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輿論:保證"一國兩制"的落實和長期繁榮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1日 20:35)
新華社香港3月1日電 新華社昨日發表許崇德教授的署名文章《鄧小平理論永放光芒》,並強調鄧小平論斷的現實意義。香港主要媒體1日發表社評指出,香港社會各界應該以理性的態度展開討論,使香港政制發展按照基本法的規定,符合“愛國者為主體治港”的要求,以保證“一國兩制”的落實和香港社會的長期繁榮穩定。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香港《文匯報》的社評指出,伴隨著鄧小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講話的重新發表,新華社先後播發了4篇重要文章。這一切,共同傳達出來自北京的明確而強烈的信息:香港的政制發展要循序漸進,要切實保證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
社評指出,“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這絕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一句空話,而必須要通過相應的政治體制來保證落實。這是問題的核心所在。有人説,鄧小平17年前的講話不適合香港的現實。這種説法如果不是幼稚無知,就是別有用心。已經站在治港者行列中的某些議員,背離愛國愛港要求、明裏暗裏從事的一些活動,恰恰説明鄧小平的論述沒有過時,而是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和指導意義。
社評説,事實上,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民主發展給予高度的重視。正是由於香港回歸祖國,落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港人才真正享有了殖民統治下從未有過的當家作主權利。基本法規定了循序漸進的選舉安排,香港回歸以來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人數不斷擴大,立法會直選議席每屆都有較大幅度增加。與回歸前相比,香港的民主發展速度,已經相當之快。
《大公報》的社評説,香港某種政治勢力提出07、08全面普選的訴求,不過是十幾年前歷史的繼續,當年草委會內的“個別香港委員”,現在仍然是帶動這股政治勢力的領軍人物,他們打的還是“民意”牌,與其呼應配合的也是西方同一股政治勢力,目的是假選舉制度的改變,取消“以愛國者為主體治港”的原則,從而取消“一國兩制”。重新強調鄧小平對香港普選的評析,是要告訴香港社會,在條件沒有成熟的情況下,香港不可能進行全面普選。
社評説,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是實施“一國兩制”方針的必然要求,香港政治體制不管如何發展,都必須確保實現這種要求。確保機制至少需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制度約束,二是法律約束,三是道德約束。
《香港商報》的社評指出,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的一切權利都來源於全國人大和中央政府的授權,香港特區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地方政府,沒有自己固有的權利。因此,特區政府治理香港的事務,必須嚴格按照全國人大通過的《基本法》從事,特別是事關香港政制發展前途等重大問題,香港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的安排,以體現“一國”的原則和前提。
社評説,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是中央政府的最大心願,鄧小平和中央政府始終堅信,只有愛國愛港人士才會真心實意地貫徹《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才會致力於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因此,愛國愛港標準是對香港管治者的必須要求和條件,不符合這一標準和要求則無資格進入特區政權的管治班子,不能夠參政議政。(完)
責編: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