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調查]命運的琴弦(4月5日播出)
所謂視奏,是指現場讓學生看一段從未接觸過的旋律,然後把它演奏出來。這是復試中最考驗考生能力的環節。
記者:她不行,她拉不下來。視奏沒有完成,應該是沒有分。
記者:這個考生的這段演奏,你能給她及格嗎?
趙:這段好像不應該及格,如果在我們學校考試,她初試應該過不去。
我們又完整地看了孫蕾在復試中的錄像,她拉的曲目是《天山風情》。
記者:拿這個拉《天山》的考生跟您説的出現失誤的考生比較?
趙:不能比,要好很多。這個拉《天山風情》的要比這個好很多。《天山風情》這個曲子的難度比《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幹》要難一個等級,她還完成得比較好,所以説明她技術要比這個考生要好很多,她在音樂上比較流暢,拉琴比較熱情,音樂也比較豐富。
記者:有沒有可能會出現拉《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幹》的這個考生比拉《天山風情》這個考生要分數更高?
趙:肯定不會,在我們這兒把所有的因素,即使她是我教的説這是我系主任的學生,那也不行,那肯定也進不去。
記者:沒有這種可能嗎?
趙:沒有這種可能。
記者:您是覺得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正常嗎?
趙:如果她要出現比《天山風情》的分數要高的話,我覺得肯定是不正常了,她們不在一個檔次上。
我們也完整地看了于洋的演奏,這是他的視奏部分。
趙:這個視奏他拉下來了。
記者:他比拉《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幹》的?
趙:那肯定要好很多,因為這個是沒有拉下來,她明顯比他們差一塊。從各個方面來講。
記者:這個差的差距大嗎?
趙:按我們專業來講,應該是差距挺大的,如果説這個反而她是變成最好了,或者別人不及格她分數排在上面,有可能別人取不了她要是取了,這個可能要重新拿錄像出來再重新評議了。
為了保證評委的客觀性,《新聞調查》記者又來到上海,找到了上海音樂學院的林心銘教授,他從事二胡教育工作三十多年。我們同樣請他觀看了完整的錄像帶,並對孩子們當場的表現作出評判,他對幾個考生的鑒定和趙寒陽教授一致。
林心銘:(這個考生)錯的比較多,很明顯,斷下來了,使這個音樂不連貫、不完整,這個要注意到,應該都會注意到。
在他的排序中,他同樣把拉斷了的孩子排在孫蕾和于洋之後,這與中國音樂學院的實際打分結果正好相反。
記者:藝術標準的差別會那麼大嗎?
趙:不會,肯定有人為的因素在裏面。
那麼,這個人為的因素是什麼,這次中國音樂學院的二胡入學專業考試中的評委打分又究竟是否符合程序呢?
宋:我們文件實際上,我們規規章制度上寫了,要在初試結束之後,要由教研室主任組織老師討論以後,根據今年考生的整體水準,我們要選定多少進復試的,但是今年好像突然就説商量不了,各打各的分。
記者:這個意見是誰做的?
宋:領導呀。
記者:既然這是一個已經形成的制度怎麼會被打破呢?
宋:因為他是領導,當然在第二天招其他拉弦專業的時候,又改了,又變成是討論了又跟原來一樣了。
記者:那説不再討論,這個依據是什麼呢?
宋:沒有依據啊。
記者:怎麼向你們解釋呢。
記者:他們怎麼向你們怎麼解釋?
宋:我們説教研室主任説沒有辦法統一意見。初試過後大家等著討論,説不討論了,就打分,打完分回家。
記者:你們還沒有討論,怎麼知道不可調和?
宋:對啊,他就是這麼説。
記者:今年招考中,有多少個考官負責這場考試?
宋:15個,去掉最高的四個和最低的四個,剩下7個,這七個人力裏要有四個人的意見是一樣的,就可以左右所有的成績。
趙:如果有四個老師給他打高分,分就上去了,如果有四個老師給他打低分,分數就下來了。
記者:但是你們在考場上打分是獨立的,彼此之間不可以互相?
宋:你可以在家打好,抄上去不就行了嘛,他想招進他想要的學生。
記者:如果説拉《陽光》的女孩進了及格線,而另兩個分數都比她低的話,這種情況怎麼才能出現呢?
趙:有幾個考官可能是互相串分了,這種情況會有。
宋:我去年看到過5個95。
記者:15個人中,三分之一人分數是一樣的,是這樣嗎?
宋:我有可能會看到一半人以上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