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中國載人航天的N大價值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5日 15:24)

  半月談消息:“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飛行活動的國家。這是我國繼“兩彈一星”之後振國威的又一偉大成就,表明我國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內已佔有一席之地。有關專家分析認為,中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意義深遠,具有六大價值。

  國家戰略意義不容低估

  載人航天是人類最偉大的壯舉之一,對一個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和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均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科院院士王希季認為,陸、海、空、天是人類活動的四大疆域。陸,指陸地,對一國而言就指其領土。海,指海洋,對一國而言主要指其領海。空,指包圍地球的稠密大氣層,對一國而言就指其領空。天,是地球稠密大氣層之外的廣闊無垠的空間區域,也叫太空,它是人類20世紀50年代才開闢的一個新領域。

  “天”為全人類所共有。1967年,聯合國制定並通過了《關於各國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包括月球與其他天體活動所應遵循的原則的條約》,簡稱《外空條約》,其中明確了外層空間為全人類所共有。對一國而言似乎沒有領天問題,但是只有那些擁有讓航天器進入空間的能力,並擁有了讓航天器發揮持久作用能力的國家,才能在天上佔有一定的位置和頻率,從而獲得從陸、海、空三個疆域均難以獲得的巨大利益。

  一個國家在天上設置的航天器,其重要意義不僅僅在於科學、技術、軍事和商業方面,更重要的是表明了這個國家有能力開拓天疆,用其所擁有的航天器佔據了天上的空間位置、開發了空間資源,有實力造福人類。

  佔領世界高新技術前沿

  科技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尖端科技只有依靠我們自身的力量去獲得。我國在飛船、火箭以及測控通信系統等方面的研製過程中,都採用了大量自主創新的新技術。正是在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關的過程中,帶動了一大批高新技術領域的水平提高,促進了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全面進步。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説,載人航天是當今世界技術最複雜、難度最大的巨型航天工程,需要有許多高新技術的支撐和強大的經濟實力作保障。載人航天工程涉及眾多高新技術領域,包括近代力學、天文學、地球科學、航天醫學、空間科學等學科,以及系統工程、自動控制、計算機、推進技術、通信、遙感、新能源、新材料、微電子、光電子等,這些領域的高新技術誰也不會賣給你,不是花錢就能夠買到的。

  此外,發展載人航天還可以帶動我國基礎科學研究和材料、電子、機械、化工等方面技術的發展。在載人航天工程中,我國安排了較為系統的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流體科學研究和實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併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開發太空獲取經濟利益

  太空的微重力、高潔凈、全真空特殊環境,使它成為人類最理想的新興材料和生物工業加工地。

  在空間站內,航天員已製作出了雜質少、表面缺陷小、質地精良的半導體、金屬材料、玻璃、陶瓷和光學元件;在生物材料加工方面,已可以生産純度比地面高100倍的抗流感製劑和抗病毒干擾素等30多種高質量藥物,航天員還可使蛋白質分子按預定的立體結構排列起來,形成純度比地面高10倍、性能超群的蛋白質晶體,促進新藥開發、疾病研究和防治;載人航天器搭載的農作物種子在宇宙射線的作用下,其遺傳基因會發生變化,有可能誕生高産、營養成分增加或抗病毒的作物新品種;利用載人航天器,航天員還可以監測地球磁場,探尋石油、礦藏和地下水源,觀察農作物的長勢等。

  據介紹,我國從1987年開始用返回式衛星搭載植物種子,在誘導植物性狀變異以培育優良新品種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在我國“神舟”一號至四號飛船上,均進行了搭載太空誘變育種實驗,培育出了許多具有很高應用價值的農産品和藥用品,此次“神舟”五號飛行亦搭載了植物種子。> 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已經意識到,地球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人類為了社會進步和生活,需要不斷擴大活動的領域。載人航天活動,就是人類擴展活動領域和進一步大規模開發與利用空間資源的重要手段。

  培養尖端科技和管理人才

  “神舟”系列飛船在研製過程中,還培養了一批頂尖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中青年人已在載人航天事業中挑起了大梁。據統計,在載人航天工程科技人員隊伍中,35歲以下的年輕人已佔到70%以上,他們是我國航天事業後繼有人、興旺發達的標誌。

  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目前從事載人航天工程研製的科技人員約有1萬人,其中年輕人約佔2/3,許多年輕人已走上了關鍵領導崗位。

  “空間産業”帶動相關産業發展

  科學家認為,如果沒有當年“兩彈一星”等諸多重大科學工程的帶動和牽引,就不會有今天的運載火箭商業發射服務,不會有核電站、衛星通信、航天遙感等産業的興起,也不會有我國的計算機及其應用、微電子以及玻璃鋼、特種冶金行業的發展。可以預計,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必將會帶動和促進一大批相關産業的發展。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應用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顧逸東説:“隨著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成果的推廣,空間應用將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他説,中國研製與試驗載人飛船,對空間科學與應用的發展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目前,大量空間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已經轉化為産業,如空間通信、導航以及相關製造業、服務業等已成為“空間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整個“阿波羅”登月計劃共獲得了3000多項專利,並使美國的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受益匪淺。有3萬多種民用産品得益於研製航天飛機發展出的技術。其人工智慧、遙感作業等技術的轉移又帶動了整個工農業的繁榮。在今年年初,美國宇航局專家曾測算,美國在載人航天上的每1美元投資都能收到9美元效益。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曹和平教授分析認為,“神舟”五號的發射雖然不能立刻帶動宏觀經濟增長幾個百分點,但是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不管是古代人類從非洲向高緯度地區的擴散,還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每次人類突破自己的生存空間,都會帶來一次經濟的飛躍。> 極大地振奮民族精神

  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舉國歡慶,民心沸騰。這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榮耀,它標誌著我國科技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標誌著中國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邁出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步,標誌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強盛和民族的興旺。這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所取得的輝煌成果,它進一步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極大地鼓舞著全國人民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奪取新的勝利。

責編:張麗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