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為民服務 何必拘泥于形式?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6日 15:46)
前不久,新華網分別報道了曾經名噪一時的紹興《民情日記》和漳州 “部長夜談聯動”制度或基本不記或已悄然消失的情況,其原因竟是出奇的相似,流於形式、勞“官”傷財、未必真正讓群眾得到實惠。近來網上也有諸多的評論,基本上還是集中在為民服務的形式上,但筆者認為,為民服務,不必拘泥于形式,關鍵在於以下幾點: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第一,領導幹部要在思想上確立為民服務、執政為民的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黨的宗旨,現在不會變,將來也不會變,只不過是現在賦予其新的內涵,如“三個代表”、“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以人為本”等等。只有領導幹部在思想上確立了為民服務、執政為民的意識,才不會使為民服務流於形式,才不會出現人走政息的情況,否則再漂亮的形式也會落得如“部長夜談聯動”和《民情日記》一樣的下場。
第二,確保群眾與領導幹部溝通渠道的暢通,確保群眾有問題有困難能及時地反映給相關部門。如果説在“部長夜談聯動”和《民情日記》之前,群眾與領導幹部之間沒有溝通渠道,那是不客觀的,各級政府都有信訪部門和一整套的信訪制度,而信訪部門正是群眾和領導幹部之間的溝通渠道,關鍵在於我們是否確保了這個溝通渠道的暢通,事實上很多地方的信訪部門是形同虛設的。置信訪部門于不用,卻挖空心思地另起爐灶,我們很難保證這些爐灶不會被再次棄之不用。我們應該進一步完善、健全信訪制度,應該高度重視信訪工作,應該把信訪工作當作是我們為民服務的重要形式、重要的載體去落實好、實施好。
第三,領導幹部要有為民服務、為民排憂解愁的決心和行動。現實中,許多領導幹部並沒有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嘉禾縣的所作所為表明得再清楚也不過的了,即便是披著“部長夜談聯動”和《民情日記》美麗外衣的漳州和紹興也不見得把群眾的利益時時刻刻的放在心上。某些領導幹部在遇到群眾的困難時常有這樣的表現:相互推諉,像踢皮球一樣把群眾在各個部門之間踢來踢去;轉嫁困難,在需要政府拿錢才能解決的困難時,便讓群眾等著,把政府的困難轉嫁給了群眾;漠不關心,對群眾的困難能拖則拖。難怪許多群眾訴苦無門而上訪不斷了。只要我們有了為民服務、為民排憂解愁的決心和行動,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就能得以群眾的認可,而所有的形式也不過是為民服務的手段罷了。
紹興的一位幹部説:“如果鄉鎮幹部都能自覺地去記《民情日記》,就不存在當初産生《民情日記》的背景和土壤了。”如果每一位幹部都能對群眾的來訪來者不拒、把群眾的困難當作是自己的困難認真地去對待、去解決,又何須《民情日記》、何須“部長夜談聯動”呢?為民服務是不需要什麼漂亮外衣的,只需我們實實在在地做就行了。
但願我們領導幹部能認認真真去考慮如何解決好群眾的問題、困難,而不是考慮用什麼形式來進行包裝,因為為民服務是不需要包裝的。(網友:食草龍)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