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復興的脊梁:記當代工人優秀代表許振超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11日 17:14)
碼頭工人許振超團隊創造集裝箱裝卸世界記錄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評論:向當代産業工人楷模許振超學習
新華社青島4月11日電 2004年3月26日夜,“地中海洛麗塔”“東方日本”“中海漢堡”三艘國際巨輪,同時靠港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碼頭橋吊隊隊長許振超給橋吊司機們打氣:“咱工人就是碼頭的脊梁!青島港在國際市場上的信譽,靠咱們扛!”
一夜鏖戰,三艘巨輪全部完成裝卸。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船“地中海洛麗塔”啟航時,意大利籍船長感嘆地説:“10小時完成裝卸,不可思議的裝卸效率!我到過歐洲許多大港口,這裡是最優秀的。”
許振超目送三艘巨輪相繼離港。1897年11月14日,德國海軍在青島棧橋登陸,德國政府強行租借青島為軍港。100多年後的今天,青島港成為我國年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的國際大港。許振超,則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令世界航運界敬佩的一流橋吊專家。
許振超的人生,融化在青島港的崛起裏,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血肉相連。
“不會就學,決不能趴下”
1950年1月8日,許振超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工人家庭。文化大革命的狂風吹跑了許振超的讀書夢,1968年,只上了1年半初中的他,當了工人。
1974年進入青島港,當了碼頭工人。
改革開放的春潮拂過神州大地,中國打開國門,對外貿易快速發展。沿海港口成為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的橋梁,陸地上的貨物,由港口裝船,漂洋過海。世界上新冒出的集裝箱運輸方式,在海上運輸中初顯身手。青島港抓住機遇,1984年,決定在荒灘上開拓新碼頭,建設集裝箱裝卸基地。許振超被選為集裝箱公司第一批橋吊司機。
接觸橋吊後,許振超懵了:門機一張圖紙就夠了,橋吊圖紙卻有厚厚的一本100多張!全部是英文的!他看不懂!
別的司機勸他説:“我們學會開就行了,領導沒有要求看懂圖紙。”許振超説:“咱們是公司挑的第一批司機,以後要帶徒弟。不學看圖紙怎麼行?不會就學,決不能趴下。”
他追著隊裏的大學生學英語,單詞剛背會,扭頭就忘了。公司送他到上海學習駕駛技術,他趕緊買了一本《英漢詞典》。他把英語單詞抄在本子上,隨身攜帶,有空兒就反復地背。3個月後,他學會了橋吊操作,看懂圖紙,回到青島港。
由上海生産的橋吊到了。許振超在工地上看廠家安裝,越看越生氣:往潤滑油孔裏打油,怎麼也打不進去,原來油孔沒有打透!他心中氣憤至極。中國産業工人的脊梁哪去了?産品質量怎麼這麼差!
1986年,青島港第一台橋吊終於在碼頭上立起來,許振超當上了橋吊司機。一有空,他就捧著本書或圖紙鑽研,天天學到半夜。漸漸地,他摸透了橋吊的脾氣,橋吊開得得心應手。
1989年,許振超被公司評為最佳橋吊司機。青島港集裝箱裝卸從零起步,達到10萬標準箱。
“我發誓一定攻克難關”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在走向市場經濟的道路上艱難探索著。老國企青島港面臨著嚴峻考驗。生産上不去,職工收入低下,面臨下崗危機。許振超一月工資只有240元,一家3口住在一間14平方米的小房子裏。
1990年2月16日,青島港召開了首屆科技大會。
青島港務局局長常德傳在全港大會上立下誓言:“決不讓一名工人下崗!要讓青島港成為工人們建功立業的沃土。誰能幹,就用誰。”
壓力面前,許振超幹勁更足了,他在日記中寫道:“要把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與公司的生存、發展綁在一塊兒,成為真正的碼頭主人。”
為提高碼頭裝卸效率,青島港對橋吊進行了升級,橋吊核心控制系統是瑞典的直流調速系統。一次,橋吊突然壞了,中國人不會修。外國專家來後,12天拿走了4.3萬元人民幣,等於許振超當年10年的工資!許振超被刺痛了,他對妻子説:“我發誓一定攻克難關。”
許振超一頭扎進了攻關中。電路板只有書本大小,正反兩面分佈著2000多個焊點,線路細如髮絲,若隱若現。他將電路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燈泡,在強光照射下,電路板上隱身的線路顯現出來,他趕緊一筆一筆地繪製成圖。拆卸電路板時,他把電烙鐵插上電,溫度合適時,迅速燙化板上的焊錫。他萬分小心,如果一個點不準,幾萬元的電路板就報廢了。他的手被電烙鐵燙得掉了皮,鼻子上的燙傷一塊一塊的。
1991年底,一艘外輪要將青島港的100多個集裝箱裝船,裏面是運往歐洲的聖誕節貨物。一台橋吊突然發生故障,許振超他們怎麼也修不好,貨物到底沒有被裝上船。船長急得直冒火,衝著他們哇哇叫。
他回到家對妻子説:“這是我一生中最恥辱的事。”
他廢寢忘食地攻關,6個月後,終於琢磨透了電路板!畫出了圖紙。
橋吊隊因管理混亂,前任班子被整體撤換,新來的隊長推薦許振超擔任副隊長。挑戰面前,他挺直腰桿,每天早上5點多鐘就來到碼頭,風雨無阻。1992年10月,公司讓他當了橋吊隊隊長。
青島港對橋吊再次進行技術升級,新橋吊用的是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的電力系統,電路板升級成數字控制系統。
許振超找來清華大學的《數字電子控制基礎》,從基礎學起。他把電路板揣在懷裏,有空就看,苦思冥想。
到1995年,許振超摸熟了隊裏所有橋吊上的電路板,畫出厚厚的兩本電路圖紙,這套圖紙成為隊裏的橋吊技術手冊。司機們不知道,這套圖紙是許隊長自己搞出來的,在全國是獨一份兒。
漸漸地,“許大拿”出名了,別人排除不了的橋吊故障,他手到病除。
“咱工人要在崗位上站得住”
20世紀90年代中期,青島港國企改革繼續推行,對員工實行“末位淘汰”。身為隊長的許振超,心揪了起來。他把自己摸索出的“一鉤準”“無聲響操作”等“絕活兒”,向隊員傳授。有的人不想學,不願練。他語重心長地説:“咱碼頭工人要把脊梁桿挺起來做人,要在崗位上站得住。”他規定,上班必須排隊,不準穿帶油污的衣服,衣服扣子必須扣齊,走路要挺直腰。
1995年農曆正月初五,趁著放假,許振超安排5個維修工,清理橋吊。5個人拱在橋吊車裏一身油污,一直幹到夜裏12點,然後一起吃飯去了。公司查崗,發現橋吊隊空崗。第二天,公司領導提出,要處理脫崗的5名職工,許振超死活不同意。他説:“職工們過年期間放棄休息,幹活幹得滿身油污,你們怎麼忍心?要處理就處理我!”領導當場叫來7個班子成員,集體批評他縱容職工違章。許振超死不低頭,氣憤地拍著桌子:“職工是我安排的,一個人罰款500元,2500元我全出了。”他心裏憋氣,大病一場。
1999年12月的一天,橋吊隊出了一點事故,公司領導下令處理當班司機。許振超不同意。”他連夜找了幾個技術員,進行事故測算分析,找到了事故原因,發現司機確實沒有錯誤。他找到領導,再三力爭,氣得拍了桌子。第二天,公司下達調令,許振超被調到安全科。他一下子蒼老了許多,半身發麻,行動不便,醫院診斷為血管栓塞。他臥病在床,打了一個多月吊針。過了一陣,新領導上任,許振超再回橋吊隊當了隊長。
他成了橋吊隊隊員們的“主心骨”,大家稱呼他為“俺許隊”。漸漸地,人們發現,碼頭工人不再是臟亂差的“臭苦力”形象,人人精神煥發,走路腰桿筆直。
青島港突破困境,大步前進。企業效益大幅提高,職工收入大幅上漲。許振超月收入提高到3000多元。這期間,他買了一套3室一廳的住房。
“天大的困難也要克服”
突破困境後的青島港,把目光瞄準了國際競爭對手。
2000年8月15日,常德傳局長在大會上宣佈:“開發一片荒灘的黃島,把黃島前灣建設成世界上最好的集裝箱碼頭,與同緯度韓國、日本的國際港口,一爭高下。”
2001年,青島港成立了明港公司,新公司只要年輕、有學歷的。許振超心情沮喪,覺得自己要被甩下了。
新公司借用他去負責橋吊安裝的安全管理。11月8日,他來到了黃島,眼前荒荒涼涼,寒風刺骨,沒有吃飯、住宿的地方,連喝水的地方都沒有。他要來圖紙,發現安裝的尺寸不對,趕緊告訴現場人員。“這不歸你管”,沒有人理睬他。他眼看安裝沒有進展,心裏憂急。
11月23日,他照常在工地上憂急地轉悠,常德傳點名要見他。現場辦公會上,常德傳臉色鐵青地在工地上轉圈:“都過去這麼長時間了,一點進展都沒有,公司怎麼如期開業?”他對在場的所有領導説:“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説了算。原來的總指揮就地免職,我任命許振超當工地總指揮!”
許振超像根木頭似的站在那裏,腦子裏一片空白:“局長不會是説笑話吧?這些人可都是指揮我幹活的領導啊。
在37天內裝完該用3個月裝完的橋吊,可能嗎?”
領導拍拍他的肩膀:“老許,臨危受命啊,好好幹!”
他的好友擔心地看著他:“老許,不好幹啊!”
中午,許振超吃不下飯,看著一片淩亂的工地,遙望著無際的大海,他漸漸下定了決心:“局長任命了我,我就沒有退路,天大的困難也要克服!”工人們圍了上來:“許隊,我們跟著你幹。”
他找來一個集裝箱立在工地上,當成辦公室兼臥室,一頭扎進了橋吊安裝資料裏,徹夜不眠。然後做出決定,推翻原來一件件往上安裝的方案,改成地面組裝成大件,空中大件對接。新方案需要1000噸的大浮吊,用來把大件吊到空中。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台,技術資料傳過來後,心裏涼了:浮吊高度相差1米!他靈機一動,利用漲潮時,海水水面升高的高度,彌補浮吊高度不足。
萬事俱備,只等漲潮。12月30日下午3時30分,潮水來了。但是,地面輔助機械卻遲遲不到。等機械到時,潮水已經下落。許振超不死心,用浮吊把組裝件吊起後,差5厘米怎麼也裝不上。
晚上,許振超徘徊在工地上,心裏難過、激憤。都知道他是總指揮,但他就是指揮不動。這樣的事不止一例。
有人私下説:“你一個工人臨時總指揮,能幹多久?”
許振超嘴裏嘴外起了明晃晃的水泡,人發起了燒。距離工期只剩最後一天時間了,這個挺著脊梁做人的老工人,彎下了腰:“就算老許求你們了。”
2001年12月31日下午1時30分,工地做好了一切對接準備。下午4時多,潮水漲上來了。浮吊吊起組裝件,在上漲潮水的托浮下升起。晚上6時30分,組裝件在50米高空對接成功!工地上沸騰了!
許振超這個很少流淚的硬漢子,眼淚刷刷地往下流,浸濕了他滿是滄桑的皺紋,滴到腳下的熱土上。他格外想家,40天沒有回家了。他的嗓子幹得似乎要冒煙,胡亂吃了兩口東西,找了張床躺下來。當夜發起高燒,心裏仍惦著剛安裝起來的橋吊。
第二天是元旦,他沒有吃早飯,搖晃著又上了工地。
橋吊還要調試,他安排了專人負責後就往家趕。進門後一頭栽倒在床上,躺了兩天。
2001年底,青島港實現百年夢想,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邁進國際大港行列。
2002年2月10日,春節的前一天,明港公司試投産,正式開業,可接卸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船舶。青島港合資夥伴、英國最大的航運公司鐵行公司中國首席代表高津華説:“中國工人用兩年時間,建起了在英國10年也難以建成的世界一流碼頭。”
“咱工人是碼頭的脊梁”
新公司開業時,領導笑呵呵地對許振超説:“留下來吧!你是功臣,幹什麼由你挑。”他興奮了:“讓我來組建橋吊隊吧。”公司把組建橋吊隊和生産安全、新橋吊組裝三攤事都交給了他。他一人幹三攤活,累歸累,但心情舒暢。
激烈的市場競爭擺在剛剛運轉的碼頭面前。一艘中型集裝箱船滯港一天,就要多付3萬美元給貨主。如果碼頭裝卸效率低,船舶經常滯港,就沒有船舶願意來停靠,碼頭建了也沒用。
常德傳對許振超提出要求,要在世界一流的碼頭上,按照世界一流裝卸水平,保證10小時完成對船舶的裝卸作業。
橋吊隊多數是新司機,技術不熟練。許振超對大家説:“這和咱工人的飯碗連在一起,拼命也要創出世界品牌。”
下班後,他不停地寫啊寫啊,熬到深夜。過了一陣,他把編寫的橋吊手冊放在大家面前。全隊司機勤學苦練,半年時間內紛紛出師。這本手冊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一些大專院校的教材。
他和隊員們在每個操作環節摳時間。橋吊啟動時,説明書上寫著,達到最高時速需要5秒鐘,許振超計算後提出,3.5秒鐘就夠用,一些司機不以為然地提出,摳1.5秒有什麼用?許振超為大家算了一筆賬:“如果一船有1000個集裝箱,就能節約25分鐘出來。 ”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勝利召開,發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召。許振超聽後興奮不已,他在橋吊隊大會上説:“這是我們這代工人的夢想啊!趕超世界裝卸水平,咱們責無旁貸。”青島港深化改革再邁大步,2003年1月9日,改制為青島(集團)有限公司,徹底與政府部門脫鉤,在市場大海中求生。
2003年4月27日夜,國際巨輪“地中海法米婭”輪靠港,需裝卸3400個集裝箱。許振超給大家鼓勁加油:“咱工人是碼頭的脊梁,好好幹活,一定為中國人爭口氣。”8台橋吊一字排開,吊起8個集裝箱幾乎同時輕輕落下船來。鏖戰6小時27分鐘,橋吊隊創出了單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記錄。許振超激動地和隊友們抱在一起:“我們為中國人爭了臉!”
2003年9月30日,在接卸“地中海阿萊西亞”輪的作業中,橋吊隊以每小時單船381自然箱的裝卸效率,再次刷新了世界紀錄。
“地中海阿萊西亞”輪所屬的地中海航運公司專門給青島港寫來感謝信:“你們的效率簡直讓人不可思議,我們一定會把這種效率推介給別的貨主和船公司。”許振超把信複印下來,放在辦公室裏,經常美滋滋地取出來給隊員們看。
青島港昂首走向世界。國際著名航運公司紛紛慕名而來,世界前20位船公司全部在青島港開闢了航線。
2003年,青島港以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24萬標準箱的絕對優勢,躍為東北亞地區的樞紐港。我國集裝箱吞吐量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2003年12月,改革的浪潮再次衝擊到許振超。
明港集裝箱公司和英國鐵航、瑞典馬士基、中國遠洋集團公司合資。許振超覺得自己年齡大,沒學歷,估計合資公司不會要他。
出乎他的意料,2004年2月,合資公司聘請他為技術部固機部經理,不但管著橋吊隊,而且管著全公司所有的大型機械設備和技術員,單工程師就有40多個。按照國際慣例,這個職務必須由資深的專業工程師擔當。接到任命後,他心裏像壓了塊石頭。他已經54歲了,有些機械沒有接觸過,有能力管好嗎?
4月1日夜裏近12時,許振超上了一晚上網,終於在康明斯公司的網站裏找到了康明斯發動機的資料。他走出辦公室,海風吹過來,燈火通明的青島港呈現在眼前,他一下子精神起來。這個現代化的港口,10年前還是一片荒灘,沒要國家一分錢,硬是靠1.6萬名工人汗珠摔八瓣幹出來的。這裡凝聚著他一生的血汗,給他帶來無限的自豪。他自言自語著:“再難也要當好這個經理。”
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常德傳説:“老許是久經考驗的人,責任心強。我相信他能幹好。”
英方首席代表高津華説:“我佩服自強不息的人。誰擁有高素質的職工隊伍,誰就能走在競爭前列。”(新華社記者林紅梅、劉海民)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