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歪解“民可使由之”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6日 15:29)
一句兩千年前老夫子沒有句讀的話,讓後世的學者們忙乎了不知多少時間,因斷句的不同而發生了完全不同的歧見。吾讀書向不求甚解,常囫圇吞棗,再加自説自話的“歪解”。如對於這一句,我便把它解成——“讓老百姓順其自然地去生活吧,別多事以‘擾民’。”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其實老百姓一直便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則,用《桃花源記》的話來説是他們“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記得妻子説過文化大革命時的一個笑話:那時她在上中學,學校請了老貧農來上“憶苦思甜”的課。老農説“解放前苦不算苦,三年自然災害真叫苦。”嚇得班主任連忙“打岔”。
老百姓對於一個社會,最需要的是什麼?不就是“安居樂業”這四個字麼?其實老百姓的要求不是很高,他們並不一定要他們的管理者為他們“服務”,只要管理者們不打擾他們正常的生活,就可以了。古《擊壤歌》説“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鑿井而飲。帝力何有于我哉!”
但為政者往往不理解這一點。好事者虐民以逞,而大言不慚地説什麼“為民謀福”;奢侈者暴民以逞,只為了一己的家事。在封建社會天授皇權“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情況下,這樣暴虐的結果,便是農民奮起反抗。一夫揭竿而天下響應,家天下的皇朝便哄然倒塌,如短暫而顯赫的秦皇朝。
某君在香港説“要相信農民”。我想大約就有這意思在裏面:老百姓自有生存之法,只要能正常地生活下去,天下不會有事;如果不能正常地生活下去,那也自有能“解決”的辦法。“撫我則後(君),虐我則仇。”到這樣的時候,所有法度都不再起作用,“民不畏死,何以以死懼之。”就是這道理。
近來常看到各地有關“違法徵地”的新聞,老百姓不願意的,打罵有之、坐牢有之。有評論者説“有的是做好事而沒向群眾講明白”,老百姓對於好壞自能分得清楚,不會愚昧到香臭不分的地步。且老百姓還有一個最根本的習慣,那就是不是聽你説得如何,而是看你做得如何,説一套做一套,老百姓自分明得很。(網友:鷗盟客)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