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評] 廣電“禁令”中的語言硬傷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14日 10:21)
國家廣電總局近日下達了《廣播影視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施方案》,比較集中的回應了目前社會民意對廣電節目的意見和批評,對他們這種積極的工作態度我們表示支持和理解。但是,我們也同時擔心“實施方案”中的一些對於主持人的規定,可能在出臺前缺乏充分的醞釀、討論,使部分規定有背離實際、以偏概全、矯枉過正之嫌。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此次通知中要求主持人:不宜穿著過分暴露服裝、不宜將頭髮染成五顏六色、不許在普通話中夾雜外文、不模倣港臺腔。下面筆者就對這幾個要點做些分析。
先來説説語言的問題。提倡必須使用普通話是對的,但沒有必要在政府文件中要獨獨反對 “港臺腔”。所謂的港臺腔,是內地的叫法,在港臺地區叫“國語”,是港臺地區的中國普通話。因為受地區方言語的影響,發音不太標準,在一些人聽來,有點發“嗲”,不太舒服;而在有些人看來是一種時尚。當然,有兩種截然相反的世俗評價的存在,也是一種正常現象。港臺地區的影視先於內地而起步並繁榮,內地的影視製作人員在向其學習的初期,模倣的痕跡過濃、顯拙,也應該是正常的,對此應該給予理解和包容。但是,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公開對一種地域色彩比較濃的發音提出反對,就明顯縱容了世俗的某種偏見和歧視。趙本山的東北腔、馮小剛的京侃也都不是標準的普通話,有些南方人或港臺觀眾聽起來也不習慣,現在為何偏偏盯住港臺腔?這種偏見出現在政府文件中,確實過於輕率。嚴肅點説,這還真是一個涉及到部分國人感情,危害團結的政治問題。
“實施方案”中説不能在普通話中夾雜外文,這也使人費解。如果SARS非要説“嚴重呼吸系統綜合疾病”,CDMA非要説“2.5G手機系統”,APEC非要説“亞洲太平洋地區經濟合作組織”,GDP非要説“人均實際國民生産總值”,並不是不可以,但是這些夾雜在漢語裏的英文已經為國人普遍接受,並被廣泛使用,一蓋要求主持人不許“夾雜”,不僅強人所難,而且也不利於祖國語言的健康發展。要知道,現代漢語普通話就是因為不斷吸收了外來詞,才獲得豐富和發展的。詞彙的豐富和紛繁是語言健康發展的標誌,普通話如果不能大量吸收外語詞彙,那麼,我們究竟該怎樣豐富民族語言?X 光、T 恤、B超是不是以後也都不能講了? 那麼大家都講文言文好了,那裏絕對不會夾雜外文,絕對純潔。
此外,對主持人的著裝、髮型和語言,做出過細、過嚴的簡單化規定,不僅在實際操作中有很大困難,而且操作不甚也會影響到影視事業的繁榮。特別是在主持人的著裝、化粧問題上,提倡“高雅、端莊、穩重、大方”是對的,但又要求不能標新立異、嘩眾取寵、樣式怪異、古怪誇張云云,就讓人感到摸不著頭腦了,先不説這些規定沒有一個標準的尺度可以掌握,是一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主觀性評語,單就這些規定中所流露出的泛道德主義傾向就使人難以接受。如果類似的要求出現在節目主持人的培訓教材中,我們理解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出現在國家政府部門的文件中,會使人感到這是對文藝創作的干涉,暴露了主管部門管理觀念的保守和滯後。
作為政府的管理部門,怎樣尊重影視創作的自身規律,怎樣科學把握影視産業的發展方向,在管理上到位而不越位,真還不是一個簡單問題。(網友:康勁)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責編: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