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全會將對中國衛生體制改革産生重大深遠影響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3日 09:44)

  瞭望週刊消息:最新一期《瞭望》週刊發表文章稱,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健全公共衛生體制,強化政府公共衛生職能,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衛生部辦公廳副主任尹力認為,《決定》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必將對中國衛生體制改革産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從協調發展觀出發反思醫療衛生事業的巨大差距。

  文章稱,尹力認為,抗擊非典的鬥爭使我們深刻認識到:第一,衛生事業已經不只是單純的醫療和健康問題,也是影響社會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第二,發展衛生事業,特別是建立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對於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第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實現經濟與社會之間、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之間的協調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但是,衛生事業發展的經濟環境、體制環境、社會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對衛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當前,衛生改革與發展相對滯後,出現了幾大極不適應的“症狀”:衛生醫療服務現狀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不相適應;疾病流行模式日趨複雜,現行衛生服務體系與疾病預防控制要求不相適應;現行衛生管理體制與經濟體制不相適應。

  健全公共衛生體制乃民之所需。

  文章還指出,尹力稱,首先,健全公共衛生體制,加強公共衛生建設,就是堅持全面的發展觀,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其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眾的最基本需求,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們黨和政府第一位的責任。健全公共衛生體制,加強公共衛生建設,是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和公共利益的最基本措施,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當前,中國公共衛生建設中存在的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公共衛生體系不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能力差,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機制不完善,衛生執法監督工作不到位,公共衛生投入水平低等問題,從根本上説是由於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造成的。加強公共衛生建設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轉變政府職能的現實需要。加快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健全公共衛生體制,加強公共衛生建設,把政府職能由過去的“辦醫院”為主,轉變到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加強公共衛生應急機制建設,加強衛生執法監督和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基本醫療保健服務上來,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醫療和健康權益。這是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管理體制的內在要求和現實需要。

  中國公共衛生建設的目標是:爭取用3年左右的時間,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衛生執法監督體系;用更長一段時間,完善中國農村衛生體系、城市基本醫療服務體系、環境衛生體系和財政經費保障體系。

  改革與發展的三大重點領域。

  文章指出,尹力表示,一是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促進公益性衛生機構的改革與發展,重點加強公共衛生建設和農村衛生工作。各級政府增加衛生投入,並鼓勵社會捐助,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在城市,重點加強疾病控制機構、預防保健機構、傳染病醫院以及急救體系建設;在農村,重點加強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公共衛生涉及全國人民的健康權益,做好公共衛生工作是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中國今後衛生改革和發展的重點。

  二是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鼓勵競爭,推動經營性衛生機構的改革和發展,重點深化城市醫療服務體制改革。目前,中國衛生資源約80%在城市,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衛生資源重復配置,條塊分割,佈局不合理。政府要通過加強宏觀調控,鼓勵公平競爭,實現醫療機構多種所有制並存,共同發展。鼓勵國內外社會資金進入醫療市場,投資舉辦醫療機構,擴大醫療資源,打破行業壟斷和條塊分割,使經營性醫療機構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市場主體,改變公立醫療機構一統天下的狀況。提倡以大型骨幹醫院為龍頭,以資産為紐帶,推進集團化建設,帶動社區衛生服務發展。鼓勵城市衛生資源向農村轉移,提高衛生資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

  三是健全法制、明確職能、落實責任、突出重點,加快政府衛生職能轉變,加強衛生監督執法和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政府衛生部門由直接辦醫院向依法管醫院轉變,由微觀管理為主向宏觀管理為主轉變。建立和完善衛生法律法規體系,從行政管理為主向依法管理為主轉變。制訂衛生和醫療行業政策,嚴格市場準入,鼓勵公開競爭,依法對醫療服務機構和健康産品進行監督管理,把人民群眾和市場反映作為評價醫療機構的主要標準。完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擴大醫療保險制度覆蓋面和醫療救助人群,發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浦樹柔 戴廉)

責編:劉雅虹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