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稿:呼籲教育扶貧 為農村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5日 00:13)
建議啟動“教育扶貧”工程,加大對貧困地區教育資金轉移支付力度,使農村教育發展就成為有源之水。沒有教育機會均等,就談不到社會公平問題,農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應該在一樣的藍天下享受一樣的教育。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全國政協委員舒安娜
CCTV.com消息(本網記者唐峰報道) 在央視網站“兩會”論壇裏,農村基礎教育成為網友討論的一個熱點。大家談現狀,論原因,提建議,在論壇裏表達了對教育發展的期望和關切。
在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採訪時記者發現,這同樣是來自各個界別政協委員關心的問題。3月3日下午記者在大會提案組看到的十幾份有關教育的提案中有一多半就是針對農村基礎教育的,其中經費問題是委員們關注的熱點之一。
河南鄭州管城回族區副區長舒安娜告訴記者,在原來三級辦學、分級管理的教育體制下,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的責任主要在鄉、村兩極組織,尤其是村民為教育的投入做出了很大貢獻。而農村稅費改革後,行政村和村民已經不是村辦小學的投資主體了,教育投入的主要責任轉移到縣、鄉兩級政府,“這使農村教育經費的籌措更加困難。”
舒安娜説,“以我所在的城市區為例,去年下轄的三個鄉可支配財力為2500萬元,而859名教師的工資總額為1955萬元,佔可支配財力的78.2%;若再加上辦學必需的公共經費、危房改造和教育現代化等項資金277萬元,整個教育開支就佔鄉可支配財力的89.28%。而財政收入並不能主要用於教育事業,還需兼顧發展、救災扶貧和其他公益事業。”
舒安娜對此不無憂慮,“我們大多數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稅收遠不及城市區,教育生存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如果這種狀況不改變,不理順投入機制,不用法律來保障,那農村教育的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
對此,舒安娜委員建議啟動“教育扶貧”工程,加大對貧困地區教育資金轉移支付力度,儘快形成增大投入—科教發展—多出人才—振興經濟的良性循環。同時,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要儘快出臺農村教育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投資主體和責任,依法保證基礎教育發展必需的經費投入。
在許仲林委員的提案裏,記者感受到了同樣的憂慮。“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不能得到保證,造成農村中小學運行困難,人才外流,同類教師工資雙軌制的問題。長此下去,不僅影響農村義務教育的健康發展,也會影響到社會穩定。”
許仲林委員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國家建立以中央和省兩級為主的農村基礎教育投入體制。對中西部地區和沿海省份的不發達縣,由中央和省兩級承擔經費投入的大頭,應佔80%以上。
政協委員、西安市副市長張道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希望中央能根據實際情況加強財政轉移支付,支持西部廣大落後地區的教育工作。
九三學社在提案中建議,欠發達地區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基本工資用轉移支付的方式,由中央財政統一劃撥到縣;公用經費由中央制訂標準,由省財政用轉移支付的方式劃撥到縣。
在記者就教育問題採訪的政協委員中,大部分委員有過基層教育經歷,可以感覺到他們對農村基礎教育的關注是真誠的。無論委員們對此問題有著怎樣的具體看法,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一切為了農村的孩子,為了農村教育的發展。就像舒安娜委員所説的:“沒有教育機會的均等,就談不到社會公平問題,農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應該在一樣的藍天下享受一樣的教育。”
責編:繼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