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半月談:多予少取 中南海要讓農民腰包鼓起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12日 08:23)

  半月談消息:黨的十六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持把搞好“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工作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並不斷加以強化和深化。按照科學發展觀和“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新思路,中央重新審視中國農業的發展之路,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立了農村工作新方針,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村發展、富裕農民的措施,政策力度之大,影響之深,實為多年來所罕見。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農”,“三農”問題列為“重中之重”

  “三農”問題為何成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央認為,農民收入長期上不去,不僅影響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響糧食生産和農産品供給;不僅制約農村經濟發展,而且制約整個國民經濟增長;不僅事關農村社會進步,而且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 

  為此,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2003年一年內,黨中央、國務院兩次召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年初農村工作會議上,胡錦濤首次提出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底的農村工作會議,則確立了“多予、少取、放活”的農村工作方針。

  2003年10月,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進一步提出“深化農村改革,完善農村經濟體制”思路,並列出完善農村土地制度等四方面改革內容。

  2003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送審稿)》,一致同意將該文件確定為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

  2004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兩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以長篇幅闡述“三農”問題,宣佈取消農業特産稅(除煙葉外),5年內取消農業稅等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新政策。

  2004年3月29日,政治局再次開會研究“三農”問題。把支持糧食主産區和種糧農民的政策措施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問題一起研究,而且把前者擺在更突出的位置。

  據統計,截至發稿時,新一屆國務院一共召開49次常務會議,其中有關“三農”問題的就有近十次,分別涉及農民增收、糧食流通、農村教育、農村徵地、農村改革等;而新一屆中央政治局19次會議中,就有多次專門研究“三農”問題並作出重大決策。

  牽掛9億農民,胡錦濤、溫家寶頻頻下基層“問農情”

  資料顯示,胡錦濤2002年11月就任總書記以來,先後深入各地考察工作15次,其中有關“三農”問題的考察有11次,約佔到所有考察工作的73%。

  溫家寶總理去年3月就任總理至今年4月,17次考察各地工作,有關“三農”問題的考察,同樣佔據相當比重。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們的調查研究工作中,三農問題也是重要內容之一。

  胡錦濤多次深情地告訴農民:“中央牽掛你們”;溫家寶在他就任總理後的第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就表示對“三農”問題的牽掛之情,給人印象極其深刻。

  給人印象尤深的是,胡錦濤今年春節大年三十是在河北與張北山區農民一塊包餃子過年;而溫家寶則到河南農村看望農民,共度佳節。

  如果説,中央高層領導下基層訪貧問苦,慰問災民和直接幫助農民“討工錢”等體現了親民、愛民的執政理念,那麼,了解民情並從宏觀層面制訂政策,惠及的就是億萬人的福祉,是執政為民的集中體現。

  為“農民增收”專發中央文件,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

  實際上,正是高層領導基於對中國國情與農民問題的深刻了解,才有了今年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第6個中央農村工作“一號文件”的出臺。

  據透露,胡錦濤、溫家寶去年幾次走訪農村,直接傾聽農民群眾的呼聲,就是為調整農村政策思路和推動今年“一號文件”的出臺做準備。“一號文件”起草過程中,胡錦濤先後到湖南、山東、河南産糧大省考察、調研。主管農業工作的回良玉副總理除了深入調研外,多次召集農業農村問題專家座談會,聽取和匯集各方意見和建議。胡錦濤、溫家寶多次就文件起草工作做出批示,中央領導同志多次看望文件起草組成員,對文件框架和主要內容提出指導性意見。

  2003年12月18日,胡錦濤總書記結束山東、河南農村考察返京後的第二天就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會議同意將“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作為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下發。

  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主題,專門下發一個中央文件,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次,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

  “一號文件”聚焦農業,農村工作思路轉變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把農村經濟工作的基本目標確定為“促進農民增收”,突出了“多予、少取”觀點。“多予”──將100億元糧食補貼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財政部已經做出具體安排,集中分配于13個糧食主要産區,估計主産區農民1畝地平均可補貼20元。中央財政對農業投入也比去年增加了300億元,今年將達到1500億元以上。“少取”———除了全國範圍內取消農業特産稅、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的農業稅外,黑龍江、吉林等地今年已開始取消農業稅。

  有關官員進而指出:“一號文件”把農村經濟工作的基本目標確定為“促進農民增收”,不僅僅是為了解決農民增收困難的現實矛盾,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我們在農村工作基本思路上“以人為本”的最新轉變。

  政治局集體學習“農業發展”,強調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

  自從胡錦濤擔任總書記之後,15個月間,先後親自主持和安排了12次“政治局集體學習”,許多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話題被提上“集體學習”日程。

  今年3月29日,政治局的第11次集體學習的內容是“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狀況和我國農業發展”。在認真聽取兩位農業專家的講解和對該問題的“研究體會”後,胡錦濤發表了重要講話,核心是要求各級黨政領導“深刻認識加快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始終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

  胡錦濤再次重申了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緊實施糧食直補政策、落實減免農業稅、保障進城就業農民的合法權利和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等重要觀點。胡錦濤強調“必須掌握和運用農業發展規律”,探索新思路新辦法。

  在中央“一號文件”正式頒布和“兩會”剛剛結束的背景下,中央政治局關於農業發展的“集體學習”,這一動作強烈地顯示出中央對中國農業發展前景的戰略思考,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兌現“重農”承諾,支農措施密集出臺

  今年,中央關於農村工作的部署可謂緊鑼密鼓。種種跡象表明,中央“反哺農業”的步伐已經啟動,並且在不斷加快。這從兩個方面可以得到印證:一是最高層領導人親自到農村檢查“一號文件”執行情況;二是國務院有關部委空前高密度兌現“支農”措施。

  今年4月,春耕大忙時節,胡錦濤、溫家寶分別到陜西、河北、海南農村檢查中央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4月4日,溫家寶總理到河北農村考察,重點了解減免農業稅和糧食直補的落實情況。4月9日至13日,胡錦濤總書記專程赴陜西進行為期5天的農村實地考察。胡錦濤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民交談,檢查中央關於發展糧食生産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農民知道不知道、落實沒落實”?親自向農民問實情、講政策,強調各級黨政領導一定要“把政策交給群眾,把措施落到實處”。4月24日,胡錦濤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04年年會之後,又深入海南農村與農民直接對話,了解中央減輕農民負擔政策的施行情況。而中央一系列支農措施也在3月底4月初相繼密集出臺。

  3月30日,就在這次政治局集體學習“農業發展”的第二天,國務院貫徹落實“一號文件”精神的9條“果斷措施”(包括嚴格保護耕地、加大糧食主産區減免農業稅力度、穩定農業生産資料價格等)公之於眾。3月31日,中央財政向湖南、湖北等7省緊急預撥了9.4億元水稻良種補貼資金。

  4月1日,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在哈爾濱主持召開了東北三省農業和糧食工作座談會,他再次強調,要儘快落實中央對糧食主産區和種糧農民的支持政策。4月7日,農業部等六部門共同組織實施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正式啟動;4月9日,農業部公佈了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4月13日,農業部宣佈,今年國家將投入3000萬元用於北方糧食主産區推廣保護性耕作;4月15日,農業部宣佈我國將全面實施國家優質糧食産業工程,以促進優質糧食産業的發展;4月19日,農業部公佈了國家確定良種補貼的標準和範圍;4月20日,國家穩定農資價格政策出臺;同日,財政部、農業部、國家稅務總局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2004年降低農業稅稅率和在部分糧食主産區進行免徵農業稅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

  中國農業專家指出:在短短20多天內,出臺如此高密度的支持農業的政策、措施,在改革開放以來所僅見!體現了國務院雷厲風行貫徹落實“一號文件”精神的緊迫感。而胡錦濤、溫家寶最近親自下基層檢查、督導“一號文件”落實情況,更表明中央堅決貫徹農村工作方針、儘快兌現“重農”承諾的決心。這預示著新一輪農村生産力大解放、大發展、大改革熱潮的到來!◇(記者:林雙川 編輯:張寒)

責編:唐峰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央視《共同關注》徵集“三農問題”線索(2004/04/30/ 14:26)
  • 湖北省團組織確定服務“三農”年度目標(2004/04/14/ 11:05)
  • 胡錦濤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戶 考察陜西三農 (2004/04/13/ 20:22)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