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面對面]李金華:審計2003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10日 17:26)


  一份公開的審計報告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審計風暴”

  人們稱他為“鐵面審計長”

  他説看管好國家財産是自己的天職

  風暴背後

  他遇到過怎樣的阻力

  面對來自各方的重重壓力

  他又將怎樣堅持自己的人生目標

  《面對面》 審計長李金華帶您解讀2003“審計風暴”

  人物簡介:

  李金華,1943年生,江蘇南通人;

  1966年畢業于中央財政金融學院;

  1971到1982年在航空工業部572廠工作;

  1985年任審計署副審計長;

  1998年3月任審計署審計長,2003年獲得連任。

  精彩對白:

  王志:你怕他們嗎?

  李金華:有些東西一看就是,老百姓一看就覺得該殺,你説我們能不批露,能不揭露嗎?

  王志:你不成孤家寡人了?

  李金華:誰敢説你李金華抓了騙取銀行貸款的時候,你混帳,沒人説這話

  王志:你畢竟是官場中人

  李金華:走到這一步,兩個,一個無所謂,一個無所求。

  王志:老百姓的理解你是聽不見的。

  李金華:那不見得,我也能聽到很多

  2003年,在國務院部級幹部中,有一位官員特別引人注目,他就是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2003年6月25日,李金華代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2002年度中央財政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報告,報告中,一大批中央部委被公開曝光,被點名批評的有財政部、原國家計委、教育部、民政部、水利部、交通部等,其中,財政部被點名達9次之多,報告在用詞上也很少以前的含糊和溫和,而代之以“疏于管理和監督等嚴厲的字眼。當天,報告在審計署官方網站上全文公開,引起社會強烈反響,輿論稱之為一場“審計風暴”,審計開始進入公眾視野。12月24日, 這場“審計風暴”的製造者--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在他的辦公室接受了《面對面》記者的專訪。

  王志:你是有特別的用心嗎,説這幾個部門的問題?

  李金華:那倒不是有特別的用心,因為從我的工作的基本職能是對國家財政資金的預算審計情況進行審計監督,而國家財政資金預算執行,最重要的是兩個部門,一個財政部,它是受國務院委託對整個資金進行分配的。第二個是計委,計委國家財政的資金的一塊對基本建設投入,全是它那兒進行分配的,加上國債資金,所以這兩個部門的資金分配的權力是最大的,因此它們永遠是我們監督的第一對象。

  王志:這個報告出臺的過程有沒有阻力?

  李金華:那當然有,現在我們國家應該説很多部門有這麼一個特點,就是很多問題你揭露出來,他承認有這個問題。你説這個問題要怎麼處理,他也能接受,但是普遍有一個,我用一個普通的通俗的話講就是臉皮比較薄,不願意你把這個報告,把我的問題向社會上披露,這是最大的難處。

  王志:有沒有溝通?

  李金華:有溝通。

  王志:溝通到什麼程度?

  李金華:就是雙方把意見都表明了,都講得很透了,但是最後還有一條,審計有自身的獨立審計的權利,你已經都停了,但是我認為應該對外披露的,我認為應該向上報告的我還必須堅持上報。

  王志:有沒有阻止你?

  李金華:他無法阻止我。

  王志:你們歸他管。

  李金華:也不能説完全歸他管,當然這裡頭有些經濟上的這些,比如説我的財政支出需要財政部給錢,我的基本建設項目需要計委給錢,但是從這些年來看,我們還沒有説搞到這種程度,你披露我的問題,我在錢上卡你,這個還沒有。

  國家審計署作為國務院的組成機構,受國務院委託,對國家各部委及國務院下屬中央企業所使用的國家財政資金進行審計,因為審計署所審計的都是它的平級單位,李金華在工作中經常面臨著要敢於碰硬的壓力。

  王志:但是從整個工作的格局來説,你們還是屬於國務院的一個部門,理性地看,不還是兄弟管兄弟,左手管右手嗎?

  李金華:你這個問題也是現在世界上很多審計長向我提出一個問題,在總理領導下,他有很大的優勢,就是我審的很多問題對這些部門審的問題,可以通過總理他做出決定,通過行政法規的辦法,或者行政命令的辦法,去加以糾正,加以處理,這個在時效性上,我認為比西方哪個國家都要快,而且效果也非常明顯,它利於整改。

  王志:但是轉手你還得跟財政部要錢,你怎麼能保證公正?

  李金華:這確實使人們感到疑惑的一個問題。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通過立法進一步從體制上,從這種方式上去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倒不是太大的問題。比方説通過法律的規定,把審計的經費獨立出來。

  王志: 你有沒有感覺到來自財政部的批評呢,或者來自財政部的非議呢?

  李金華:我很難回答你這個問題,你説財政部對我的審計都很認識,看法都很一致,都很支持很擁護,那也不見得。但是你説他就是因為你審計了我,我就在資金上卡你一下,我可以坦誠地講到目前還沒有。

  王志:那同樣是審計,你在對待財政部跟對待其它的,國務院其它部門之間的態度會不會有偏差?

  李金華:沒有偏差,而且我們對財政部審得更嚴格一些,這個我實實在在跟你講。

  王志:為什麼要更嚴格一些?

  李金華:因為財政部資金分配的權力更大一些,別的部門也有資金分配,它是二次分配,源頭在財政部,所以財政部如果説它本身資金分配資金使用資金籌集資金管理非常規範,那麼別的部門的問題我覺得相應地會有很大的減少,所以我覺得這些年財政部在這方面還是做了大量的工作,這是實事求是地講。

  王志:你不怕他們?

  李金華:這沒有什麼好怕的,原來項懷誠在財政部(的時候),同朝為官,大家在大的問題上都還能取得一致的看法。那麼最近財政部的金人慶,我以前也講過,這是我大學的同學,我開始就跟他講了,我説金人慶,儘管我們是同學,我的眼睛以後要老盯著你了,希望你理解。

  王志:他的反應呢?

  李金華:他的反應是他很理解,他跟我講得很清楚,他説大的問題我決不去找你麻煩,就是説只要你查出大的問題,我不會説你什麼的。

  王志:那財政部怕你嗎?

  李金華:它説不上怕,但是它已經有這個概念了,就是我這個最後結果要經過審計,起碼它有這個概念了,我覺得這也是個好事,我聽説財政部有的時候,我聽他們跟我講,不知道是不是事實,財政部工作人員講有些批件上這樣講了,此件這樣做是不是合適,請考慮,因為年底的時候,審計署是要審計的。

  王志:你把這個觀念灌輸到它工作當中去了。

  李金華:不但灌輸到財政部,灌輸到所有的被審計的部門都要有這個觀念。

  王志:你引用的另外一句話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審計我們就是國家財産的看門狗。

  李金華:這個話不是我發明的,我的原話是這樣説的,前德國的審計長叫扎威爾伯格,他講的一句話,我第一次見到他他就跟我講他,他説我們都是看門狗,我説什麼看門狗,(他説)國家財政的看門狗。98年部長訪談的時候,要我講審計是幹什麼的,所以我引用了這句話,審計,簡單地講,就是國家財産國家財政資金的看門狗,就是説你要通過審計維護國家財政國家財産的安全和有效。

  王志:從老百姓的角度來説,對你説這個話,審計長能説這個話,我們愛得不行,但是很理智地想一想,有沒有“秀”的成分?

  李金華:沒有“秀”的成分,事實上就是這樣。為什麼這麼講,為什麼德國審計長跟我講了以後,我一直把這個話記住了,而且我在審計系統內部都講了,我覺得我們要忠實于國家的財政資金國家財産的使用的合法有效,要去努力做這個工作,這是我們的天職,不可懈怠的。

  從1998年開始,李金華擔任國家審計署審計長,過去5年,在他的領導下,審計署每年都查出了多起大案要案。李金華也因此被稱為“鐵面審計長”。

  1998年,清查糧食系統違規違紀問題。立案2268起,1302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1999年,審計三峽移民資金和移民建鎮資金,擠佔挪用現象嚴重,審出重慶豐都市國土局原局長黃髮祥貪污移民資金1556萬元。

  2000年,審計16個省市自治區1999年國債重點建設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發現挪用國債資金4.77億元。

  2001年 審計貴州省國債資金中發現,貴州省交通廳原廳長盧萬里在國債項目招標中弄虛作假造成國家建設資金損失9800多萬元。目前,盧萬里已受到法律嚴懲 ;

  2002年,查出中國建設銀行廣州地區8家支行10億元虛假按揭;中國農業發展銀行8.1億元資金投資股市,所獲收益去向不明。

  2003年,查出財政部違反預算法問題,社保基金問題、國資流失問題,掀起2003“審計風暴”。

  王志:衡量部長的工作的話,可能更多的是,你審計了多少違規的資金,你辦了多少個案子。這個讓人想起來就是説一句老話叫一將功成萬骨枯啊,你內心沒有矛盾嗎?

  李金華:不是我想發現(大案要案)的,客觀存在。如果你去審一個單位,這個單位明明有重大的違法違規問題,甚至經濟犯罪,在你眼皮底下溜過去了,我覺得就是我們對人民的一種犯罪。人民拿錢養你幹什麼呢?是不是,你不是看門狗嗎,宅你看不住呀。所以我説這是審計機關的第一失職。我不是説你非要去抓,沒有最好,我希望沒有,一年到頭都沒有事,平安無事,我最擔心是有,你發現不了。

  李金華:我跟你舉個例子,五年前,某個省一個中等城市下面一個區的財政預算科的科長,三年,個人貪污了一億多。我們審計機關審過的,沒審出來。所以我當時就主張,地方政府要追究審計局長的責任。對不對,否則你審計就沒有責任了,審出來是我的,審不出來也是我的,那還行嗎?所以我在當前我特別強調一個問題,當前審計機關的第一責任,就是要堅守你的崗位,把那些損害國家利益的,那些重大的違法違規的問題,必須給揭露出來,這是種禍害是一種隱患,你不揭露出來,將來他還不知道要幹什麼。

  王志:這個中間有矛盾呀,審出來不一定是你們的功勞。但是審不出,一旦出來了肯定是你們的過失。

  李金華:別人説是不是我的功勞,我都不在意這個,我內心裏面感到欣慰。我覺得我沒有白吃老百姓給我提供的這碗飯。審不出來確實是我們的過失。

  王志: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你一天到晚拿這個面貌,你怎麼活啊,你還得有朋友,那不成孤家寡人了嗎?

  李金華:嚴重的違法的經濟案件還是少數,還不是多數。是吧?所以這點我不怕孤立。如果要説這種孤立是一種光榮的孤立,我不害怕。現在誰敢説你李金華抓了騙取銀行貸款的時候,你混帳,沒人説這話。

  王志:大家怕你。

  李金華:怕?要是一點不怕也不好。誰都不怕説明你沒有盡到你的責任呀。

  王志:您坐在這樣一個位置上,一天到晚眼睛盯著別人,您就不擔心?

  李金華:我擔心什麼,也有人勸我,我現在有10多年了,我每天早上堅持一個人走路,有很多人勸過我你要注意安全,為什麼要注意安全?我不擔心。

  王志:另一個擔心是,如果這個人他可以掌握你的命運呢?這件事你管還是不管?

  李金華:看什麼事,我曾經説過,真正涉及到一些重大問題,我會按照我的處理方式,按照正常的渠道去處理這些問題。因為我不這樣做,我的同事我的下級他也不會贊成。所以我面臨兩個問題,面臨對外我要把事情處理好,我還面臨一個對內,你怎麼去保護我的審計員積極性的問題,我在這兒拼死拼活地審,到你那兒一句話就沒了,那我以後還幹什麼?

  王志:你可以命令他繼續審。

  李金華:當然了,我這個人就是這樣,問題不管是誰的,不管是什麼問題,一定要把它搞清楚,這是第一個原因,搞清楚以後,至於怎麼處理怎麼分析那是第二個原因,否則現在這種事多了,一説這是誰的兒子,誰的兒子的朋友,誰的什麼什麼這樣的事多了,那我管你是誰呢,不管那麼多,你把情況搞清楚,他沒有問題,哪怕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你也不能去處理他,他有問題,你不管是誰你先把問題給我搞清楚。

  1962年,19歲的李金華考入中央財政金融學院金融係,和他同窗共讀的很多後來都成為中國財經界的中堅力量。李金華大學畢業後一直工作生活在陜西,1985年,42歲的李金華接受組織安排,赴北京擔任審計署副審計長。到現在18年過去了,李金華仍然留在審計長的位置上。

  王志:但您畢竟是官場中人,我就想起來你的簡歷,42歲,您當時是最年輕的副部長。

  李金華:之一。

  王志:之一,那麼到今天18年之後,您覺得從這個角度來説,你是成功的嗎?

  李金華:我是成功的,我為什麼是成功的,一個就是我在審計機關幹這麼多年。起碼我覺得還沒有到了怨聲載道、孤家寡人這種程度,這我自己能感覺到。第二個這些年呢,審計還是有成就的。我認為我為審計做了很多工作。第三個呢,就是我不厭煩這項工作,我還非常喜歡這項工作,而且我想繼續地,只要讓我幹我一直把它幹到底。

  王志:但是你剛剛來的時候(審計)是個冷門。

  李金華:當時我來了以後,有一句話叫做“審計難,處理更難”。到哪兒都講這句話,審計幹部很不穩定,不願意幹。但是我這個人,還有這個叫做什麼,還是有這種個性,我覺得越難的時候,我越想幹下去。

  王志:我不太相信您在這個位置上坐了19年的時間,就沒有想到過要挪一個位置,挪一個位置也一樣地如坐春風啊?

  李金華:從來沒想過,我可以坦誠地跟你講,曾經有人勸過我,而且我可以做得到,我幹了這麼多年,(如果)我向中央提出來我想換個位置我想那是不會有問題的。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

  王志:怎麼考慮呢?

  李金華: 我不想離開這個位置,因為在這個位置上我能幹很多事,確實能幹很多事,我也幹了很多事,坦誠跟你講死豬不怕開水燙,就那麼回事。當然這個話我也不願多講,多講人家會想你是不是又在作秀啊,我覺得到我們這個年齡,走到這一步,兩個,一個無所謂,一個無所求。

  王志:這話可以做兩種理解啊,一個是你喜歡開水,一個是你沒有追求,我就是這樣。

  李金華:無所求,還不是講我對工作無所求,是對個人來説無所求,你還求什麼?我覺得現在求得老百姓的理解,我覺得是最大的(追求)。

  王志:老百姓的理解你是聽不見的。

  李金華:那不見得,那我也能聽到很多。我有很多親戚朋友,他都是老百姓。你知道我這個人呢,家庭出身很苦,包括上大學、上小學、上中學都是國家拿錢,享受助學金。也在工廠待了十多年,老百姓的情況我還是知道的。

  李金華從小家境困難,靠每月13塊5的助學金才讀完大學。大學畢業後,李金華被分配到西北財經學院當教員,其後,他在漢中地區的一個工廠一呆就是12年。

  王志:這跟你現在的工作有什麼關係?

  李金華:我心裏開始很不平衡,在工廠幾千人艱苦奮鬥一年利潤也就是個千兒八百萬,那是很不容易的,可是一到國家機關我看有些資金一齣手,一流失,那就是幾千萬,幾個億,十幾個億,我心裏很不平衡,所以一度覺得很氣憤,所以很想,我覺得這個審計是有這個能力去觸及這些問題的,而且我相信這些問題去觸及它,老百姓是歡迎的,所以這是我一個最重要的動力。所以我經常講,有這些問題你審計人員就審不出來,在你眼皮底下溜掉了,你是一種犯罪。 我可以這樣跟你説,現在這個社會當中,違法違規的問題太多了。我不是説,有這種怪癖,問題多了我就喜歡,我覺得這些問題,如果不去觸動它不去解決它,我覺得對我們全民進入小康社會,可以説是沒有希望的,

  2000年1月,審計署公佈了嚴格審計紀律的“八個不準”規定,包括:不準由被審計單位安排住宿;不準接受被審計單位安排的就餐和宴請;不準無償使用被審計單位的交通工具;不準參加被審計單位安排的旅遊、娛樂和聯歡等活動等, 李金華把這“八個不準”稱為規範審計人員行為的高壓線。

  王志:相對於你們審計的上億的資金,或者上千萬的資金來説,吃頓飯我覺得是小節。

  李金華:我同意你這個看法,吃頓飯不是原則問題,這個我覺得很正常,人之常情。但是它是個獨立性問題,我去審你,然後你請我吃一頓飯,那麼外人看了,既然能在一塊吃飯,你還能去認真審他嗎,人家會提出這個問題,你怎麼回答?你説吃歸吃,審歸審,那説不出口。

  王志:但是你即便去審計對方,你還需要對方的配合。這種必要的感情的聯絡,你不需要嗎?

  李金華:感情的聯絡在於互相交流情況,互相配合。開始的時候有些被審單位有些想不通,覺得你把我們看得好像太可怕了,但是我們跟他解釋清楚,這有什麼不夠好呢,在司法上它還有很多規定,比方説律師不能私自去會見他的辯護人,法官應該怎麼樣,他都有很多明確的規定的。這不是感情問題,這是你的職業要求你必須這麼做。

  王志:你們可能是嚴格按照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去審,但是有些法律法規它已經過時了,它已經沒辦法適應這個形式的需要了,這個中間有沒有一個尺度?

  李金華:我用我自己的話講,我是很簡單,叫做抓大放小,重在整改,這些年我們反復強調的,審計主要是揭露那些情節惡劣,性質嚴重,數額巨大的違法違規問題和經濟犯罪問題。這個應該是很清楚的,什麼叫情節嚴重,你比方説救災資金,扶貧資金,你挪用了,都叫挪用,挪用幹什麼去了,我給你舉個例子,在西部一個地區很困難,縣長對下邊工資發不出去,它怎麼辦呢,你扶貧資金也好,你什麼農用資金也好,來了以後首先歸財政先發工資,這些問題對不對,不對,本來叫你扶貧的嘛,你發工資怎麼行。但是我們在處理的時候就遇到一個法和情的關係問題,我就想要我去當縣長,可能我也會這麼做。你工資發不出去,長時間都發不下工資,政府怎麼運轉呢,你社會怎麼穩定呢,所以它也沒辦法。

  王志:那最後的選擇呢?

  李金華:最後的選擇這樣做是不對的,要糾正,你不能去處罰它,你也不能去處理這個縣長,但是如果他把這個錢用去買小車了,吃喝了,甚至去蓋豪華的辦公樓了,那這就不行,這個非要處理,非要揭露,非要公開披露不可。它還是有區別的,有些東西一看就是,老百姓一看就覺得該殺,你説我們能不批,能不揭露嗎?所以這些東西,有些東西在實際生活當中,你説完全只要是有違法違規的,我就去查處,那是做不到的,現在因為很多問題法規也不是健全,就像你説的,還有一些法跟現實還有一些過時的地方,有些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所以我們是堅持三條,有利於改革的,儘管它違反了有關法規,我們還是要支持它。但是只能是爭取幫助完善它,這是一條。第二條屬於一般管理當中出現的一些管理上的失誤,他本意願望還是很好的,但是管理中有些失誤,那就幫他糾正,改善管理。所以那些損害國家利益,嚴重地違法亂紀,那种經濟犯罪重大的違法問題,這個是堅決抓住不放的,所以我們的重點在這兒。

  王志:大家説審計風暴,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2003年對於你們來説?

  李金華:一個是2003年的報告,我們在報告裏面可能用詞比以往要嚴厲。第二個呢,就是我們在報告中披露了幾十個機場的建設,效益不高,大部分虧損,包括鄉、縣財政負債沉重,這些問題引起社會很大的關注。第三個原因我覺得這一次報告以後,一報告完了就對社會很快地公佈了,而且是全面公佈的。審計署在人大報告第一次引起反響,我覺得不是2003年,是1999年,那一次引起了很大的反映,但是那次沒人講它是審計風暴。那次我的審計報告,我記得是被掌聲所打斷的,這在人大常委會是很少有的,那説明大家覺得這個報告有新內容,有震撼,但是那一次,坦率地講,對社會披露還不是那麼快,不是那麼全。 但是我可以跟你講,就是説99年的那個審計報告,是經過了一場激烈地爭論。 要不要跟人大常委會如實地、全面地做報告,當時有不同看法。

  王志:您站在哪邊?

  李金華:我是站在堅決地、全面地如實地給人大常委會做報告。包括當時我們審計署的黨組內部都有不同看法,有些同志認為這個報告出去可能影響太大了,得罪人太多,但是後來我想,當然那次我是剛擔任審計長了,是不是,有些人也為我覺得風險太大。我覺得你既然在這個位置上,我常常講,你如果逆水行舟,你不進則退,你總要往前進的。所以那個時候也是據理力爭的。最後總理表示一句話,只要這些都是事實,必須如實地全面地向人大常委會報告。

  審計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審計工作報告始於1996年。之後,在國務院的支持下,審計公開透明的步伐越走越快。2003年7月5號,審計署公佈的《2003至2007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提出,從2004年開始,審計署將在審計報告公開的基礎上,實行審計結果公告制度,最終目標是實現所有重大項目的審計結果都向社會發佈公告。 2003年12月12日,審計署提前發佈了它的第一個審計結果公告:《非典專項資金審計結果公告》,標誌著審計公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李金華:2001年的時候,美國的審計署的審計長到中國來訪問,朱鎔基總理會見了他,他當時提了美國的審計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對外公開,發表審計公告。鎔基總理就問我,中國搞沒搞,我説沒有,中國為什麼不可以搞,我説可以搞,我説你總理同意,我覺得我是可以搞的,他就提了要逐步地搞起來,這是一條重要的途徑,鎔基總理包括家寶總理是非常重視社會輿論的作用的,所以總理的審計工作是非常明確的,一個支持你去依法進行審計,第二個你審計的問題支持你依法進行處理,再一個有些問題只要不影響整個國家利益的問題,支持你向人大常委會報告,而且向社會披露。我覺得這一點,我接觸的兩任總理,我擔任審計長期間接觸的兩任總理這是一致的,所以我覺得我有一個很好的背景和條件。

  2003年,審計報告全面及時的公開引起了一場“審計風暴”,人們更關注風暴過後的審計下一步的動作,在審計署公佈的《2003至2007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裏,提出了審計要實現兩個轉變,一是從收支審計並重向支出審計為主轉變,二是在堅持真實審計的前提下開展效益審計。對於這兩個大多數老百姓都不太明白其真實內涵的專業名詞,業內人士將其稱為 “審計變法”。

  王志:我看了一下你們審計工作的變化,我是個外行,但是我看先是從收入審計到收支審計,現在傾向於支出審計,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呢?這種變化意味著什麼?

  李金華:以收入為主,實際上是財政監督的一種延伸,審計署成立了,實際上它還是站在財政的立場上去監督下面的工作,是監督納稅人的。後來就發現很多財政資金用得有問題,比如説扶貧資金、水利資金被擠佔被挪用,因此我們變成收入和支出並舉,既審收入,稅、海關的稅收流失,又審支出,你支出用得怎麼樣。最近我們五年規劃其實是向支出的一種過渡,我認為審計的基本職能是要審財政支出,為什麼,財政收入是納稅人通過稅收交給的錢,這個錢怎麼花的,花得對不對,花得合法不合法,花得有效沒有效,這個由誰對它進行監督,審計部門。這是審計部門的基本職能。這個錢用不好,對納稅人來説是無法交待的。 現在以支出為主,這樣它就倒過來,不是主要審納稅人,而是站在納稅人的這個角度上去審計政府,審計政府部門,審計用錢的、分配錢的這些部門。

  王志:能不能給我們描述一下2007年的審計工作,你準備怎麼審大家,讓我們思想有個準備?

  李金華:我們到2007年要拿出一半左右的精力去搞效益審計。但因為我們國家的效益審計是很重要的,重要在哪兒,就是有很多資金的使用不太見效益。比方決策的失誤,整個的投資施工過程當中的一些損失浪費,造成國家資金的一種浪費現象。而且我覺得這些問題呢,比一般的違法違規有的時候它的影響還要大,有的時候是一個項目的浪費可能是幾千萬幾個億,一個經濟犯罪他貪污也就是幾百萬。

  王志:現在好像形成這麼一個風氣了,我要離開這個崗位了,稍等一下,審計完了你再走,那誰來審計你們呢?

  李金華: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就是説誰來審計審計機關,這個問題在法律上沒有解決,那麼現在我們是這樣的,下一屆審計機關的人員離開審計崗位了,那麼上級審計機關就來進行審計。那麼比方説將來我審計長離開審計崗位了,誰來審計我,法律上沒有規定,但是我希望將來這個問題是要有規定的,應該有規定的。

責編:周鐵成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