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償新聞——以權謀私 新聞界的腐敗現象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07日 15:00)
人民網消息:不難推論,但凡有償新聞,不可能不是虛假報道,無非是虛假的程度大小不同而已。
有償新聞會嚴重干擾正確的輿論導向,是新聞隊伍建設的銷蝕劑,是對我國新聞事業優良傳統的徹底否定或歪曲,必鬚根治。
“有償新聞的實質是以權謀私,是新聞界的一種腐敗現象”,從第二期新聞媒體總編輯和臺長培訓班上傳來的劉雲山同志的這個重要講話,直擊問題要害,每一位新聞從業人員當深思之。
堅定不移地反腐敗是我們的共識,而反腐敗必須對腐敗的危害及其特點有比較清楚的認識。過去,我們了解得比較多的是“權錢交易式”腐敗,這裡的“權”主要是行政權。後來又有新的情況出現,“權”的概念擴大了,如在學術領域有導師對論文、學位等的認定權,在教育領域學校對接收學生有決定權,在科研領域課題負責人對經費有使用權,等等。這些本屬正常的工作權限,卻由於缺少相應的社會監督機制、內部監管制度、嚴密審計辦法等原因,成為謀私之“權”。
總的説來,行政權之外的這些權被用來謀私,即使數額不一定特別巨大,卻有著同樣惡劣的危害。特別是在科技、教育這樣一些向來被人們尊重的領域,腐敗給社會帶來的傷害甚至比行政權腐敗更令人痛心。而“有償新聞腐敗”的危害,比起其他非行政權腐敗來,又有著值得注意的新特點。
有償新聞是虛假報道的重要根源。現在,完全為了獲取稿酬或完成報道指標而主動捏造新聞的情況是越來越少了,然而,在被報道者的金錢誘惑下,為其作誇大其詞甚至無中生有的宣傳則成為不可忽視的現象。不難推論,但凡有償新聞,不可能不是虛假報道,無非是虛假的程度大小不同而已。這種虛假報道有多方面危害。比如,新聞傳媒以龐大有力的傳播方式向社會發佈虛假信息,可能由此造成的危害是無法估量的。在社會政治方面,會使新聞工作失信于廣大讀者,本來是少數人寫的少數報道被金錢污染了,讀者卻有理由認為像這樣的一張報紙刊登的其他報道是不是也有被收買的嫌疑,甚至會進而懷疑那些義正辭嚴的輿論監督是不是也有問題;在經濟活動方面,則會擾亂視聽、敗壞秩序。又如,報道對象會據此認定傳媒是可以被收買的,一旦如此,少數人的甘心墮落會使正派的新聞同行無故蒙辱。
有償新聞會嚴重干擾正確的輿論導向。之所以有人收買記者,目的不外乎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政治利益,是通過不實報道增加政績的“分量”;經濟利益,是通過誇大宣傳欺騙消費者。這兩條,都會迫使記者在報道中放棄應有的原則立場,不顧大局、不顧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尤其是各級黨報,長期以來在人民群眾中建立起不可動搖的威信,形成了符合我國國情、民情的輿論價值觀,容忍任何的不實之詞都會付出沉重代價。
有償新聞是新聞隊伍建設的銷蝕劑。現代新聞業雖然先從國外興起,但是,我國新聞工作者在長期的奮鬥中,形成了民主報紙的優良傳統,産生了黨報工作者忠於黨和人民、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正確導向、堅持實事求是的新聞職業精神,廣大新聞從業人員以敬業奉獻、誠實公正、清正廉潔、團結協作、嚴守法紀為新聞職業道德。正是有這樣的好傳統,一代一代新聞工作者健康成長起來。相反,有償新聞則是對這些傳統的徹底否定或歪曲。
即使在西方國家,記者被收買也是醜聞。儘管事實上可能差距很大,但是,拒絕虛假新聞仍是新聞業的“國際慣例”。因而,根治有償新聞,對發展新聞事業具有關鍵的意義。(顧勇華)
責編: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