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從“媚捧洋星”看民族意識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24日 16:58)
“央視論壇”討論了維也納樂團來京演出的高票價問題。如果單從商業營作的角度看,只要有人買得起票,而演出也能得以成功進行,這也無可厚非。市場自有市場的規律,當“物以稀為貴”的時候,“高價”只能説明第一口螃蟹吃得成功而已,本沒有必要抬到“民族意識”的高度來討論這個問題。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但有些炒作,確有“仰視”的問題存在,如貝克汗姆住過的賓館房間,竟租出了幾千元一晚的高價,就有點讓人匪以所思了。雖然“月亮也是外國的圓”不是今天才有的問題,但炒作到如此惡作的地步,不禁讓人嘆為觀止。在金錢面前,民族自尊心被徹底揚棄,也不能不使大家去作進一步深層次的思索。
有些東西,真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改革開放搞經濟建設的大問題上,我們該全盤照搬西方?還是走自己的路?我以為在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界,也是一個沒有徹底解決的事。走“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口號是這樣提出來了,但實際的理論與指導框架,現在都還沒有形成。所以有時只好走到哪算到哪了。
也許許多搞政治經濟理論的專家,現在不會承認我們實質上是在走照搬西方的路,但事實上卻真真切切地存在著這種傾向。舉個最簡單的事例便可作證:大學畢業何以一定要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才能拿到學位證書?而不管學生在今後的實際工作中是不是一定需要用到英語?這裡明顯存在著一個價值取向的偏離問題。
有些事就在我們平時工作的潛移默化中改變著民眾的思維傾向,特別更影響著我們下一代的道德價值觀的走向。這期的央視論壇裏教授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沒有哪一個國家像我們今天一樣否定著我們的傳統!”中國的發展究竟走什麼樣的路,不是有了口號就萬事大吉了,而應該在所有的層面上有一個全盤的規劃與藍圖。
“與國際接軌”並不是要我們全盤美英化。結合自己的民族特色,採取拿來主義的方式並“取其精華舍其糟粕”以“洋為中用”,才是我們發展的正確方向。否則即使我們在語言上達到了“英聯邦”國家的水平,人家還會認為你是一個有悠久文明的中國嗎?到時候恐怕什麼也不是了,一群黃皮膚黑眼睛卻滿口鳥語的人盤踞的地方該何以名之?
一場商業演出,並不需要大驚小怪于它的票價高低;當然,如果其中存在著“公費買單”,則是另外一個問題。單從市場運作這個角度來看,隨著文化交往發展,這樣的“高價”會自然而然地跌下來。真正值得討論的,我以為還應是我們在同世界各國的交往中應怎樣保持我們自己好的民族傳統,在將來不被別人“同化”的問題!(鷗盟客)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原帖 發表高見
■■網評天下 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