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今日進入汛期 晉陜豫魯合力聯動防汛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15日 13:01)
河南報業網訊:今天,我國第二條大河———黃河開始進入每年一度的汛期。黃河防總6月14日在鄭州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防辦田以堂副主任代表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對黃河防汛提出了具體要求,晉、陜、豫、魯四省副總指揮、濟南軍區領導分別發表了重要意見。黃河防總總指揮、河南省省長李成玉指出,黃河洪水極其複雜,防汛任務十分艱巨,各方要認真落實防汛責任制,科學決策,完善各項防汛措施,多方聯動———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黃河防汛 形勢嚴峻
據國家氣象局預測,今年夏季我國可能出現南北兩支多雨帶,北方多雨帶位於東北南部、華北北部和西部、黃河中上遊大部至新疆北部等地區,覆蓋了河口鎮至龍門、龍門至三門峽這兩個黃河的主要暴雨區。這兩個區間正是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易形成峰高、量大、高含沙的洪水。
昨天,黃河防總常務副總指揮、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李國英分析了當前黃河防汛的總體形勢,人民治黃以來黃河下游初步建成了“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的工程體系,黃河下游大堤經過4次加高加固,特別是小浪底水利樞紐建成投運,黃河防洪工程不斷得到完善。但是,黃河防汛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黃河中下游的防汛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黃河下游河道 惡化嚴重
20世紀80年代以後,一方面由於自然原因及人類活動對水資源的過度利用和不當干預,進入黃河下游的水量急劇減少,進一步加劇了水與沙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灘區群眾修建的生産堤,人為縮窄了行洪河道,影響了灘槽水沙交換,致使泥沙大部分淤積在生産堤以內的主河槽裏。目前最嚴重的河段主河槽已經高出灘地4米多,灘地高出背河地面4~6米。黃河下游河道形態已經處於歷史上最危險的階段。
“二級懸河”加劇、主槽過洪能力很小,首先削弱了河道整治工程穩定河勢的作用,增加了“橫河”、“斜河”、“順堤行洪”的發生幾率,使堤防“衝決”和“潰決”的可能性增大,嚴重威脅黃河下游堤防安全,還給洪水處理帶來更複雜的困難。
中小洪水控制 面臨威脅
據介紹,小浪底至花園口尚有2.7萬平方公里的無工程控制區,該區是黃河下游洪水的主要來源區之一,本身産生的百年一遇洪水在花園口站將達每秒1.29萬立方米。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下游曾發生過3次大於每秒1.5萬立方米的洪水。今年如果發生這樣的洪水,洪水勢必迫岸盈堤,險象環生。灘區將全部被淹,由於洪水預見期短,遷安救護難度極大。
此外,小浪底水庫的開發目標是以防洪、防淩、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和發電,是確保黃河下游防洪(淩)安全、處理黃河泥沙的控制性工程,其減淤效益相當於黃河下游河床20年不抬高。作為黃河防洪的一張“王牌”,必須確保水庫長期效益的發揮。按設計規定,小浪底水庫對於8000立方米每秒以下的洪水不控制,對於三門峽以上來的高含沙洪水不攔蓄。因此,小浪底水庫不宜對黃河下游中小洪水進行控制,黃河下游仍然面臨中小洪水的威脅。
灘區安全保護 任務繁重
黃河下游灘區涉及河南、山東兩省15個地(市)、43個縣(區),居住著181萬人口,有375萬畝耕地。灘區安全設施嚴重不足,已建的避水工程標準低,撤離道路、橋梁、船隻少,不能滿足群眾短時間迅速撤離的需要。“來水就淹、小水大災”的險惡環境嚴重威脅灘區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黃河下游灘區是群眾賴以生存和生産的場所,又主要是行洪通道,小水漫灘後,截斷了群眾撤離的後路,使救災工作更為困難。小水頻繁漫灘,嚴重影響灘區的經濟發展,使灘區群眾脫貧致富更加困難。
由於黃河、渭河上中游水庫群對洪水進行了梯級攔蓄及水資源的過度消耗,改變了河道的水沙條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天然洪水對河床的沖刷作用,使小北幹流、渭河下游河段主槽淤積嚴重。小北幹流河段河勢擺動頻繁,三門峽庫區灘岸坍塌嚴重,控導工程布設不足,且工程標準不高,在設防標準內洪水出險幾率增大。
防汛搶險組織 仍然被動
黃河、渭河小流量洪水漫灘後,大堤偎堤水深普遍在3至5米,標準化堤防建設尚未完成,黃河下游1371公里大堤還有800多公里堤頂沒有得到硬化,一遇大雨,道路泥濘,難以通行,嚴重影響人力、物資、設備進入搶險現場,給搶險工作造成被動。當黃河下游發生3000至4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時,大多數控導工程因搶險道路淹沒而處於“孤島”狀態,類似2003年搶險人力組織、料物運輸、設備調集等複雜、困難的局面將經常出現。
在2003年秋汛抗洪搶險中,部分行政首長對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重視不夠。表現為對防洪預案和轄區防汛情況不熟悉,防汛工作重點不明確,巡堤查險組織不力,一度使防汛工作非常被動。因此,對責任制不落實可能造成的抗洪搶險決策失誤、工程失事的影響決不能低估。提高防汛意識,全面貫徹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制,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本報記者 李春梅 胡炳俊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