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污染氾濫狂捕濫撈 “死海”陰影逼近渤海灣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04日 13:49)

  工人日報消息:如果再不採取果斷措施遏止污染,渤海將在10年後變成“死海”。那時,即便不向渤海排入一滴污水,恢復清潔至少也需要200年時間……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化肥、造紙、皮革、化纖、鋁業、橡膠等生産企業沿著海岸一字排開,經過處理和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沿著地表流入渤海……由於多條匯入渤海的河流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渤海正面臨著嚴重的威脅。

  與此同時,狂捕濫撈也給渤海的水産資源以致命打擊。

  狂捕濫撈———渤海逼近“空海”

  據當地漁政部門有關人士透露,素有“漁倉”美譽的渤海幾乎已經無可捕撈。一些漁民每次出海幾十海裏,辛苦忙碌20多個小時,捕撈上來的常常是幾十斤“皮蝦”。

  “扣除消耗掉的柴油錢和平日繳納的各種稅費,稍好的能頂上一個小工的收入,差點的就只能保本甚至虧損了。”一位漁民這樣説。由於無利可圖,僅在秦皇島市,今年就有500艘以上的漁船告別了捕撈業。

  在遼寧省葫蘆島漁港,類似情況同樣存在。閒置岸邊的漁船多達數百艘,只有幾艘不甘寂寞的漁船出海。當地一位80多歲的老漁民搖頭長嘆:“30年前,春秋捕撈對蝦季節,一條船每天至少捕到幾十斤,有時甚至能捕到上千斤。現在,一年也見不著幾隻了。”

  據農業部漁業局一位負責人介紹,近20年間,渤海獨有的高經濟品種對蝦産量銳減九成。比目魚、黃花魚、鱸魚、鰳魚、鲅魚、魷魚、梭魚、鐵茄蟹和蛤蜊等特色水産,1953年時曾經佔到渤海捕撈産量的70.2%,1976年已經下降到4.3%。如今,渤海沒有一種魚類、貝類、螃蟹能夠形成規模群帶。

  統計顯示,20世紀50年代,環渤海地區集體捕撈人員不足6萬人。此後,捕撈隊伍以每10年遞增1萬餘人的速度擴充。1960年,沿海省市機動漁船總數約為550艘。1970年,這一數字為3500艘。到2001年,竟然驟增至9萬餘艘。為了高産增收,一些漁民在捕撈工具上大動腦筋。甚至使用立體狀地毯式的拉網,上自水面,下至海底的水生物無一漏網,就連剛剛出生的“子孫魚”也難逃厄運。浩大的捕撈隊伍年年狂捕濫撈,最終導致水生物失去休養生息之機。

  污染氾濫———渤海將變成“死海”

  在遼寧葫蘆島市的五里河,河道內放置著許多用玉米秸製成的籬笆,這是人們用來收集石油的“土武器”。

  原來,就是這條通往渤海的不起眼的小河,每年要收納煉油廠、化工廠、石化總廠三家大型企業的2000噸污水,個別河段面的浮油厚度竟在2至4毫米。

  營口西南部有一片美麗的海灣,12條帶有污染源的河流直接排入,水域污染連年加重。十幾年來,海岸線向陸地推進數十米,不僅使當地耕地日益減少,美麗的海灣也名存實亡。

  在山東無棣縣境內,德惠河、馬頰河等11條干支流流入渤海。當地環保部門透露,由於上遊興建了多家造紙廠和農藥廠,多條河流開始泛起白沫,河水顏色有時如同醬油。其中,小青河口污染最為嚴重,當地特産的珍貴銀魚、紫蟹已經絕跡多年。

  據悉,環渤海地區共有地級城市26座,沿岸有大小港口近百個,黃河、小清河、海河、灤河、遼河等40余條河水流入渤海,年平均徑流量約792億立方米。此外,沿岸有217個排污口,不分晝夜地向渤海傾瀉著污泥濁水。

  與此同時,大量的工業及生活污水沿地表、河口涌入渤海。據稱,渤海每年收納的污水高達28億噸,佔全國排污水總量的32%;每年收納的污染物超過70萬噸,佔全國每年入海污染物的48%。

  農業部和國家環保局近3年發佈的公報顯示,渤海已成為我國海域和內陸河流污染程度最嚴重的區域之一。國家海洋局檢測的結果是,渤海水體中的無機鹽、活性磷酸鹽、銅、COD、石油、鋅等全部超標,一種或多種污染物超過一類水質標準的面積已佔到總面積的56%。海底泥中,重金屬竟超過國家標準的2000倍。

  自1980年以來,碧波浩淼的渤海赤潮頻繁發生,週期越來越短,面積越來越大。迄今為止,赤潮總數超過300次以上,其中最長的一次竟持續了72天。

  海洋檢測專家警告説,渤海的環境污染已到了臨界點。如果再不採取果斷措施遏止污染,渤海將在10年後變成“死海”。那時,即便不向渤海排入一滴污水,單靠其與外界水體交換恢復清潔,至少也需要200年。至於積沉在海底的污染物,將存在更長時間。 (辛文)

責編:陳卓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