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東方之子]宿雙寧: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0日 08:05)

  CCTV.com消息(東方之子):

  是他花了6年的時間培養了中國第一代航天員。是他為中國的第一代航天員成功上天,提供了安全技術保障。他本學醫卻和航天事業打了18年的交道。

  宿雙寧 52歲 醫學碩士

  2000年任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

  2001年任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所長

  2001年任航天員系統總指揮

  這裡是北京航天指揮中心,2003年10月15日,當航天員楊利偉遨遊太空的時候,宿雙寧的神情異常地嚴肅。因為只有楊利偉安全地回到地面,宿雙寧的任務才算完成。

  這是一個月前,在酒泉發射場進行的人、船、箭、地聯合檢查,這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10年來第一次有航天員參與的大型試驗。作為航天員系統的總設計師、總指揮宿雙寧當時顯得有些緊張。

  張:這次做的結果怎麼樣?

  宿:我可以告訴你,我個人覺得非常圓滿。

  張:為什麼説非常圓滿?

  宿:因為從來沒有做過這件事情,從來沒有搞過的事情。

  張:這種圓滿對於你來講是不是就放心了?

  宿:也不能説我們心完全放下了,但是應該説我們更有信心了。

  張:你還有什麼地方不放心呢?

  宿:我們船上的産品比如我們的航天服也好,我們的通話設備也好,包括艙裏面的大氣環境控制。我們現在在地面上生活,誰也不會去想我呼吸的氧氣是誰給的,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但是在飛船裏頭氧氣是我們人工提供的,如果氧氣的供應不能按照要求供應,一會兒供應太多了,或者是該需要的時候沒有,可能要出問題。

  張:你最不放心的是什麼?

  宿:從我們這個系統來説就是我們航天員的準備。人的準備一定要很充分。

  張:人的準備包括哪幾個方面?

  宿:一個是技術上的準備,這個我們做了大量的訓練了,但是人可能一下犯迷糊,像我們做飯的時候就把醋當成醬油倒在菜裏了,這是毫無意識的,拿起來就倒,不要出現這樣的情況。

  張:這是你最擔心的?

  宿:嗯,還有就是身體情況。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咱們有體會,人很緊張睡不好覺吃不好飯的時候他身體就容易出毛病,他失調了。

  (宿雙寧的同期聲:我們現在在這個地方就是叫發射場的航天員區。具體這個建築叫問天閣。這個就是這個區的中心了。是個門廳,這有一個長城的小造型。宇航員在軌飛行的時候據説可以看到的人工建築就是萬里長城。這就是航天員住的房間,外面綠化了以後都挺好的。對這個臥室我們也是一天三次用紫外消毒。)

  就在我們到達酒泉基地的時候,非常遺憾沒有見到14名航天員,因為前一天他們已經返回北京,為神舟五號的發射作最後的準備。

  張:那天我在房間裏,我發現你在打電話的時候你正在跟北京討論給航天員打什麼防疫針的問題?

  宿:對。

  張:而且還在商量到底是用進口的還是用國産的,這個很重要嗎?

  宿:很重要。如果他們三個人在發射前一週都得了流感發燒你怎麼辦?這個時候,他的精神狀態,他的體力狀態顯然是很難適應任務的需要。到發射前兩周(他們)是絕對隔離的。

  張:我聽説走的時候(他們)還不是坐同一架飛機?

  宿:就那麼十幾個人都是兩架飛機,兩架飛機怎麼搭配我們都動腦筋,就怕出現意外。不管出任何意外,我們能保證不會因為系統出問題影響整個任務的完成。

  張:您作為總指揮、總設計師也好,考慮的問題可以説事無巨細。

  宿:那是,我給你舉個例子,我們人、船、箭、地聯試的時候,我們的車,就他們坐的車穿著航天服走路不是很方便,我們腳踏板當時沒放出來,航天員往下一走他就比較高,比較空,有點閃了一下,這個問題我們都很重視。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情況,是怎麼造成的?(我們)專門分析,把它分析透了以後堅決杜絕在實戰的時候出現這種情況。就像這樣小的問題,因為我們載人航天無小事。就像我們總指揮李繼耐同志説的,他説你一個人不能成就這個事業,但是這一個人的失誤可以毀掉這個事業。

  張:我在你的房間裏頭髮現了安眠藥。

  宿:對。

  張:現在是不是你精神壓力最大的時期?

  宿:可以那麼説。現在我倒是有一個感覺自己有一個調整。

  張:你怎麼調整?

  宿:因為什麼你焦慮、擔心、期盼或者是盲目地覺得這個很有把握都是無濟於事的,我個人的感覺,我不管你三七二十一集中精力、聚精會神,我做好我後面的每一件事。

  這裡正在進行的是航天服安全性能技術測試。

  這個座椅跟飛船上一樣的,裏面的叫坐墊,裏面那個是灰的都是防衝擊用的,防著陸衝擊用的。他進到飛船裏姿勢就這個姿勢。然後他現在連接通話管路,那個黑的。

  神舟五號。

  神舟五號到。

  你聽我聲音怎樣?

  我聽你聲音好。

  我聽你聲音也好。

  明白。

  音量小點他都能聽到。

  我故意小點聲説,大點聲説不用這個他就可以聽到。

  1992年,9月21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上馬,宿雙寧也就是在那時步入載人航天領域。中國載人航天以人為本,選拔和訓練合格的航天員是整個系統的重中之重。從方案確立,大綱出臺,到組建調整教練員、醫監醫保隊伍,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的宿雙寧都親歷親為。

  張: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在想你一定經歷了很多的困難也好,坎坷也好,挫折也好,是這樣的嗎?

  宿:應該説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難題吧。

  張:哪一次的難題讓你最難忘?

  宿:早期的時候我負責航天員的選拔,就是從飛行員裏頭挑選航天員。那挑選航天員需要你去分析判斷去決策,就要保證該選進來的真正是好苗子你別把他淘汰了;不該選進來的你把他選進來以後,過了幾年以後證明不行。

  張:在那個時候我想知道你對怎麼選擇的方式或者標準?你的認識清晰嗎?

  宿:基本上我們還是有一個,你説清晰,我們覺得符合實際的,合理的標準。我現在回想起來有幾個後來沒有選進來的,長相、談吐都挺好的,但是就發現查血清發現有乙肝抗體,沒查他抗原,但是有抗體説明你被病毒侵襲過。當時這個爭論很厲害。

  張:你的觀點呢?

  宿:猶豫。開始我認為這個問題不是太大,但是有的同志提出來説現在沒有查到他抗原,以後他萬一在訓練期間他出現這個問題也可能還傳染別的航天員。考慮這個因素以後忍痛割愛了。今天回想起來,當時沒看上的今天如果想想他還挺好的。

  張:有沒有出現這種遺漏,跟現有的比較看,有些人如果選進來的話他不會比現在的航天員差,這只是一種推測,對於你來講,領導這個系統,從事宇航員訓練你覺得難在什麼地方?

  宿:沒搞過。你比如説教員隊伍,你教別人你得明白。你的教材,還有你的訓練設施、設備,這些對我們來説應該説都是很新的東西,但是我們所的優勢是什麼?航天員的訓練是兩大塊,嚴格説起來一個就是身體方面的訓練,這個我們應該説有一定的把握,因為我們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就是研究航天特殊環境下環境因素對人的影響,和怎麼對抗它。

  張:沒把握的是什麼?

  宿:沒把握就是面對飛船這塊,當時我們教員連飛船怎麼回事他也不清楚,裏面是怎麼樣,航天員在裏面做那些操作,應該完成什麼任務也不是很清楚。我們舉個例子,要編飛行手冊,所謂飛行手冊就是航天員在飛行的過程當中按這個手冊對他來説也是作戰命令。一個行動計劃是怎麼編的呢?當時也很困難,説這東西怎麼編,是編成什麼形式不太清楚。後來我們搞明白了,我們就按照飛行的時間發生的順序,到這個點該做什麼,在這個點出了問題應該怎麼處理。

  張:弄了多少遍?

  宿:十幾二十遍都不止,大的改動。

  張:最後編出多少字的,有多厚?

  宿:估計厚度落在一塊有六七公分那麼厚,像A4那麼大的紙。

  在宿雙寧看來:從事載人航天工程,壓力無所不在。尤其是在航天員的身上出現任何的事故,那將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1999年,宿雙寧帶領中國航天員作失重環境體驗訓練的時候,為了安全起見,他和航天員一起登上了失重飛機。

  張:有危險嗎?

  宿:有危險啊。大型飛機連續十幾個拋物線,那麼飛行。它不是戰鬥機,戰鬥機很靈活,有可能你在這個過程當中飛機機械故障,特別是發動機的故障。

  張:當時你歲數?

  宿:48歲。

  張:你的身體狀況允許嗎?

  宿:當時不讓我上,我們醫生不讓我上,説你的心電圖好像不符合這個條件,主要怕我出問題。我説沒問題,沒問題。

  這就是在一萬米高空飛行時拍攝的資料。畫面上向我們打手勢的人就是宿雙寧。

  宿:確實這種飛行我們有些工作人員吐了。我當時沒有吐,但是下了飛機以後有點胃裏面不舒服。

  張:你親自體驗覺得很重要嗎?

  宿:如果不去體驗,我覺得這個機會難得,將來我們對航天員訓練也好,一些保障也好,你就有第一手資料,你就有一定的發言權。

  2003年10月16日,中國的航天員在太空漫遊了21個小時後,安全的回到了地面。宿雙寧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回顧11年,宿雙寧覺得2002年是擺在他面前的一道關口,當時在九個月的時間裏連續打兩艘飛船,並且都是模擬真人的狀態。時間短、任務重,宿雙寧他們沒日沒夜,攻克了幾百項和航天員有關的技術難關,硬是把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為了現實。

  作為航天醫學工程專家,宿雙寧最初的人生理想和航天並沒有關係,他出身軍人家庭。做一名軍事指揮員,一直是他的夢想。人生就是這樣陰差陽錯,1985年,宿雙寧成為“文革”後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第一位學醫學生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從那時起,宿雙寧鋪開自己新的人生軌跡。

  張:您最初是學醫的,當初您喜歡醫嗎?

  宿:我從小到大我比較討厭的職業一個是醫生,搞醫,不願意搞醫;第二個不願意當老師。但這兩個職業都最後幹了,越不想幹的都攤上了,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搞醫也好,當老師也好,我覺得對我都是一個鍛鍊。

  和很多航天人一樣,宿雙寧也是默默奉獻的那種人。10年中,他所從事的航天員系統在中國是一項空白的領域,一切只能從零開始。讓宿雙寧欣慰的是,目前中國的航天員系統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是面對這種高風險、壓力大的工作,使宿雙寧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家庭。

  張:回顧這十年走過的歷程從您本人來講一定經歷了很多很多了,感慨是什麼?

  宿:感慨我們沒有偷懶。拿我來説吧,(突然間淚流滿面)我老母親去世,我老母親去世的時候,我還在接待加加林訓練中心的主任,我在去飛機場的路上。現在老母親去世了,到現在我也沒有去她的墳上燒一炷香,我愛人現在還躺在醫院,我也顧不了她。很多這樣的現象,不是我一個人,我們神舟三號加注的時候,我們有個同志他愛人生小孩,他不可能在醫院裏陪護她,他必須是在那兒加注啊,所以我們當時開玩笑,我們説小尹呀,你這個姑娘就叫尹神三,神舟三號,你就叫尹神三。對不起……

  宿:我的感覺就是只要你努力了,你付出了,必然會有回報,天道酬勤,我相信天道酬勤,老天是會報答我們的。

責編:張麗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