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蘭州馬加爵" 炒作為哪般?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26日 10:03)


  馬加爵又來了!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你害怕嗎?如果你是一個大學生,你一定會害怕。

  據蘭州晨報3月25日訊,女學生深夜刀砍兩同學 "蘭州馬加爵"被判8年 。

  與震驚全國的馬加爵殺人案有很多相似之處的蘭州高校女生傷害同學案件3月24日有了結果,蘭州醫學院學生李琴因故意傷害被判有期徒刑8年(10日後生效),刑事附帶民事賠償9萬餘元。

  看到這個新聞,你可能松了一口氣,原來不是真的馬加爵來了,鬧了半天是個什麼"蘭州馬加爵",還是個"女馬加爵"。可是筆者卻一點也松不下氣來,除了因為大學生因心理犯罪的增加,更因為媒體和公眾對於馬加爵事件過於緊張的炒作。

  筆者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把這個傷害同學的案件以"蘭州馬加爵"為題?難道就因為也是因為心理扭曲而犯罪?不儘然吧?先不説這個案件的後果沒有那麼嚴重,沒有鬧出人命。也不説,二者的心理還未查明是否真的相同。就説從作案時間來看,李琴才是"先行者",她的案件時間早在2003年6月8日發生,而馬加爵案是在今年的2月23日。所以即使把馬稱為"雲南李琴",也不該把李稱為"蘭州馬加爵"。

  看來産生這樣的稱呼,完全是因為馬加爵的"名氣"大,馬加爵已經成為焦點,這是媒體為了吸引眼球而進行的炒作。

  這樣的炒作雖然在已發生的案件中顯得過於牽強。但是在現實卻能産生不良的影響。讓人一聽到類似案件就緊張兮兮地進行對比,使人心理産生莫名緊張。進而就會讓人心理承受不住,於是就可能真的出現一些心理本來有疾病的人去對比,甚至去模倣。

  江南時報3月21日就報道了這樣的一件事:一名自稱與馬加爵在心理上極其相似的成都大學生程東(化名)聯絡記者説:"我高中時突發精神疾病,醫生説是強迫症。我一直忍受著這種疾病的折磨,心理變得非常煩躁、壓抑,我曾經自殺過,現在手上還留著傷疤,到了大學後還滋生了報復社會和他人的慾望。特別是在'馬加爵案件'發生後,我更是對自己的心理傾向懼怕不已……"

  而這樣的事例還是好的表現,如果稍有不慎,就會演變成去刻意模倣馬加爵。因為馬加爵的名字老在自己心裏出現,就會加速自己心理的扭曲。這就好比一個人本來心理就有問題的人,他相信命運,聽算命先生説,他今天會出車禍。所以他開車的時候就戰戰兢兢,甚至恍恍惚惚,於是就真的出車禍了……

  馬加爵作為一個個案,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但是我們更多的應該對於事件本身的研究和吸取教訓,而不是整天在這個名字上做文章。那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想起在娛樂圈有一件事,就是被打的童瑤。其實在她參演《林海雪原》時,並沒發生被打事件。筆者相信,如果不是發生後來的事件,劇組用她只是一個偶然,雖然她是一個次主演,但劇組宣傳時也絕不會提到她幾句,因為當時她還是個"無名小卒"。可是後來一發生,媒體就大炒特炒。就好像她是先被打,後參演。

  如今看來,樂於炒作的不只是娛樂圈。(崔書君--孔丙己)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網評天下 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