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奪佔“第一高地” 記南京軍區某導彈團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30日 21:53)
新華社南京5月30日電 伴隨著我軍加快推進精兵之路的步伐,一支新型地空導彈部隊悄然誕生於華東某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作為陸軍精銳中的精銳,南京軍區新組建的這支高技術團隊,裝備著具有當今世界領先水平的防空導彈武器系統。
剛剛從炮兵、裝甲兵、步兵部隊抽調來的數百名官兵,驟然間被推到駕馭國防尖端武器的“前沿陣地”。
當一輛輛涂著迷彩的戰車開進軍營的時候,官兵們驚訝地發現,自己面對的是電磁掃描、線性高頻、相控陣等一項項尖端技術;要掌握這些新裝備,需要通曉微電子學、空氣動力學、工程力學等幾十種學科和專業,就連裝填操縱員也必須熟知機械製造和液壓理論知識……
戰車無語,官兵們的心卻難以平靜:現代戰爭不僅是裝備的對抗,更是人才的較量;在以高技術裝備為先導的現代化戰爭中,高素質軍事人才無疑是“第一高地”。
奪佔“人才高地”,成為導彈團最現實而又急迫的任務。
沒有訓練教材,缺乏技術維修資料,團裏就從赴廠方培訓的人員中抽出18名技術骨幹,組成7個攻關組,靠著受訓的筆記和體會,夜以繼日編寫出300多萬字的系統操作規程和訓練成績評定標準。先期赴廠培訓的64名技術尖子被安排在各個重要崗位,發揮著“種子”和“酵母”作用。
一期又一期高技術知識學習班、外語集訓班、計算機應用培訓班相繼開辦。一批又一批專業骨幹被派往生産廠家、科研單位接受培訓,32名軍官被選送攻讀碩士研究生,25名軍內外專家成為團隊的客座教授。
信息網絡中心,高新武器演練中心,技術保障中心,遠程專家支援系統,成為官兵們錘煉作戰本領的平臺……
如今已升任旅參謀長的許光鋒,當初只是步兵團修理所的一名技術員。憑著堅定的使命意識,他在6年時間裏,實現了知識和技能的三次飛躍——在接受導彈專業培訓時,他克服專業上的盲區,勇攀技術高峰,迅速掌握了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維護、修理、管理知識,完成了由一般專業技能向高技術專業技能的跨越。學成歸隊,許光鋒受命擔任導彈團裝備處處長,很快成為新型裝備技術保障的中堅。任團參謀長時,他借助戰術訓練、重大軍事演習不斷提高指揮素質,使自己成長為“指技合一”的複合型人才。
像許光鋒這樣的高素質軍事人才,在導彈團早已構成耀眼的方陣:博士、碩士、學士軍官已佔幹部總數的64%,412名官兵通過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近一半指揮員被評為優等指揮員,九成以上的軍官能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信息網絡技術開展教育訓練,15名軍官成為專家級人才,137名戰士成為裝備操作能手……
科技素質的躍升,使年輕的導彈團官兵如虎添翼。面對全新的武器裝備、從未涉及的訓練課題,一切從零開始的導彈團官兵大膽改革、勇於創新,用一次次超越自己更超越別人的艱難探索,磨礪著自己更磨礪著共和國的利劍——
透過近年來世界上幾場局部戰爭的硝煙,一個沉重的現實擺在導彈團官兵們面前:在現代化的戰場上,導彈已決定性地改變了空襲與防空的樣式,從而也使它成為敵方重點打擊的對象。如何提高導彈武器系統在實戰條件下的自我保護能力,成了官兵們研究攻關的一個重要課題。他們先後進行100多次試驗,攻克12個技術難關,終於研製出既可作為干擾源模擬戰場電子干擾,又可作為誘騙源誘導敵方反輻射導彈攻擊的雷達信號輻射模擬器,有效地解決了導彈武器系統上的一大戰術難題,大大提高了這種武器系統的野戰生存能力。
“忠誠、使命、拼搏、奉獻”,這是導彈團著力打造的團隊精神。靠著這種精神,挺立於軍事變革浪尖上的導彈團官兵著眼實戰,不斷提高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本領。他們演練的“新型導彈武器系統的新戰法”,被總部首長譽為“把科技練兵的觸角伸向了現代戰爭的前沿”;他們編寫的《新裝備技術維護規程》,被總部指定為部隊和院校的培訓教材;他們取得的16項科研成果榮獲軍隊科技進步獎;487個裝備技術難題被他們攻克……團隊先後圓滿完成18次重大軍事任務,9次受到軍區以上表彰,3次榮立集體三等功。
2000年10月,當又一個收穫的季節到來的時候,導彈團官兵帶著自己的新裝備、新戰法出現在全軍科技練兵成果交流會演示現場——
秋日的內蒙古草原一片沉寂。臨時開闢的導彈陣地上,威嚴列陣的戰車嚴密搜索著一個個“天外來物”;做了精心偽裝的“目標”從數十公里外的地方卷著沙塵剛一起飛,戰車上的全天候雷達便緊緊地將其“咬”住。
“‘目標’進入發射區!”
“發射!”
隨著指揮員下達的命令,一枚枚導彈呼嘯著直刺蒼穹,當一聲聲悶響從遙遠的天際傳到地面的時候,飛速襲來的一個個“目標”早已被炸得粉碎……
實彈射擊發發命中,標誌著這支組建不久的勁旅已全面形成作戰能力。一代精兵所展示的威武士氣、精湛技能、靈活戰術和頑強作風贏得了總部首長高度評價。
就在這次代號“礪劍2000”的世紀大演兵中,江澤民向全軍發出的“不斷把科技練兵引向深入,努力提高軍事訓練工作水平”的號召,更加激發了導彈團官兵向著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目標奮起的豪情!(人民日報記者郭嘉、新華社記者李大偉)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