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3特大事故回顧:災難能讓我們心痛多久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30日 21:36)
新華社重慶開縣12月30日電(記者朱玉 張旭東 王金濤)12月28日,開縣開始了大規模的災民返鄉行動,正忙著把一週前惶惶逃離家園、現在歸心似箭的災民們送回去。
開縣縣長助理蔣禹文介紹説,有三種人暫時不被允許回家,這些人均來自井噴的核心區,分別是家裏有死難者的、孤兒寡老和住院中尚未出院的病人。
三種人是在災民登記點上就被甄別出來的。孤兒寡老將被送往敬老院和福利院,住院病人出院後就可以回家。對家中有人在事故中罹難的,蔣禹文説:“你讓他們回去後,睹物思人,怎麼受得了?”
開縣是一個打工大縣,40萬人在外打工,留在家裏的多是老人、婦女和孩子。這些留守家中的人,此次便成為事故的最大受害者和最多數的死亡者。
縣委縣政府的各級機關是這些死者家屬的“緩衝器”,他們擔負了撫恤、慰問乃至在縣城安置家屬的任務。分給開縣建委的是兩個家屬:廖代培和彭昌貴,兩個男人都是井架所在地高橋鎮曉陽村2組的村民。廖代培的妻、子、兩個兄弟和侄兒都死於事故;至於彭昌貴,建委的同志只能告訴記者,死去的幾乎是他的所有親人,12人。
由於在轉移中走散了,彭昌貴和廖代培剛剛風聞自己的眾多親人在事故中遇難。建委的工作就是要讓他們接受這個現實,認領和火化遺體、辦好賠償工作,最後送他們回家。
一疊照片被小心翼翼地送到廖代培的手裏。廖代培懷孕7個月的妹妹當即哭倒在地,照片上是她的哥哥們和她看著長大的侄兒們,如今已是天人永隔。
死者照片已被民政部門編號,等到廖代培的所有親屬接受了親人已逝的事實後,建委的同志準備帶他們回到家裏看一看,一步步地在他們心理能夠承受的範圍內遞進。
28日開始返鄉當天,縣裏就準備了150多輛汽車,為了不讓剛剛平靜下來的災民再受到驚嚇,開縣政府辦了幾件讓新聞界都挺感動的事:他們于27日晚上,把所有要上路的車都重新檢測過,證明其車況良好,足以勝任山道的艱險;再驗證駕駛員是常跑這條道的熟手,規定雖然災民眾多、回家心切,但絕對不許他們超載災民,多拉快跑是不允許的。
上百名道班工人全部上路,墊平前幾天因救災車輛輾壓和雨後變得更加泥濘的道路,災民們的心再也受不得顛簸了。
所有返鄉的災民,手裏都捏著一張打印好的《災民回家須知》,要求災民回家後,為防止較重的有毒氣體硫化氫較長時間地留存在低窪地方,“短期內,不要到菜窖、紅苕窖取用食物等,如果一定要取用,必須先用風車對窖內吹風換氣。”
為了消除災民剛回到家不敢食用食物的恐懼感,政府隨後將萬把瓶礦泉水、大米和豆油運上山。
在這樣的細心照料下,到30日下午,除了有特殊情況的三種人外,因井噴事故轉移出來的6萬災民都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鄉了。
在正常的秩序恢復後,我們不會永遠記得那些普通的名字,但我們會永遠記得他們作為普通人,在悲劇的那一瞬間表現出來的力量和勇氣。
向春久,75歲,24日早晨,他組織村民到平陽村附近高處的山上等候救援,在那個地方聚集到了近兩百人。直到25日下午,在山上看到了來搜救的武警戰士。老人先組織中毒深的群眾下山,撤到安全地方後,幾乎要了老人命的打擊到來了:孫女中毒死在外婆家。
對擔負搜救群眾的武警官兵來説,這次搶險是他們終生難以忘懷的經歷。“當時我們進第一家,10個人,4個娃娃,兩個中年人,4個老人,全部死了。姿勢千奇百怪,有的在剁菜,有的在刮豬毛,有的在洗腳,有的做飯。”武警重慶總隊三支隊一排排長邢方果説:“我們抬第一具遺體出來的時候,邊抬邊流淚。”
24日淩晨兩點多鐘,從正壩鎮趕過來第一批災民,兩百多人一下子涌入敦好鎮政府大院。幾口大鍋隨後就架了起來,燒起了紅紅的火爐,放上了生薑和紅糖。
24日早上8點,敦好鎮黨委書記倪平發表了電視講話,“伸出你的手,打開你的門,生起你的火,揭開你的被,端上你的水,讓開你的座,拿出你的飯,不分條件好壞,接納我們的災民。”
第一批災民來時,首先安置在辦公室、寢室,最後人越來越多,幾百平方米的鎮政府大院子和辦公室裏很快就容納不下了。
廠礦企業的房子、街道集市門面全部打開。鎮政府拿出全部的糧食,沒有太多的儲備,就臨時把商店的食品集體徵用,鎮上老百姓自覺拿出自己的乾糧,拿給趕到這裡的災民。
敦好鎮鎮政府所在地總共有3200人,傾盡全力接納了1.2萬多災民。
我們也永遠不會忘記這個被稱為“金開縣”的地方。
開縣人自己稱家鄉為“帥鄉”,緣自這裡是劉伯承元帥的家鄉。
這裡也是三峽庫區最大的移民區,全縣151萬人中,十分之一要變成移民。三峽水位漲至175米後,這裡將出現58平方公里的浩渺水面。
回望開縣,忠厚、善良、淳樸的百姓不止一次地讓我們心疼得淚流滿面……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