非常清晰。安全員寫到説大橋的橋面出現了破損嚴重,縫隙已經轉成了坑槽,希望有些部門能夠使車輛繞行,以免車輛對交通産生威脅,這個記錄包括隨後2月份、3月份甚至4月份,我們都看過類似的表述。這個橋的超載情況是可想而知的。
主持人:崔艷,對這個情況,有關部門怎麼處理的?
崔:沒有人在這個橋頭上進行車輛的限載管理,我們在對市交通局局長進行採訪的時候,他是這樣解釋的,他説因為他們覺得在2000年這個橋已經維護好了,不再是危橋了。
張:現在這種超載屬於不正常的一種運營方式,管理沒有抓緊,抓嚴,是這樣的。
主持人:張教授,您認為像超載這樣嚴重的話,應不應該組織人進行特殊檢查?
張:或者是定期進行檢查,或者是定期的做一些特殊檢查,由他們管理部門進行安排。
一座使用了28年的被當地交通部門認為是一個正常的大橋,為什麼會一瞬之間坍塌?在盤錦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佈會,市交通部門的領導作了這樣的回答。
交通局副局長:我認為它是意外的,這個很意外,他們給我打電話,我都不相信,這個大橋怎麼能塌呢。
然而當地群眾認為,塌橋事故並沒有那麼簡單。
群眾:危橋確實是危橋,塌橋是早晚的事早晚的事。
群眾説早在四五年前,大橋南北橋頭就曾經挂出了“危橋”的標誌,塌橋本在意料之中。面對這兩種截然不同説法,到底是“危橋必塌”還是“純屬意外”,就此 記者展開了調查。在盤錦市交通局公路管理處,養路科的同志介紹了這方面的情況。
這是大橋的示意圖,引橋就是指大橋在路上的部分,主橋是指大橋的水面部分。這位科長告訴我們,在1995年,他們發現引橋出現病害,上報省交通廳,該橋定為危橋。到了1999年,情況更為嚴重。
科長:大型車輛比較多,這個橋處於一個重要位置,(過車)任務比較大,(引橋)裂紋加大,
象省交通廳報告,2000年7月進行維修加固。
處長:它經過施工以後,達到了原設計標準,既然達到原設計標準,它就不屬於險橋了。
交通部門認為引橋修復了,就消除了大橋的安全隱患。但有一個問題,引起我們的注意。引橋和主橋同為一體,它們承載的車流狀況是完全相同的。這些年來在超負荷的狀態下,引橋部分出現了嚴重問題,那麼主橋是否也會出現同樣的病害呢?交通部門是否對主橋部分也進行了同樣的檢查和維護?
記者:2000對引橋進行維修,有沒有看過主橋呢?
交通部門負責人:這個主橋部門我們也一直在觀察,雖然觀察引橋部分,但主橋部門我們平時觀察記錄,但直到塌的那一天,這個橋的橋面上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然而在6月10號的塌橋事故中,大橋是在北起第15空坍塌的,恰好就在主橋部位。那麼讓我們看看有關橋梁養護部門究竟是怎樣對大橋進行整體檢查和維護的。這是大洼縣公路段田莊臺大橋管理站,2004年以來的對大橋所作的危情記錄。
2004年 田臺莊大橋危情記錄
1月5日記錄:大橋橋面破損,部分地方有伸縮縫。
3月25日記錄: 除了橋面 和南北漢拱,整體結構我們無法觀測。
4月15日記錄:橋面的伸縮縫形成坑槽
針對大橋的險情紀錄,我們採訪了交通部門的負責人。
記者:險情記錄幾乎都是對橋面觀察和對路面簡單維護的內容,而對於橋體結構等沒有涉及
採訪盤錦市交通局公路科科長:我們大橋管理站只負責橋面的外觀檢測,具體內部深層次的檢查,應該由專家用專用的設備進行檢查,對於縣級部門也只能以目測為主。
按照科長的説法,大洼縣交通部門對大橋管理能力有限,那麼市級交通部門對大橋的是維護尤能達到什麼樣的水平呢?
採訪盤錦市交通局公路科科長:我們是基本上每年都檢查一次,定期檢查一次,那這個每年的檢查是怎麼檢查呢,也是以目測為主,看看引橋部分病害有無發展,再一個橋面是否有一些新的病害發生,主橋部分我們觀察有沒有異常現象。
記者:那麼這個檢查為什麼會只停留在表面目測這樣一個階段呢,這個受技術力量以及設備等因素的影響。
市交通部門強調他們是“廟小和尚窮,”,沒資金、沒技術,請不來 專家、配不起設備。所以只能採取“目測”的方式。並推説只有省交通廳才有能力對大橋整體進行專業檢測。情況果真如此嗎?今年的5月23日,遼寧省交通廳曾經組織專家對田莊臺大橋進行了每四年一次的例行檢查。那麼這次檢查的情況怎麼樣呢 ?我們電話採訪了交通廳公路局的副局長。
記者:怎樣進行的檢查?
採訪省交通廳公路局副局長:對橋梁的簽定只能通過外觀,(在這次檢查中)外觀檢查發現有一定的病害特徵。
這種僅靠專家目測,自然無法檢驗出大橋內部出現的危害。如果説,縣裏、市裏推説自己沒能力進行專業檢測,但為什麼省交通廳也會採取這種原始的目測辦法呢?
採訪省廳公路局副局長:因為目前在我們遼寧省,在目前的情況下,對大橋(進行檢查)象探傷儀這類的東西,現在還沒有這种先進的設備。
記者:據我們了解咱們國家有專門的研究所(可以進行大橋檢測)。
局長:交通部有沒有全國有沒有,目前我還真不了解,我畢竟知識面比較窄。
讓我們再看一下,從1995年田莊臺大橋發現危情,到2004年6月10日大橋出事,在這10年間,縣 、市、省交通部門對田莊臺大橋檢查情況。
大洼縣大橋管理站:幾天一查,看橋面、填坑洼。
盤錦市交通局:每一年一查,沒設備、沒技術,只能目測。
遼寧省交通廳:每四年一查,結果還是目測。
三級檢查部門, 檢查的時間不同,托説的理由不同,但採取的“目測”的方式相同、結果也相同,就是10間,從來沒有對大橋的主體結構進行過一次的全面的檢查。這樣的檢查方式,讓我們質疑,大橋倒塌可否是意外事故?
主持人:崔艷在你的採訪當中,説5月23號遼寧省交通部門曾經對這個橋進行過檢測,而且檢測的結果證明這座橋一切都能夠正常的運轉,當時是什麼部門來進行檢測的,他們當時監測是基於什麼原因呢?
崔:當時在5月23號的時候省交通廳組織了一些有關方面的橋梁專家對大橋進行了例常性的檢查,他們的檢查結果是發現大橋的表面出現了一些裂紋,也出現了坑槽,在牛腿的部分也出現了裂紋,當時我們特意對參與檢查的交通廳的主管這方面的副局長,特意提出了這些問題,他們發現了這些情況對大橋的結構有沒有影響,他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説出現這樣一些毛病和病害並沒有影響大橋的正常運行。
張:在牛腿處發現了裂紋,牛腿處發現裂紋應該立即引起重視,因為牛腿處的裂紋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應該馬上採取措施就對了。
主持人:像這種情況要馬上採取措施的話要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呢?
張:馬上封路,不允許任何車輛過橋了,然後再進行詳細的檢查。
主持人:張教授,您覺得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包括我們記者所反映的情況,對這個橋是不是危橋能有一個初步判斷嗎?
張:這個橋應該是屬於危橋,因為在檢測不久就出現塌橋事故,應該是屬於危橋,危橋必須在嚴密監視下才能勉強通車,應該及早進行處理。
主持人:如果説能夠按照正常的常規渠道來進行檢查的話,在不到20天之後橋梁就坍塌了,如果正常檢查的話,像這樣的問題是不是應該能查出來?
張:按道理來説應該能查出來。這個檢查要看它有什麼樣深度的檢查,如果光是主要是外觀檢查就發現不了這個問題。
崔:我補一下,在我們採訪當中,我們對縣、市、省三級的交通部門採訪當中對於大橋的維護和管理都進行了提問,我們有一個非常吃驚的發現,我們發現他們在維護、管理上,在答案上具有驚人的一致,他們説從他們對大橋的觀察只是從外表進行了目測。
主持人:張教授,剛才我們記者也提到了縣、市、省三級檢查的時候,大多數的情況下是通過目測,對於像這樣一個橋梁進行檢測的話,應該有哪樣的技術應用,應該用哪樣的設備應用呢?
張:像這樣一種橋梁進行檢測的時候,如果做特殊檢查的話,就應該用設備,對混凝土損傷的部分應該用超聲波探測儀進行仔細的檢查,特別是關鍵部位應該仔細檢查,如果光是目測的話很難發現它的要害。
主持人:張教授通過我們前方記者對整個情況的介紹,您覺得像這個事件,橋梁垮塌這個事件,如果某些環節做好了能夠避免嗎?
張:應該説有可能避免,對有些地方看不到的地方,或者是裂紋很小的地方,就應該用儀器來進行檢查,是這樣的。
主持人:張教授,您是橋梁方面的專家,您覺得像這次事件暴露出來了我們在管理的很多方面,哪些方面的缺陷呢?
張:這個我覺得對於這種超載應該很好的限制,現在橋梁和道路,由於超載、破壞的很嚴重,如果超載不能限制的話,這個橋梁的安全就難以保證,這是一點。再有,像橋梁的關鍵部位要進行嚴格檢查,這些問題應該進一步進行研究,通過專家研究,看哪些橋梁位置比較關鍵,應該加強對他們的監測。
主持人:這次橋梁倒塌被認為是超載造成的,但是這種超載絕不是一次兩次,一天兩天,所以橋梁從受損到跨塌,要經歷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管理到位,檢測認真,養護合理也許會起到亡羊補牢的作用。但事實並非如此,所以,如果像當地交通部門認為的那樣是一起意外事件的話,那也是因為工作不認真、不到位,沒有想到或根本沒去想造成的,所以,希望這起事件能引起我們更多的反思。
責編: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