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李繼耐回憶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艱辛與喜悅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6日 17:22)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總裝備部部長李繼耐上將在即將出版的《瞭望》週刊上發表的題為《難忘的歷史時刻》一文中,回憶了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科學決策、堅強領導的過程,暢談了工程進展中的坦途與坎坷,艱辛與喜悅,披露了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發射過程中許多不為人知的情節。

  李繼耐説,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是今年國家最重大的科研實踐活動,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極為重視。回首前四次無人飛船發射,有坦途,也有坎坷;有喜悅,也有艱辛。早在1992年9月21日,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做出了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工程高度重視,給予了極大關懷和支持。決策工程立項之時,我們就確定要瞄準俄羅斯現役的相當於第五代飛船的“聯盟TM號”總體性能目標,堅持從實際出發,本著“穩紮穩打,不急不躁,積極推進”的精神,把第一艘飛船所要達到的目標定位為考核運載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時,驗證飛船返回控制和再入回收等主要關鍵技術和多項設計的正確性,以及包括發射、測控通信、回收等地面設施在內的整個工程系統工作的協調性。抓住了這一主要矛盾,全局工作很快開創出新的局面。我們用不長的時間,迅速突破了飛船三艙一段的分離解鎖、調姿制動、升力控制、防熱、回收等五項關鍵技術,在測試中也解決了一系列重大問題。終於,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在1999年11月20日順利升空,在太空遨遊一天后于次日順利返回,成功實現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神舟二號飛船雖已是第二艘無人飛船,但卻是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正樣飛船。這一次飛行的主要目的是,對工程總體和各系統從發射到運行、返回、留軌的全過程進行全面考核,進一步檢驗總體技術方案和各系統技術方案的正確性與匹配性,獲取與載人飛行有關的數據和科學實驗數據。從根本上講,神舟二號的發射是一個轉階段的標誌。這一次飛行,所有的裝船産品的正樣狀態都是第一次上天,不少産品的研製試驗剛剛完成。然而,神舟二號不負眾望,于2002年1月10日成功發射升空,在太空飛行了7天,儘管返回著陸時沒有完全達到我們所預期的目標,但通過神舟二號的發射,進一步完善了設計,並解決了産品暴露出的質量、技術方面的問題,為以後的飛行試驗提供了寶貴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

  神舟三號飛行試驗的圓滿成功,也是來之不易、充滿艱辛。這次飛行試驗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統冗余和飛船應急救生、自主應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在發射場條件簡易、飛船船艙空間狹小、操作難度極大的條件下,參研參試人員克服種種困難,出色完成了飛船船艙內70多個插座的拆換,保證了3000多個接點個個導通,保證了飛船的質量和後續試驗的順利進行。這次試驗是2002年3月25日至4月l日進行的,試驗結果最終表明:全系統工作正常,主要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行狀態一致,完成所有預定的試驗內容,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神舟四號飛船飛行試驗的主要目的是,為確保航天員的絕對安全,進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飛船和測控系統的可靠性。但在執行發射任務期間,發射場遇上了前所未有的持續低溫天氣。-28℃的嚴寒,給發射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不便。經過充分的試驗數據論證和氣象會商,最後在惡劣的氣象環境下,優選了一個較好的窗口,並調整了發射程序。發射場的工作者們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採取了多種有效的防凍保暖措施。飛船終於在2002年12月30日勝利發射升空,並於2003年1月5日安全返回,完成了所有預定的試驗內容,突破了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

  李繼耐説,為了確保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圓滿成功,廣大研製、建設、試驗人員經過11年鍥而不捨的刻苦攻關和頑強拼搏,取得了顯赫的戰績:奪取了首次無人試驗飛船、第一艘正樣飛船飛行的圓滿成功,又連續成功進行了神舟三號、神舟四號兩艘與載人飛行狀態基本一致的飛行試驗。這一切,都是為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做準備。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關鍵一戰!為了保證産品質量,從源頭抓起,堅持優選元器件、原材料,加強關鍵件、重要件生産把關;健全質保體系,堅持預防為主,零缺陷管理,全過程控制;實行對工作階段和重大質量問題歸零的專家評審制度,不留任何疑點和隱患;嚴格按照工程化要求進行軟體研製,解決了過去多次試驗存在的“瓶頸”問題。同時,在防止單點失效、增加冗余設計、提高測試覆蓋率、嚴查不可測項目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把風險降到了最低限度。可以毫不誇張地説,這在國內外重大工程項目的研製中是很難做到的。

  李繼耐説,我們的國力有限,不能像發達國家那樣,在進行載人飛行之前,可以發射近十次,甚至十多次無人試驗飛船。我們只進行了四次無人飛行試驗就要實施載人首飛,有很多東西只能靠第一次來檢驗。指揮部的同志認真蒐集整理和研究了國外載人航天過程中曾出現的種種故障與失誤的資料,以及我們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並舉一反三,吸取教訓,引以為戒。我們的運載火箭有20多萬個零部件,火箭和飛船等上天産品有12萬多個元器件;僅飛船系統就有重要軟體語句70多萬條,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的重要軟體語句多達140萬條。我們進行了成百上千次的論證檢查,目的就是要通過嚴謹細緻、週密充分的工作,依靠科技人員的智慧,彌補物質技術基礎的不足,達到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目標。

  李繼耐指出,首飛圓滿成功的實踐證明,我們的神舟五號飛船和運載火箭産品質量非常過硬,在整個任務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質量問題。參加任務的數千台套地面設施設備也無一故障,全系統數萬個口令無一差錯,操作無一失誤。測控通信系統極為順暢,北京、酒泉、西安三個指控中心和分佈在國內外的10個測控站,以及分佈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4艘遠望號測量船,都十分精確、十分及時地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

  李繼耐説,載人航天飛行的核心是“載人”。為了培養出我國優秀的首批航天員,從1996年開始,便從空軍1500多名飛行員中百里挑一、精心選拔出14名同志,並從1998年3月開始,進行了5年多的嚴格科學訓練,高標準地完成了基礎理論、體質、心理、專業技術、飛行程序與任務模擬、救生與生存,以及航天環境適應性等方面的訓練任務。這14名航天員均通過了所有訓練科目的考核,政治思想、心理素質、技術水平、健康狀況等方面狀態良好,都基本具備執行航天飛行任務的能力。今年7月,總裝備部專門成立了首飛航天員評選委員會,按照科學嚴格的程序和標準,確定了其中5名航天員進行強化訓練,使他們的各項能力又有了較大提高。在此基礎上,又進行優中選優,于9月6日確定了3人首飛梯隊,其中楊利偉同志各項綜合考核指標名列第一。但直到發射的前一天,指揮部才正式確定他為首飛航天員。我們在上人之前之所以沒有上動物做生存試驗,是因為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水平、有能力創造出適合航天員生存和生活的環境與條件。

  李繼耐説,利用飛船軌道艙留軌進行科學實驗,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一大特色。飛船應用系統研製了以高分辨率空間光學照相設備、空間電子信息遙感設備、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和多模態微波遙感器等為代表的有效載荷,共135種184件,分別安裝在神舟二號至五號飛船上,開展空間對地觀測、遙感、空間科學研究及應用實驗。目前,在生命科學、流體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空間天文、空間環境、微重力測量和空間對地觀測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實驗成果。其中,空間天文捕獲了48個類γ爆現象,並得到國際同行的驗證和認可;空間對地觀測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和圖像;空間生命科學的細胞電融合、蛋白質結晶生長、通用生物培養以及空間材料多工位晶體生長裝置等方面的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李繼耐説,載人航天事業是全國人民共同的事業,是社會主義大協作的結晶。整個工程由七大系統組成,總裝備部、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信息産業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所屬的110多個研究院所、學校、基地、工廠,直接承擔了研製、建設、試驗任務;航空、船舶、兵器、機械、電子、化工、冶金、紡織、建築等領域及有關省(市)自治區的3000多個單位承擔了協作配套任務。共有數十萬人參加了工程研製、建設和試驗,直接參加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就有數萬人。大家目標一致、決心一致、步調一致,大力協同,密切配合,真正做到了一條心、一股勁、一盤棋,實施大兵團作戰,形成了圓滿完成任務的強大合力。軍隊各總部,有關軍區、軍兵種和外交部、公安部、民政部、交通部、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等有關部門和地區,都為任務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繼耐説,載人航天事業是幾代人為之共同奮鬥的事業。從工程總指揮系統來講,第一任總指揮是丁衡高同志,第二任是曹剛川同志。曾先後擔任過神舟一號至五號的總指揮、副總指揮們,精心運籌,週密組織,正確指揮,對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創建和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從科學家隊伍來講,以王淦昌為代表的許多“兩彈一星”元勳和老一輩科學家老當益壯、辛勤耕耘,為工程研製提供了有力指導;以王永志等同志為代表的一大批工程各級技術專家科學謀劃、精心設計,對工程創新和成功起到了關鍵作用;尤為可喜的是,一批年富力強的新一代科技帥才、將才在工程實踐中勇挑重擔、脫穎而出,做出了突出貢獻。

  李繼耐説,2003年10月16日清晨,當祖國大地剛剛迎來第一縷絢麗曙光的時候,傳來了激動人心的喜訊,主著陸場指揮長用十分激動、滿懷喜悅的聲音報告:6時23分,神舟五號飛船按預定計劃準確返回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恰在開艙的這一時刻,鮮艷的五星紅旗正好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恰在39年前的今天,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喜獲成功!這兩個輝煌時間的巧合,折射出社會主義中國興旺發達的歷史邏輯。

  李繼耐説,自己有幸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隊伍中的一員,雖然只是滄海一粟,但是能夠親身參與和見證這一段壯麗輝煌的歷史,是我畢生的榮耀與自豪!在這歡慶勝利之際,我們特別感念多年來為我國航天事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廣大科研人員、幹部、戰士和職工,是他們對黨、對祖國、對事業的無限忠誠和無私奉獻,鋪就了通向成功的勝利之路。他們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堅強脊梁,是我國高科技發展的開路先鋒,是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功臣。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説:同志們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建立的卓越功勳,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責編:慕泉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